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时间:2019年4月1-4日
调研对象:江苏地区压榨企业、贸易商、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
在非洲猪瘟继续蔓延的背景下,2019年3月豆粕提货量不降反增,超出市场预期,那么未来几个月,油厂压榨情况如何?基差销售情况如何?下游企业备货心态如何?
当前豆粕、豆油、玉米等期价处在历史低位,部分投资者存在看涨心理,上涨行情具备启动条件吗?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于4月1-4日在江苏走访了豆粕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调研单位包括压榨企业、贸易商、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
调研总结
一、压榨企业
1、到港量:4-6月大豆到港量初步预估高达2700万吨,其中4月825万吨,5月900万吨,6月980万吨,此外,7月到港量存在分歧,预计区间650-950万吨。
2、压榨量:前期购买的船期仍有微小榨利,会维持正常开机。随着大豆的巨量到港,对4-5月维持高开机预期,二季度豆粕供应充裕。
3、需求:部分优势油厂3月降价促提,3月份豆粕出货量为该企业历史同期第2高,16万吨,仅次于2016年3月的16.4万吨。但其他油厂一季度销售普遍下滑,幅度在5-7%。
4、销售节奏:贸易商和饲料厂对后期行情悲观,远期基差销售较差,仅为去年同期的1/3左右。
二、贸易商
基本采取随买随用、低库存策略,年后低价小幅增库。
三、饲料企业
1、大猪料下滑预计50%,后期关注非洲猪瘟恶化程度以及补栏情况。禽料增加15%。水产料下滑15%。
2、猪料需求不仅是看生猪存栏的下滑幅度,更需要跟踪在猪价大幅上涨后对出栏体重的影响,大猪的猪料比大幅增加。
3、饲料配方中的豆粕添加比例多有显著的提高.禽料原17%左右上调至25%,猪料从14-16%上调到18-20%。
4、市场对于水产饲料中菜粕是否存在刚需产生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是刚需,最低添加比例为5%,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养殖结构可以不添加菜粕。大型饲料企业在考虑性价比的同时也会权衡鱼料的营养均衡及品牌的稳定性。
四、养殖企业
1、对于后期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预估,认为在疫苗研发投用之前,仍将维持恶化态势。市场有观点认为夏季飞虫增多将加快传播,但同时高温也将抑制病毒,对于夏季是否为疫情高发期无法预估。
2、出栏心态矛盾,一方面猪价大幅上涨,出栏体重越高利润越丰厚,但同时感染猪瘟的风险也在增加。
3、补栏心态:目前复养成功的寥寥无几,但若猪价持续上涨,资金较为雄厚的企业还是会积极补栏的。
4、公猪较能繁母猪更为紧缺,且短期无法解决。
后期观点
一、生猪价格上涨预期较为一致,市场预期涨至20甚至30元,取决于疫苗推出时间,以及国家防控政策。
二、3月豆粕需求高于预期,一是配方的调整,二是禽料的增加,三是出栏体重增加,四是渠道库存增加,对于后期的可持续性存在分歧。
近期豆粕价格反弹对需求低估做一定的修正,但要走出大行情还要看中美贸易结果,中国进口多少美豆,多少陈豆,多少新作,多少进国储,多少进市场,以及新年度的种植面积和天气。
三、豆粕行情将维持低位震荡
上涨制约:美国高库存,南美丰产,国内榨利仍存,4-7月买船充裕,猪瘟恶化预期。
下跌制约:补库心态,利空兑现甚至过度兑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