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璿
谈到日军在侵华战场上的损失,不得不说起日军战史中记录的伤亡数字。中国无论是上到官方正史,下到民间论坛,对其都是一片质疑之声,大多数人态度溶于一句“日军造假成疯,自报的伤亡数字不可信”。
抹去政治立场和个人倾向,回归到纯粹的历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档案和原始资料说话。而在军事史研究中,关于战斗双方的伤亡数字都以己方自报为准。为什么呢,因为己方损失情况当然是自己最清楚,而且自报的伤亡数字涉及到战后人员、装备补充,部队现有战力甚至还包括战死人员的家属抚恤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二战前就建立了完备户籍制度的日本来说,本国国民的死亡涉及到了各方面的统计和记录,军方想单方面作弊,完全隐瞒自身死亡数字都困难。
这里简单介绍下日军战死通知的方法:首先是有前线的部队通知地方留守部队,再由留守部队通知家属本人(死亡证明书)。家属在接到死亡证明书后哦,以此为凭据办理补偿,表彰(神社排位),销户口等行政手续。战后大量联队史记录中公开的《战殁者名册》等,实际上就是利用这种行政记录中查出的数据,这个数据可以说是相当准确,而且极具权威性。但是就现在来看,中国抗战史研究中,利用这些《战殁者名册》来统计日军各个战役损失情况的寥寥无几。
除去战后的行政记录中战殁者统计名册,战时各个部队都会在一场战斗结束后对该战斗进行详细的报告,称之为“战斗详报”。这个报告由于是部队内部自我统计,同样也是很准确客观的。但是由于日军在战败后,烧毁了大量原来战时资料档案,像这类各级部队的战斗详报也是残缺不全,现在在日本的档案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中还有少量当年部队遗留下来的战斗详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己方自报的损失也不一定总是一样的。报告统计时间不一样,在统计时候手里掌握的部队情况问题也会导致己方自报损失在各个时期不一样。
再回到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日军自报的伤亡数字上。实际这类数字大多出自于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关于《战史从书》系列,涉及日军在华的有《支那事变陆军作战史》、《华北治安战》、《昭和17,18年派遣军》《香港.长沙作战》等等。
这一类官方编撰的战史丛书在专业上来说应该是权威的,而且该丛书中所引用的每次战役的损失报告都有当年具体档案文献出处。(只是在后来引入中国后,翻译的同时被省略了。)该套书籍大多数会战都会给出日军损失的数字,但给出的数字常常让中国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所以饱受质疑。比如中国一方宣传的第三次长沙大捷,日军自报才战死不到1600人,实在无法接受。笔者学习初期也陷入这样的困境中,深深的怀疑或者直接就否定书中数字。但是当笔者抗战史研究更加深入,查阅了更多的日方资料和书籍后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笔者不再是一开始就否定其数字,而是从更多的日方资料中寻找更可靠的数字,来否定该套丛书所引用的数字。笔者还发现,这个丛书的编撰者在选取档案和资料时,有意或无意的选择数字较小的一个引用。比如武汉会战日军第11军报告的损失:战死4506人,战伤17380。注意引用的出处是《吕集团武汉攻略战战果(11月11为止统计)》,也就是说武汉会战还未完全结束的一个数字。而在《呂集団軍状一般昭和15年3月呂集団司令部》档案中有可以看到吕集团(日军侵华第11军)武汉会战损失统计数字是战死7092,战伤19112。可见选择不同时间段的统计数字其实是不一样的。(而从日军参战各个部队自己统计的数字来看,武汉会战日军损失又和第11军统计有很大出入,笔者在以后文章中会具体阐述。)
除此之外日方的编撰者还会在一些战役中,引用部分参战日军的损失数字来制造错觉。比如昆仑关战役中,战史丛书中《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列举了一个九塘附近(日军)作战部队伤亡统计附表。不少半吊子的抗战史研究人员常常就将这个作为日军自报的昆仑关损失数字。实际这个附表中的作战部队仅仅是昆仑关附近作战日军的一部分而已。
而实际上日军为了自己所谓“不败皇军”的面子,还在战时通过宣传机器宣传统一的伤亡数字,目的是为了让国民不会被前方惨烈战事和惨痛的损失所影响,继续盲目支持其侵略战争。例如淞沪会战,日方很多战史都记录的数字是战死10076人,伤31866.而随便翻翻几个部队的具体伤亡情况,光战死者这一项就超过了万人。比如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战死总数就近9000多人,再加上第九师团战死3000多人,仅仅参战的这三个师团战死总数就超过了一万二千多人。
最后还有一种日方资料更加让人迷惑,那就是日方老兵或者将领回忆。这一类带有相当强烈的主观性和主观评判标准。老兵的回忆战斗陷入苦战,绝望的境地。而你再去对照战报一看,一个大队战死不过十几人,肯定首先会怀疑数字。另外有描述说遇到顽强抵抗,而实际看看数字还就战死几人或者十来人。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怀疑数字是假的。这也许就是部队或者个人判断标准的不一。例如日军第27师团支那驻屯军第3联队经历的武汉会战麒麟峰争夺战,日军回忆到称之为尸山血河一般的地狱,查其战殁者名册,在麒麟峰争夺战中战死百余人,在我们后人想象中,似乎离“尸山血河”这个地狱程度差距很远。但是亲历者和后来人肯定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观判断标准也不一样。另外侵华日军总司令,武汉会战期间任第11军司令官的岗村宁次回忆“106师团在武汉会战中遭遇全军覆没的严重打击”,而106师团报告中伤亡总数是7406人。首先肯定会想到,这个数字和“全军覆没”似乎还有很大距离吧?另外曾经驻守华北的日军侵华老兵和岗村宁次都回忆到,“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共军)全歼的惨象”。“经常”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频率算“经常”?小部队又是多小,以这样的文字来分析具体的数字都会陷入自己主观的猜测。而实际看日军华北那些联队史,有的联队一年战殁人数也不过百人。而且这些联队还在每年被抽调部队参加各种作战。可见自己分析的“小部队”,和“经常”会和实际数字出现偏差。
总的来说,抗战史研究者所遇到的日军自报伤亡可以说是真真假假,如山中迷雾一般,只有通过查询更多日军资料,阅读更多日军部队战史才有助于抗战史研究者拨开重重迷雾,找到最接近事实的那个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