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一百多年间,先进
的中国人为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探索过多种救国道路,实践过
多种救国方案
走过了最艰苦、最复杂、最激烈的探索道路。由于其阶级立场与时代背景各有所异,其救国方
案、实施过程与结局后果也大为迥异。虽然这些的探索最终均不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
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
林则徐、魏源
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
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
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
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在坚
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
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加剧了中国近代
化进程。
在
洋务运动
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
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
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