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特质
韩庆祥
人有人性,民族有民族本性,政党有政党特质。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性质决定本质,本质具有特质,特质决定命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百年大党确确实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那么,一个深得人民拥护、逐渐强大且日趋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而令世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其中一个深层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自身的特质,这就是:咬定目标—选定道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久久为功。
一、咬定目标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实现其理想目标而创立的,它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担当与目标追求的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本体性根据。当今我们所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里的“初心和使命”都属于奋斗目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咬定目标”孜孜以求的政党。离开奋斗目标,就难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追求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为了实现奋斗目标,特别注重“咬定”,即坚定不移地实现奋斗目标,永不懈怠地实现奋斗目标,一往无前地实现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实现奋斗目标,前赴后继地实现奋斗目标,久久为功地实现奋斗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地实现奋斗目标。
在每一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总是要确定奋斗目标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党的政治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每一个“五年规划”,等等,都要确定一年、五年乃至十年、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或远景规划。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且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也好,“远大理想”也好,都属于奋斗目标范畴。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总是为党、国家、社会、人民的发展确定奋斗目标。毛泽东强调要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即站起来而奋斗;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为中国人民富起来而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二、选定道路
奋斗目标确定之后,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就必然要选定实现奋斗目标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决定命运。
其实,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贯穿其中的一条根本主线,就是关于道路问题,是对道路的探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核心,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到列宁晚年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探寻,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到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摸索,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求,到习近平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的探寻,都是致力于对道路的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结合的核心,就是对解决问题、实现奋斗目标的道路的探求。中国共产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是有机统一的,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其中的一条核心主线,就是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道路的探求,如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等等。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根本主题是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习近平指出:“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结果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就是说,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走救国救民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56年之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的核心主题,就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毛泽东指出:“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 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的根本主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也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苏联模式,也不是东欧模式,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这条路,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与探索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奋斗型政党,它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前途是光明的。然而,刚刚创立和诞生之初的中国共产党在力量、资源和条件上都十分有限,所以,在完成使命、实现奋斗目标的历程中,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要实现光明的前途,就必须依靠精神的力量迎难而上。由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十分注重精神建设,她是一个具有精神气质的政党。
首要的精神气质,就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与征程中,她经历了一个个苦难,她是在经历一个个苦难的征程中,依靠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的精神力量而不断走向胜利的。国共合作的破裂,秋收起义的失败,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发动的5次“围剿”,湘江战役遭受的重创,长征途中张国焘的分裂中央,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党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机会主义与“左”倾右倾所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十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后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遭遇的某种苦难。一部中国共产党史,既是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也是不断遭遇苦难的历史。面对种种苦难,中国共产党人没有退缩、没有懈怠,而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国共合作破裂后,大批革命者被杀,血流成河,但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反而表现出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表现出坚贞不渝、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毛泽东总结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旗帜,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面对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5次“围剿”,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反“围剿”,为日后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在战役中,中央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奋勇抗击,虽遭重创,但终于冲破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长征途中张国焘分裂中央,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与其展开了激烈斗争。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与敌人浴血奋战、不畏牺牲。为反对党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机会主义与“左”倾右倾所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作风上、能力上加强党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深得人民拥护并逐渐强大的党。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迅速实现党的工作重点大转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又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与霸权国家对中国的围堵打压作斗争,且在斗争中表现出越挫越勇、越险越进的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气概,同时也勇于自我革命,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四、勇于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都注重精神建设,提出一系列精神,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精神谱系。在这种精神谱系中,有一条贯穿其中的根本主线,那就是勇于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分层次加以理解和把握。有些是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中国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有些是关乎弘扬国家和社会正气的,如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铁人精神等。贯穿这些精神谱系中的一条根本主线,就是勇于奋斗精神。理由是:(1)党的政治报告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最终大都落脚到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奋斗上;(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强调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再奋斗十五年”,等等;(4)勇于奋斗精神是所有精神谱系中的“共性”,具有本质性、涵盖性、统摄性;(5)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在本质上表达的就是一种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
五、久久为功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选择正确道路以实现奋斗目标的使命型政党、奋斗型政党,而且为实现奋斗目标,她总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因而又是一个具有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善于斗争的精神意志的政党。所以,为实现奋斗目标,从她自身发展历程中,能内在生长出一种“久久为功”的特质。每当在最关键的时刻,她绝不会知难而退,绝不会畏畏缩缩,绝不会停滞不前,绝不会半途而废,而是具有一种强大的韧性、韧劲和韧力,这种韧性、韧劲和韧力能使她做到“滚石上山”“过坎闯关”“踏着尖刀前进”,从而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苦苦思索、勤于探索,与国民党浴血奋战,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没有退缩,而是倒下去再站起来,前赴后继,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坎坷和磨难,但她勇于自我革命,自觉主动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竭尽心力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也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为困难所困,不为难题所难,不为压力所惧,不为围堵所围,不为盛名所累,不为经验所缚,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砥砺前行,保持战略定力,全方位做大做强自己,全力提升斗争本领,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开创一个一个新局面,实现一个一个奋斗目标,取得一个一个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我们共产党人所遇到的问题难题更加繁多,面临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所打的“铁”更加坚硬。打铁必须自身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强调任何势力、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代接着一代干,要有足够的力量和长期的作为,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驰而不息、行稳致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咬定目标属于目标维度,选定道路属于方略维度,迎难而上、越挫越勇、越险越进、勇于奋斗属于精神维度,久久为功属于意志维度。这四个维度有机统一,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特质。
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拥有自己的特质,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斗,久久为功,必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作者系原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一级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