8月13日下午,四川彭州龙门山龙槽沟突发山洪。截至8月15日,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事发地龙漕沟是成都周边的“网红耍水地”,但现场警示牌显示,龙漕沟其实是一条承担泄洪任务的沟渠,并非景区。
今天来聊聊网络上出现的“野游”打卡地,一旦出现事故,互联网平台要担责任么?
首先,“野游”打卡地出事故已非偶然,值得大家警惕风险。2020年8月,贵州关岭县滴水滩瀑布有2名探险人员被困,被救上岸后已无生命体征。这个滴水滩瀑布总高410米,是黄果树瀑布的6倍,是当地落差最大的瀑布,被网友称为“网红景点”,近年来成为驴友挑战“瀑降”的热门地。但这个瀑布属于自然景观,尚未开发为旅游景区。一系列“野游”打卡地出事故的案例,真实提醒我们:“野游”有风险,安全需确保。
黄淑惠(黄淑惠热气球)
在小红书上搜索“滴水滩瀑布”出现不少“小众景点”“野生瀑布”打卡攻略。
如何规避“野游”安全风险?
其一,评估风险。有意识地进行风险评估,如提前了解山洪暴发前的天气特征、地质环境等,向当地人了解情况,如上游是否有水坝水库、是否存在泄洪等风险;
其二,规避风险。看到当地政府设置警示标志,要主动规避;当地干部来预警,让大家赶紧撤离,就要听从指引。广州市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黄淑惠说,发现泄洪风险,要迅速向河岸两边高处撤离,不要试图往下游逃跑。如果被困在水中央的高地,也不要冒险尝试独自蹚水转移,只能等待救援,“当洪水超过膝盖位置,再遭遇水流冲击时,一般就已经站不住了。”
“野游”打卡地走红
确与网络平台推荐有关
2019年8月,被誉为“中国仙本那”的湖北鹤峰县躲避峡曾突发山洪,共造成13人死亡。全长5公里的躲避峡,谷深达数百米,宽不足六七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两岸皆为湿滑陡耸之高大绝壁。虽属于鹤峰县屏山风景区上游段未开发区域,但许多驴友或游客喜欢躲避峡的野趣,往往选择参加当地老百姓在上游私自开展的漂流探险。
尚未开发的躲避峡因“漂浮船”走红网络,图为19年山洪躲避峡救援现场。
近年来,因绝美风景照走红网络,不少游客受社交平台的推荐前往“打卡”。这缘于当地人带资深旅游人士游玩,对方将美景照片发旅游网站宣传,合伙炒作突然爆红。因此,频频发现的“野游”打卡地出事故,与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公众分享、讨论等“种草”推荐是有所关系的。
“野游”打卡地出事
互联网平台要担责任么?
对此,上海澜亭律师事务所的张耀律师表示,互联网平台应当有监管、审核相应视频、博文的义务,并应当对包含危险行为或不安全因素的内容添加明显的安全提示,对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内容及时删除。若平台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或虚假信息,但未及时履行上述义务的,除可能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以外,还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我的观点是,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要追踪到所有存在风险的“网红景点”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平台方责任的追究可以保持相对宽容。但是,平台方针对“网红景点”有义务进行主动的风险提示。“野游”景点都不在政府规划的范围之内,因此都有潜在的风险,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可以对这些“野游”景点作风险提示,比如在介绍相关景点的视频和文字中弹出风险告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视频和评论中的关键词进行算法提取,从而对存在高风险的“网红景点”进行分析判断,向用户发出警示。这也是互联网平台应该尽到的责任。
转载需注明作者及来源读特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dutenews@163.com,入驻咨询电话:0755-835188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