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 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贯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的一条红线。
大历史观是一种历史方法论,是指运用宏观的视野分析看待历史,全面系统把握历史演变机理,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科学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分析总结就是运用大历史观,从宏观的历史进程、从历史长河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大历史观是从历史的长时段、宽广的视野分析把握历史,其原因是历史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时间、空间和主客观方面存在普遍联系,即“历史之时间上的相续性,空间上的联系性以及客观条件与主观创造之不可分裂性的问题”【2】。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从时间上看,历史从其总的过程上说,并非“'一瞬间的断面’,而是向着一个继起发展的总的前程进行”【3】。第二,从空间上看,“各 个民族的历史,决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界史的全体系之外;反之,只是作为世界史构成之一部或 一环而存在着”【4】。第三,从主客观因素来看,“历史的客观条件与人类之主观创造作用是统一而 不容分离的”【5】。因此,从时间的长时段、空间的广视野、主客观辩证统一的视角分析、把握历史是大历史观的应有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大历史观,从回顾往昔、直面现在、开创未来的维度,从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视野,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刻论述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问题。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是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集中反映。
一、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贯通起来
从历史长河中认识和把握历史是大历史观的重要内涵。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放在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分析把握,是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体现。在《论中国 共产党历史》一书中,从开卷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的大跨越》等多篇文稿,都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时段总结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体 现了习近平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一)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具有内在统一性。2012年11 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结中华民族昨天、立足中华民族今天、着眼中华民族明天,首次提出“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6】中国梦的提出,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主题。习近平还对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作了进一步阐释,指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7】。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这两者的辩证统一,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中华民族复兴史内在统一的价值基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衔【8】接、梯度推进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9】,“这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10】。近代以来,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勇担起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 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使人民生活、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得到了 显著提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进在一条广阔的康庄大道上。党的十八大后,党团结带领人 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 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以看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进程;正是由于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的不懈奋斗,我们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深刻阐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二)把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认识
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历史长河、时代潮流中分析与评价是大历史观的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党史重大节点、重要场合,总结回顾党的历史,用宏大的视野把一些 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分析与思考。
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改革开放、浦东开 发开放等党史重大事件,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分析把握,在历史长河中更好地认识其历 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1】。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斗争精神,必须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这一伟大事件,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12】。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 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3】。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推进改革开放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强调“改革开 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4】。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浦东A 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 谋划”【15】。把这些党史事件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段中分析把握,更能清晰反映其重要 地位、意义作用,更能彰显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逻辑。
把重要党史人物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认识,科学评价其所作的历史贡献和不朽功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三个伟大人物”评价毛泽东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 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16】。他强调.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 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17】。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 习近平把邓小平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放在民族复兴的历程中认识评价。他强调,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18】。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分析评价重要党史人物,有利于深刻阐述党史人物的伟大功绩和重要贡献,清晰展现党史与民族复兴史内在统一的辩证逻辑。
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 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19】。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反映了历史活动的主要轨迹和主体脉络。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历程是党和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既有着彪炳史册的辉煌和胜利,也有过历史上的曲折和失误。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于更好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 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主线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蕴含于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从两个维度对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了阐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随后,他又进一步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21】。这里对于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概括,增加了国际维度, 更加符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实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
关于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可以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五个方面来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也是为保持党的先进 性与纯洁性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五维逻辑,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本质。
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衔接起来, 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 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 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辉煌成就;深刻把握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践行的初心宗旨、 形成的理论成果、铸就的伟大精神、总结的宝贵经验,凸显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 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主流和本质。
(二) 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生存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周围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其个人活动受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将历史人物放在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他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22】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 来”【23】。针对一些否定党的领袖,并借此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观点,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 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 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 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24】
(三) 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历史的、实践的观点认识党史上曾出现的曲折和失误
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25】。把握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并非不要正视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失误。党在历史上走过弯路,发生过“左”倾教条主义、“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但是,从党的全部历史来看,这些毕竟是支流。“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26】中 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历史上出现的曲折和失误,不回避、不掩盖,直面史实、科学分析、敢于修正错误,注重从错误中学习并吸取教训。
对于如何正确看待党史上的曲折和失误问题,习近平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 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釆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 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27】。针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他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8】。
(四)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上出现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声音,想方设法地误导人们接受错误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造成严重的社会思想混乱和危害。习近平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29】。
站在全局的高度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运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 义,思想搞乱了”【30】。他还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国社会主义制度”【31】。针对党的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习近平指出,这不是仅仅涉及领袖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 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32】,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 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三、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历史是一个大过程,大历史观注重历史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深刻表明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的逻辑。中国共产党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既具有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又有重要历史关头的伟大转折。这种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100 年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一个奋斗接一个奋斗的光辉历程。
(一)精辟概括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屋建瓴,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作了精辟概括,提出党领导人民实现了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3】。随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讲话中,习近平都对这三次伟大飞跃作了进一步阐述。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概括,是运用大历史观,透过“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 望”,在科学把握近代中国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精辟而又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 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次“伟大飞跃”,承前启后、层层递进,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历史逻辑,完整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100年来为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历史性、根本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伟大实践,深刻印证了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性飞跃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从20世纪80年代解决农村 贫困人口温饱到世纪之交总体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 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 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4】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各个阶段尽管有其独特的历史内涵 和历史使命,但它们之间彼此不可分割,是一脉相承、递进发展的。这是历史发展的整体逻辑与阶段特征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 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35】。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彼此割裂、相互对立起来的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另一种观点则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36】。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习近平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37】。这段论述在分析两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贡献、历史特点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 一,对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 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宏大视野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有两个影响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关键选择: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历史、现实、未【38】来的宏大视野,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新的历史方位、未来发展等重要 问题。
从宏大的历史视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 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9】。“四个走出来”的总结概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改革开放史、中华人民共和 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分析思考,甚至上溯到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文明史来认识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和实践根基,是运用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中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 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40】,并用“三个意味着”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41】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历程。习近平 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 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习近平深刻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4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 程的大跨越”,“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 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4】。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还多次强调运用大历史观,站在人类文明史、世界历史发展高度分析 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他强调,“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45】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46】,“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47】。 这种宽广、深远的历史视野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有充分体现。比如,对于如何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指出,“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48】;对 于如何认识和把握五四运动,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 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49】; 对于如何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强调要“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 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深刻领会为什么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50】。 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程中比较分析,是运用大历史 观的典型表现,为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如何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中 国共产党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当前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认真研渎《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大历史观,对于总结历史冬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