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
1929年12月2日,25岁的裴文中在北京城郊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90年来,北京猿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在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并在很长时间内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乃至东亚人类的祖先。而近来,随着有关现代人起源不同观点的争论,北京猿人是否是我们的祖先似又成了一宗悬案。
从现代人祖先备选人群中“出局”
很长时间内,北京猿人的确被认作中国乃至东亚人的祖先,这样的结论至今还在一些教科书中保留着。但学界普遍认为,最初的人类远祖起源于非洲后,在距今约200万至180万年的时候,部分直立人群体离开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北京猿人就是远祖的后代。
此后,北京猿人继续演化,开枝散叶,繁衍出今天的东亚人群。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直立人(海德堡人)演化为尼安德特人,后者又演化出现代的欧罗巴人种。
但在1987年,一个新假说出现了。三位遗传学家提出:现代人不是在欧亚大陆从直立人演化出来的,而是大约20万年前在非洲诞生出的一支新人类,即最早的现代人。他们大约在10万至5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成为我们现生人群的直接祖先。而且,他们还认为,这个扩散过程是以“完全替代”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原先欧亚大陆生活的本土古人群,包括北京猿人,都在演化中灭绝或被扩散出来的早期现代人替代了,没有留下任何后代。
这一学说后来一度十分流行,中国一些遗传学家也持这样的观点,还提出中国地区在10万至5万年前是人类生存的空白时段。于是,北京猿人似乎从现代人祖先的备选人群中“出局”了。
古DNA分析技术带来峰回路转
然而,并非所有学者都支持“现代人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中外一些人类学家仍主张,现代人是在不同地区由不同的古老型人类逐渐演化而来的,即“多地区进化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在“多地区进化说”的基础上提出,东亚人类的演化模式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即在东亚现代人形成的过程中,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本土古人类连续演化是主线,外来人群带来的基因混杂起到辅助作用。而且他认为,东西方人群从来没有真正隔离过,没有分化出不同的生物种群。按照这个假说,北京猿人就是现代东亚人的祖先。
2010年以来,这两种观点在相互靠近。因为通过古DNA分析发现,曾生活在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原先被认为彻底绝灭了的尼安德特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灭绝。他们与从非洲扩散出来的所谓“早期现代人”发生过混血,少量基因得以流传下来。而我们欧亚现代人身上或多或少也有他们的遗传物质。
另外,在西伯利亚,古人类学家从DNA分析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人种——丹尼索瓦人。他们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也发生过混血,我们身上也有其基因。
最近,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上又发现了7万至5万年前的,个体矮小、形态独特的“吕宋人”种。有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北京猿人所代表的直立人的后代。此前,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岛也发现过距今5万年左右的小矮人——霍比人,他们被认为是一支古老型人类在封闭岛屿环境留下的后代。
于是,学术界意识到,现代人演化绝非是从非洲杀出一支新人类,扩散之处所向披靡,成为现生人群纯净、单一的祖先这般戏剧化;所谓灭绝了的早期古老人类,有的种群也留有后代,我们的祖先是由不同古老型人群构成的。
东亚人群是连续且逐渐演化的
那么,北京猿人又是我们的祖先了?当然不能这样简单认定。
如果有人指着某个北京猿人头骨发问:“他/她是否是我们的祖先?”答案应该是“不知道”。因为具体某个个体是否留下后代,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我们把北京猿人理解成70万至30万年前生活在周口店-华北地区不同的直立人人群的代表,那么答案应该是:“他们很可能是我们的祖先。”
古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东亚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现代人的演化是连续的,在体质特征上也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发生外来人群整体替代所该有的形态特征突变。考古学研究也支持这样的结论,中国乃至东亚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是连续且稳定发展的,表现在工具的技术、形态、组合和古人类的生存模式上,都是承前启后的,没有发生过间断或被替代,不存在10万至5万年前的那段人类生存的空白,这也支持中国乃至东亚人群是连续且逐渐演化的结论。
总之,北京猿人是直立人的一个代表性分支,在人类演化史上,尤其是东亚人类历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围绕周口店遗址和北京猿人,学术界已经得出一些可信的结论,但仍有很多未知的空间,研究和探讨仍会继续进行下去。
我们不必因为北京猿人发现在周口店、被认为是我们可能的祖先而美化、抬高他们;同样,也不要因为现代人起源的理论冲击了他们原有的地位,而去丑化、贬低他们。
释疑解惑
问:是否可以通过检测北京猿人的DNA与现代人进行对比,以此来确认北京猿人是不是我们的祖先?
答:如果可以获得北京猿人的DNA片段,当然可以提供更加直接的证据。但遗憾的是,DNA作为一种有机分子非常容易降解,一般超过一万年,提取就相当困难。因此像北京猿人那样古老的化石,基本没有保留有机成分,无法做DNA提取和分析。
问:有一种观点认为,北京猿人与我们不是一个人种,有生殖隔离,我们不可能成为的他们后代。是这样吗?
答:这样的说法违背科学常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是根据化石表现出来的体质特征而划分出的演化阶段,这些所谓的“人种”并非“物种”概念,从化石形态上根本无法确认两个人种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故而上述说法其实是混淆了“人种”与“物种”的概念。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谁是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是在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俗称“猿人洞”,见右图)发现的、已经变成化石了的古人类,在演化上属于直立人,生活在大约70万至30万年前。该遗址上共发现由体骨和牙齿代表的40个左右的北京猿人个体,包括5个头盖骨。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成年北京猿人大脑的平均重量1088克,介于黑猩猩和现代人之间;头部扁平,眉脊粗厚,没有下颏;四肢骨与现代人差异不大,只是骨壁较厚;女性身高约1.56米,男性稍高一些。
猿人洞还出土了数万件石器和用火遗存,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了用火,是最早被认定能制作工具和用火的远古人类,直立人这一重要的人类演化阶段因而确立。
北京猿人是不同时期生活在周口店乃至华北地区的直立人群体的代表,其死后骨骼成为了化石,有幸被考古学家发现和研究。
裴文中 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者
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裴文中(见左图)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是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现者。
1929年,裴文中捧着包有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化石的围岩(见右图),照片拍摄者是当时在场的工人。由于这位工人过于激动又没有拍摄经验,直到照片洗出来,大家才发现镜头的焦点对在了头骨上,而裴文中只拍进了半个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