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员Buzz Aldrin在月球上行走
今年恰逢人类登月50周年,这不仅是一件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更承载着全人类对于月球的好奇与渴望。从茫茫未知到一步步探索,月球一直被人类寄予最美好、浪漫的期许。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从摄影、绘画、电影等角度探索月球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怎样的灵感与感动。
始于摄影
“阿波罗11号”发射现场观看人群
登月计划始于政治因素,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场仰望星空的冒险。50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万人汇聚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期待目睹这场意义非凡的人类壮举。
1969年7月20日,两位宇航员第一次将脚印留在了这个距离地球30多万公里的美丽星球之上。他们迈出的这一小步,实则是人类探索太空征程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
“阿波罗11号”指令舱
人类登月计划的完美实施实则与摄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摄影术诞生起,无数对月球抱有好奇和浪漫追求的天文爱好者、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先驱摄影师们都将它其作为其镜头下的主角。
因此,摄影为月球的早期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使得人们更加有信心去探索这个与地球有着密切联系的遥远星球。
John William Draper拍摄的月球照片,1840年
John William Draper拍摄的月球照片,1840年
科学家、摄影师John William Draper拍摄的银版摄影片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月球照片。银版摄影法的优点在于影纹细腻、效果逼真、色调均匀、不易褪色。但是由于影像是在一层薄银上形成的,比较容易受损,所以现存的早期银版照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
先锋天文摄影师Lewis M. Rutherfurd拍摄的月球照片,1865年
拍摄于美国利克天文台的月球照片,1896年
此后,随着科技与摄影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能够捕捉更为清晰、稳定的图象。从19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的“太空时代”,摄影融合了艺术和科学,改变了我们设想和理解宇宙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们不仅是探月先驱,更是光影大师。他们在奔向月球和绕月飞行的途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使人们第一次被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所震撼。
《Earthrise》
《Blue Marble》
仰望星空
与摄影术追求的写实不同,艺术家们在绘画中会情不自禁地为月亮赋予象征含义与感情色彩,这使得月亮在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
歌川广重《The Autumn Moon at Ishiyama on Lake Biwa》,1835年
千百年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一直对月亮充满想象与敬仰。皎洁的月光总能照进人的内心深处,映射出心底的欲望,从而成为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日本浮世绘中的月亮冷寂清幽,不动声色地表达情感,衬托出景色的美和孤独。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两人赏月》,布面油画,34.9×43.8cm,约1825-1830年,大都会博物馆藏
爱德华·马奈《The Port of Boulogne by Moonlight》,1868年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两人赏月》描绘的是深秋傍晚画家与朋友在林间小路中驻足,凝视低垂的月亮的场景。这种虔诚的注视与该时期在诗歌、文学、哲学和音乐中表达出的对月亮的迷恋有着紧密的联系。
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夫洛《月球》,1875年
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夫洛《日食》,1878年
法国艺术家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夫洛(Étienne Léopold Trouvelot)则沉迷于天文学的独特魅力。他绘制的高品质天文插图,不仅成为内战后美国人了解宇宙最具代表性的图象,也从细微之处流露出艺术家对于月球的浪漫期许。
马克·夏加尔《蓝色风景》,1949年
伴随着登月计划的实施,“摘月亮”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月亮不再是那个令人仰望的冰冷天体。这一惊人的历史时刻不仅扩大了人类视野的界限,也让不少艺术家以此为题,表达出对于勇气与探索精神的致敬以及追求自由的极致渴望。
Kiki Kogelnik《Fly Me to the Moon》,1963年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创作的作品《月球行走》(Moon Walk)以其标志性的波普风格演绎了首次登月的里程碑时刻。作品中红、黄、蓝色彩的选用,突出了月球漫步的魔力与戏剧般的幻想。完成作品《月球行走》几个月后,安迪·沃霍尔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该作品也成为其展望未来的不朽之作。
安迪·沃霍尔《月球行走》,丝网印刷,1987年
Vladimir Dubossarsky、Alexander Vinogradov《宇航员1号》,2006年
科幻与想象
电影《月球旅行记》,1902年
电影史上也有不少以月球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月球旅行记》是一部拍摄于1902年的法国无声科幻电影,该影片被认为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
影片中,一群天文学家搭乘子弹形的太空舱,由大炮将其射入太空。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太空舱射中月球的眼睛,为最早的定格动画。
电影《月球》,2009年
电影剧照
拍摄时间仅有33天的小成本制作电影《月球》(Moon)则从月球开采基地工人山姆·贝尔(Sam Bell)意外发现一场阴谋展开。影片故事情节紧凑,同时具有科幻和悬疑多重看点。
而去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登月第一人》则由传记作品《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改编而成。影片聚焦美国传奇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讲述他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所经历的磨砺。
电影《登月第一人》,2018年
电影剧照
从仰望到凝视,人类探索月球的步伐从未停歇。自19世纪摄影术的诞生起,月球形象的视觉描绘是对其技术探索和艺术想象的综合产物。正如作家毛姆在书中写到:“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艺术家们将月亮作为时代证物、情感载体以及时间容器置于创作中,从而谱写出了不朽的艺术诗篇。
正在展出
展览:“阿波罗的缪斯:摄影时代的月球”
时间:2019年7月3日-9月22日
地点: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精彩回顾:
[编辑、文/李天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