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计划
开启了人类对未来征战太空的想象
在“带着地球去流浪”之前
人类如何勇闯太空?
在人类千年以来探索宇宙太空的历程中,数个里程碑的时刻记载了这部伟大的史诗,对天空孜孜不倦的探索,构成了人类对于浩瀚无际的宇宙无限遐想。
今天,就跟随小帆的步伐,回顾这段历史,展望人类航天探索的未来。
从夜观天象到飞向太空
历经了数千年的探索
考古学家在葡萄牙的独石遗迹的一座6000年前古墓里,发现了一座观星台,证明了史前人类早已开始探测天象。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天文仪器“浑仪”。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制作了“漏水转浑天仪”,这是“浑天仪”名词的第一次出现。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在明朝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有着这样的一段描写:
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将星陨落,对应诸葛亮的寿命终点,蜀汉的命运也在之后渐渐走向了尽头。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于太空的认知,更多是将个人的命运或是运势与星象的结合,夜观星象的目的是为了对未来做出预测与判断。
第一个飞出地球的原住民
竟然不是人类?
仰望星空,为何不去触碰星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人类的“上五天”之梦,应该用“追梦者”比“追梦人”更准确,是因为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历程中,其实还有许多的小动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来自苏联的太空犬莱卡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莱卡原先是只在莫斯科街头的一条流浪狗,被收养后送往苏联军事医学研究所,和其他流浪狗一起进行训练。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莱卡于1957年11月3日被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送入太空,苏联方面宣称莱卡在太空中存活了四天,死因是载具内氧气耗尽,到2002年,俄罗斯方面又透露,莱卡在进入太空的5-7小时后即已死亡,死因是舱内温度过高导致的热衰竭。2008年4月11日,俄罗斯官方在莫斯科的军事医学研究所为莱卡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主体由火箭与人类手掌组成,青铜色的莱卡就骄傲地立在上面。
1961年1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枚载人火箭,身处载人舱的是一只从40只黑猩猩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汉姆”黑猩猩。汉姆在进入太空之前,科学家就专门对其进行了长达2年多的训练,训练内容是如何在太空,根据载人舱内的指示灯闪烁,做出一些相应的指令性操作。这样的操作,完全模拟了航天器载人飞行的一切操作,可以为后续人类进入太空执行任务,打下一定的基础。
火箭发射16分钟39秒后,搭载着汉姆的太空舱最终落到了大西洋里,黑猩猩汉姆被救起,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进入太空并活着返回地球的动物,被人们载入了史册。
前赴后继的探索者
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伟大贡献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伴随着“东方”-1号飞船进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人类宇航时代开始了。加加林在太空的轨道上不禁欢呼起来:“多美啊!我看见了陆地、森林、海洋和云彩……”
飞船载着加加林以2.72万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越过苏联、印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的上空,他在离地面330公里的高空飞行了108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后,按计划返回了地面。
如果没有“莱卡们”为航天事业所铺的道路,也许加加林恐怕也很难再次回到地球。
8年后的美国,也就是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成功在月面着陆,成为首批踏上月球的人类。在完成月面勘探、土壤采样等一系列实验后,两人乘坐登月舱上升及离开月面,返回绕月轨道与指令舱上的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会合,最终于1969年7月24日返回地球。这次航行,留下了那句经典的名言,即“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不过人类航天的历史,并不皆是一帆风顺的。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点火升空。但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航天飞机在第73秒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残骸散落在大海中,后来被远程搜救队打捞了上来。
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七名出色的宇航员牺牲,对于美国的航天事业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也正是因为航天飞机爆炸事件的发生,之后的设计都会在航天飞机或者是载人飞船当中搭载逃逸塔。
中国在航天的探索的历史中,同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至此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其头部是圆柱体,而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飞船舱内只有航天员,其空间的平面大约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此外,神舟五号飞船还留有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接口。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物品包括: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会旗、一面联合国旗帜、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如今,在19年后的今天,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公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从神舟五号到十五号
从一无所有
到建设属于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这19年来,只有亲身参与的人
才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和不易
2022年7月27日,国内目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以“一箭六星”形式首飞成功,并入选了“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力箭一号运载能力为1.5-2吨,首飞上行载荷超过1吨,卫星总重近900公斤。计划于2024年实施首飞的力箭一号甲运载火箭凭借集成化的技术特点批量化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将应用于高性价比低轨星座群组网发射,运载能力最高达8吨。
1月9日,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正式投产使用,填补了广东在商业航天制造产业方面的空白。目前,南沙已基本形成了“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园。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南沙作为航天科技的“后起之秀”,正在奋力追赶上国内国际先进的航天产业水平。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人类太空旅行的梦想也注定会实现
彼时自由自在遨游在太空的我们
一定想起那些为人类航天历史发展
所做出卓越贡献的他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