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祖湘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一、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在第九部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提出四条加强文化建设的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开展民族文化研究
近年来,本人从事贵州过山瑶文化研究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贵州瑶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必须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
首先,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思想价值体系的尊重和认同,是对发展价值和持续生命力的肯定和信心。费孝通是我国现代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从实求知,以自己的学术理论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一生关注中国少数民族,尤其是瑶族的发展,终身致力于实现富民强国的伟大的中国梦,为后人留下了700余万字的作品。民族的即世界的。因此,坚定文化自信,让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播种于心间,让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更加顽强,有如阳光驱除黑暗,让内心逐渐明朗。当你坚持文化自信,秉承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生的不屈不挠精神,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你的人生路、你的事业也会行稳致远。
其次,要增进民族的感情。本人曾到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怎贝大寨看望一位要好的堂兄。在谈到我们这支瑶族的迁徙时,他将家里珍藏多年的、他的老太公——盘宗元(字子襄,号上炎)于“民国”十三年(1924)编纂、手抄的《盘氏宗支派谱》拿出来细看,其中介绍了我们这支瑶族的族源、迁徙和分布情况。多年来,通过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书籍,收集到瑶学研究的不少资料。如阅读瑶族《过山榜》《瑶族通史》和《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等瑶族研究书籍,本人对瑶族的历史,尤其是瑶族的族源、支系、迁徙、分布,以及过山瑶“漂洋过海”和“千家峒”的传说,对瑶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瑶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过程中,本人逐渐明确了瑶学研究的方向、重点和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路径、方法。
第三,要全面了解贵州过山瑶迁徙的历史和古朴浓郁的文化。瑶族,是贵州省的世居民族,更是贵州省人口较少的民族。贵州瑶族和省内其他的民族一道,共同推动贵州历史的发展进步,创造贵州丰富多彩的文化,对贵州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贵州的瑶族,也与西南其他省区市(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的瑶族一样,在历史上,曾经过着频繁迁徙的游耕生活。“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就是对贵州过山瑶长期迁徙、游耕生活的真实写照。根据清乾隆年间,编撰的《贵州通志》介绍:“瑶人,黔(贵州)省原无,有自雍正二年(1725)自粤(广东)西迁至(贵州)贵定(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之平伐,……”。进入贵州近300年来,贵州的过山瑶不仅比较好地保护传承了还“盘王愿”、过“盘王节”和跳“舂杵舞”的习俗,而且还创造了教育、宗祠、家谱、石碑和羊瘪等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地域特色文化。这些文化内容涉及贵州过山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带有过山瑶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特点,还兼有在与周边兄弟民族交往融合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元素。因此,要了解贵州过山瑶的迁徙历史和研究贵州过山瑶古朴浓郁的文化,要以深入村寨访谈人物为切入点,以涉及过山瑶的《过山榜》《瑶族通史》为参考,多学多问,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为此,了解贵州过山瑶的迁徙历史,尤其是研究贵州过山瑶的文化,当以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文化自信能够崔生研究的内生动力,获得自觉传承和弘扬贵州过山瑶文化的不竭动力。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瑶族,不仅是一个跨国民族,而且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和苦难的迁徙历史,是中华文明最早的缔造者之一。瑶族几千年的迁徙之路,处处留下瑶族先民的足迹,瑶族为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中国各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进入贵州近300年来,贵州的过山瑶耕作开荒,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没有铁制农具,就用竹尖为锄,以硬木为犁,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片片梯田,将荒山野岭变成宜居的家园,凝聚成威武不屈、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勤劳拼搏的民族精神。为此,要了解贵州过山瑶的迁徙历史,要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瑶族整体历史去考察,要放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大背景中去看待。纵观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封建时代,瑶族受到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充满苦难与血泪。以古感今,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政治上,瑶族才得以翻身,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得以保护传承。
(作者单位:黔东南州自然资源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