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10日,我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通过专家验收。
“探索者号”长4.4m、宽0.8m、宽1.5m,载重2.2t,是集搜索和调查于一体的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整个机器人分为水上、水下两个部分,由载体系统、电控系统、声学系统、导航系统、水面支持系统和能源系统组成,涉及自动驾驶、水声通讯、图像压缩与处理、定位导航与控制、计算机体系结构、多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高效能源流体动力学及深潜技术、水面收放技术等多项高技术。
这一水下机器人采用国产充油铅酸电池为动力,安装了7部声纳,活动范围可以达到12海里,续航能力达到6小时,最大前进速度为7.5千米/小时,可以在四级海况下正常回收,能够在指定海域搜索目标并记录数据和声纳图像,而且还可以对失事目标进行观察、拍照和录像,自动回避障碍。另外,这一机器人还具有水声通讯能力,可以将需要的数据和图像传至水面监控台上显示。
正是因为众多的功能,因而“探索者号”机器人在水下工程、海洋石油以及海底矿藏资源开发、海洋科学考察以及海底打捞和救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经过多次海上试验,“探索者”机器人的整机功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90年代同类水下机器人先进水平,并在西沙群岛附近成功下潜1000米水深,甩掉了与母船之间联系的电缆,实现了从有缆向无缆的飞跃,成为我国到达深海的先驱者。
“探索者号”的研制成功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距,标志着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走向成熟,为国家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