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潮州密码㉞文天祥与潮汕:士人风骨融入区域文化

潮州密码㉞文天祥与潮汕:士人风骨融入区域文化

潮州密码㉞文天祥与潮汕:士人风骨融入区域文化3月,潮州凤凰山进入采茶期,茶香氤氲环绕。凤凰镇下埔村的文山学校里立着文天祥的塑像,这是一所200人不到的小学,四面环山,四处茶香。上世纪90年代,文山学校由华侨出资重建

3月,潮州凤凰山进入采茶期,茶香氤氲环绕。凤凰镇下埔村的文山学校里立着文天祥的塑像,这是一所200人不到的小学,四面环山,四处茶香。上世纪90年代,文山学校由华侨出资重建,原为下埔小学,后更名为文山学校,文山是文天祥的号。至今,这所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仍姓文,自认是文天祥后人。

文天祥,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在粤抗元时期,文天祥身体力行实践“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谱写了一曲慷慨悲歌。

士人风骨 凤凰精魂

潮州古城牌坊街最南边的一座牌坊是十相留声坊。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在任期间主持修建十相留声坊,为常衮、李宗闵、杨嗣复、李德裕、陈尧佐、赵鼎、吴潜、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10位宰相立坊标榜。

图片

其中,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三人担任宰相之时,宋王朝已经到了尾声。

彼时的宰相不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是赵宋维系最后一点血脉的希望。临安陷落,元军的铁蹄陆续踏破闽、粤大部分地区。

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虽同被称为“宋末三杰”,但与陆、张二人不同,文天祥与政治核心的关系一直是暧昧的,哪怕到了王朝的末路。在海丰时,文天祥请求率兵入朝,但张世杰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在朝秉政并拥兵自重,怕文天祥来到行朝自己将受其节制,便寻找借口加以拒绝。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南宋其实是有机会的。在蒙古刚开始进攻时,在宋元联合时,在皇帝选用人才时,哪怕到了临安陷落、谢太后投降后,南宋仍有数十万兵马拼死抵抗元军。文天祥状元郎出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在权力核心的边缘徘徊,数次上表进言,但意见均不被采纳。直至朝廷行至末路,文天祥散尽家财起兵勤王,只为保社稷、守君主,但一片忠心似乎仍不能得到直接的回应。在一次次耽误和错过中,文天祥和南宋一同走到了尽头。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虽早年高中,但后续并未春风得意,宋朝的尾声却是文天祥个人成就的高潮,是文天祥英雄悲歌响起之时。而这一曲悲歌的序曲,可以说是在潮汕。

潮阳兵败中,文天祥的两个女儿丧生,文天祥写下:“痴女饥咬我,郁没二悲魂。不得收骨肉,痛苦苍烟根。”后在海丰被捕,写下:“送兵五千人,散足尽西靡。留滞一老翁,盖棺事则已。”文天祥《集杜诗》的《行府之败》序言中写道:“自国难后,行府白手起兵。辗转患难,东南跋涉万余里事,不幸不济。然臣子尽心焉尔。”

文天祥尽力了。“千秋沧海南,事与云水白。”文天祥之心,彰明可考,日月可鉴。

历史的尘烟散去,人声渐远去,行至凤凰山。

2015年由凤凰后埔正气堂理事会搜集影印修编的《文氏族谱》(草稿),其中有一篇《始祖讳伯平公(谥恕斋公)自述谱誌》,讲述了文伯平的祖父文天祥的家族史及其事迹,也讲述了其父文道生随父文天祥勤王和结婚生子之事,文中说道:“而我父时方一十六岁,亦因感激,随同我祖策骑,统兵入衛……恭宗皇帝以我父有奖励军士之献,诏督理军机,策命苏女为配,即命我父娶苏氏为后。”而后,“丙子岁(1276年)六月初七戍时,而予生焉。”

图片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泽茂介绍,凤凰下埔乡的文氏宗祠,其创始人文伯平是文天祥的裔孙,文伯平的祖父文天祥和父亲文道生都因抗元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母亲苏氏为了保护儿子而历尽苦难,在儿子10岁时就病亡了。童年的阅历使文伯平不忘祖父和父亲坚决抗元的事迹以及对元廷的仇恨,发誓“不履元地”“不出闾里”“以度山中甲子”,为逃避元兵追捕和舅氏的迫害而选择到凤凰山稳居开荒创业。几百年来,文天祥之子文道生一脉也得以在凤凰山繁衍。

在交通闭塞的年代,凤凰山是绝佳的隐居避世所在,但也导致了凤凰文氏长期少有人知。潮州市文天祥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南生表示,直至上世纪80年代,江西文氏还不知潮州凤凰有文天祥裔孙一脉的存在。

空坑落败后,文天祥父子离散,认为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夭折,在被关押在大都时写下《长子第一百四十九》一诗:“大儿聪明到,青岁已摧颓。回风吹独树,吾宁舍一哀。”《文天祥年谱》《文天祥全集》等相关记述多认为文道生13岁于惠州去世。

目前,全国各地的凤凰文氏族人有3万多人,其中潮州本土约有1.3万人。

被俘后,元朝对文天祥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劝降。威逼利诱均不得,至元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元廷最终处死了文天祥。47岁文天祥留下绝笔:“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历史行至宋元交界,文天祥等人在潮汕写下壮烈的一页,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末代王朝 行至潮汕

潮汕十八怪之一,“海水淹井水不坏”。这口位于汕头南澳岛云澳海滩上的井名为“宋井”,井以一个朝代为名,井也确是一个朝代尾声的缩影。

相传宋井为南宋末年建造,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护送小皇帝宋端宗赵昰和广王赵昺到了南澳。行朝为饮水而打井,据说当时共有“龙井”“虎井”“马槽”三口,三井位置不同,井口各异。宋井位于海滩上,离大海距离仅十数米,常被海潮淹没,但是潮退之后井水不带咸味,水质清纯甘甜,久藏而不变质。

宋井留下许多传说与难解之谜:皇帝曾饮此处井水,靠近大海却水质甘甜,井在海潮中时隐时现……

在潮之州,潮水往复。时间回到景炎二年(1277年),关于宋井的传说,有些或是可考的。

赵昰在福州登基后被元军追赶,南宋不得不将朝廷从地上搬到了船上,成为行朝,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领土的小朝廷。行朝从福州一路南下,开始了“帝舟漂泊粤海间”。距离临安一千五百余里的广东,竟成了宋元决战的最后战场。

简又文《宋末二帝南迁辇路考》记载:“帝等移跸潮州,驻南澳,泊下湾港口红螺山、渐山。”尽管后世还有“太子楼”的传说,认为南宋行朝在南澳“垒石为楼,旁有行宫及指挥司甬道”,但南澳岛上的宋井是否为南宋行朝所造仍未可知。可以确认的是,景炎二年(1277年)十一月,陆秀夫和张世杰带着行朝确行经南澳。而据《文天祥年谱》,文天祥当时在江西经历了空坑之败,勤王的兵马损失大半,后躲进广东循州(今河源龙川县)的南岭深山中。

景炎三年(1278年),11岁的宋端宗赵昰病死,仅8岁的赵昺被推上帝位,随后朝廷移至崖山,文天祥也进兵惠州海丰县,试图与行朝取得联系但被拒绝。

图片

文天祥转向了潮州。那时的潮州在陈懿手中。海阳人陈懿与其兄弟五人号称“五虎”,原与刘兴一起同为强盗。景炎二年(1277年),陈懿等接受张世杰招安,在福建参加抗元。陈懿被任为都统,因而得据潮州。但同年十一月元兵进攻潮阳时,陈懿投降了元军。之后反复无常,曾多次叛宋降元,平日又飞扬跋扈,好鱼肉百姓,潮州百姓苦之久矣。

潮州,具山海之险、江海联通,文天祥曾派干将陈龙复于潮州屯粮募兵,建立督都分府。文天祥认为,此去潮州,一来可以救百姓于水火,清除逆党;二来募兵聚粮,潮州未尝不能作为新的抗元基地。毅然于景炎三年(1278年)十月进驻潮阳,到达后便一举剿灭了陈懿兄弟五人为首的凶匪,安抚人心,振奋军威,聚兵屯粮,一时间潮阳已有中兴基地之气势。《潮州传》作者黄国钦认为:“一时之间,遂使潮阳有如寒夜星火、孤岛栀灯,成为粤东勤王抗元的中心。”

文天祥来潮后,又有爱国将领邹沨、刘子俊从江西率军来投,无疑为文天祥抗元救国又增添了一份力量。文天祥《集杜四首》的序“十月引兵驻潮阳,稍平群盗,人心翕然”,记录了他在潮州平盗贼、安人心的事迹。

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天祥在潮阳时是心怀希望的。

潮阳灵威庙是潮汕最早的双忠庙之一。宋熙宁十年(1077年),潮州潮阳人钟英护送方物进京,途经河南睢阳进谒双忠庙,传说当夜钟英梦见神明告之有十二神像及一铜辊藏于殿后匮中,并得神谕:赐尔奉归潮阳之东山,梦醒前往查看,果然验证。钟英进京办事毕,回程经睢阳,即往取神像和铜辊,归潮后便在东山建祠致祭,祠额名灵威庙。因祭唐代安史之乱中忠勇刚烈、不屈而死的张巡和许远二人,后人又叫双忠庙。

文天祥在路过此处时不禁赋诗《集杜诗谒双忠庙沁园春》,诗中写道:“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人生翕忽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从唐至宋,跨越数百年时间,这是忠勇在潮汕的传承。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泽茂介绍,如今汕头潮阳和平镇是当初文天祥屯兵所在,原名蚝坪寨,因文天祥经日操劳难以入睡,但到了蚝坪寨却能安然就寝,有感于这里地气古朴平和,题书“和平里”,此地遂改名“和平”。

磁针终南 绝唱仍在

如今看来,文天祥在潮汕平盗贼、安民心的事迹像是南宋王朝倏忽间的回光返照。

潮汕带给文天祥的“和平”没有持续太久。一天早晨,潮阳附近海上出现一艘行踪诡异的小船,文天祥疑惑,派兵跟上,结果在小船上俘获元兵20余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元将张弘范正率大军分两路进入广东,即将攻来潮州。

此前广州已失,张弘范大军来势凶猛。潮阳剩余兵力根本不是对手,无奈下,文天祥不得不率部下移往海丰(今广东汕尾海丰),准备再次躲入南岭据险自守以待时机。

图片

张弘范大军本隔着海港,加上潮州地势复杂,大军到潮阳需要好几日,足够文天祥率军撤退,可谁知陈懿未死逃走降元后竟做了元军的向导,指引张弘范顺小路一路追袭。并在文天祥军行至海丰以北二里的五坡岭山麓时,指引元军趁午饭之际突然杀入,对宋军展开血腥屠杀。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海丰五坡岭一战宋军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丞相勤王到海涯,精忠踏碎石莲花。”这是清代潮阳一县令臧宪祖在汕头市潮阳区莲花峰留下的石刻。莲花峰位于潮阳海门海滨距潮阳县城10公里的地方,山上的石头开裂如莲花,因而得名。在潮阳老百姓的说法中,莲花峰是因文天祥一跺脚才裂开的。

莲花峰摩崖石刻,史称“莲峰海色”,有宋代至现代石刻93题。相传景炎三年(1278年),为追寻南下之帝舟,文天祥登莲花峰眺望,只见海天茫茫,慨叹宋之将亡,剑刻“终南”二字,“终南”二字意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莲花峰风景区的忠贤祠,建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供奉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南宋遗臣学者张鲁庵。海阳人张鲁庵少年即为博士弟子,精通易理。宋亡后,誓死不侍元,带着琴书隐居于莲花峰。后历代文人学者在此讲学。

清道光四年(1824年),南澳总兵蒲立勋、潮阳县令王履祥、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成莲峰书院,何岳钟写下:“立学因胜迹,想歌铭气壮,乃知为忠为孝,即从此日焕文章。”

在海门当地,每逢文天祥五月初二诞辰和十二月初九就义日,民众便于此举办活动,纪念文天祥、张鲁庵,明代金吾将军江应龙、学者吴从周,及因抗击海贼阵亡的清代参将陈名魁、守备李象斌6位忠臣贤士。

揭阳市黄岐山境内的谢翱纪念馆记录了揭阳玉窖翔龙、砲台桃山、云路桃围及榕城等地谢氏之鼻祖谢翱的故事。

谢翱,福建长溪人,闽中名士,有“智冠三杰、富甲八闽”之美誉。宋德佑二年(1276年),文天祥改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谢翱这位文采斐然、心怀天下的青年听消息后便倾尽家财、征集乡勇投奔文天祥。后谢翱奉文天祥命入粤筹建行府分司,九月率兵驻扎潮阳,发动潮州各地官民勤王抗元,为文天祥移行府入潮创造了条件。文天祥海丰被捕后,谢翱“以智免,逸潮阳,保全原随军而来妻子毋氏、儿子怀壶,流离失所,遂隐居于潮阳民间”。后谢翱流亡浙江,但后人定居潮汕揭阳。

在潮汕,有着与文天祥并肩作战的义士。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吴榕青介绍,在潮阳时,文天祥得到地方乡绅赵嗣助与陈梦龙斥资襄助粮草等军事物资,尤其是陈梦龙。康熙《潮阳县志》卷14记载:“及二王浮海,梦龙散家赀,起兵赴援。奉命抚潮郡诸寇。乃请信国公文天祥至潮阳南,讨(刘)兴、(陈)懿,梦龙与有力焉。海丰移屯,文被执,置舟中,梦龙伏乡兵于海口,谋夺之,不克,战死。”在文天祥被捕后,陈梦龙试图营救,但最终不敌元军。

汕头潮南区田心村,陈梦龙的后人至今聚居于此。明永乐年间,陈氏族人修建了天台古庙,正殿供奉“天台国王”宋帝昺,左右丞相陆秀夫、文天祥,左殿供奉勤王三公陈梦龙、邹讽、刘子俊。

此外,潮阳赵氏、吴氏均有丁壮加入文天祥军中。潮阳进士吴应辰与两位胞弟倾尽家产助饷,招募丁壮御敌,后兄弟三人同时战死,吴氏又遭抄家灭族,毁乡破寨。

南宋“不亡于厓山之崩,而亡于燕市之戮”。这是元人有关“宋亡”的另一种历史观,即文天祥死国标志“宋亡”。

文天祥反元抗元、不降不死。近代史学家蔡东藩曾著文评价文天祥等人,明知南宋大势已定,却仍然痴心不改,救亡图存,“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

图片

文天祥在潮汕停留时间不过两月,但潮人以及后世的士人阶层仍然将这位守住士人风骨的英雄铭记,并将文天祥的精神融入潮汕的区域文化与族群认同。

■声音

潮州市关工委主任、市政协原副主席陈耿之:

打造“山水宋城”须弘扬文天祥精神

在潮州西湖公园中有一座文山亭,绿植环绕,鸟语花香,亭中竖着一块石碑,所刻的正是在双忠庙拜谒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二人时,文天祥所赋的《沁园春》一词。

南宋末年,文天祥配合陆秀夫、张世杰护送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昺一路南迁,进入潮州地区,文天祥在陆地组织抗击元兵,其大儿子、南宋军机大臣文道生随父勤王。林泽茂认为,潮州是非常有资格发掘和弘扬文天祥精神的,“文天祥的后代留在潮州凤凰山,文道生之子文伯平后裔,在海内外已将近万人。”

文天祥以“天地不息”的理念寻求抗元斗争的力量。《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表舍生取义之品格。

文天祥出生的江西是“文章节义之邦”,家乡庐陵在宋代走出了一代文豪欧阳修、“宁做赵氏鬼,不做他邦臣”的杨邦乂、乞斩秦桧的胡铨。《宋史》记载,文天祥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渴望位列其中的文天祥以其一生实践了年少的志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王泽应认为,宋朝一些士大夫在继承传统忠君观念的基础上,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唯忠一君的传统思想,突出了社稷、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彰显了公忠即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万民的伦理意义。文天祥更是将这种忠诚发扬到极致的地步。

同样,一直以来,潮州都是一座英雄之城。潮州人敢于斗争、追求理想,这片红色土地曾留下茂芝会议、“潮州七日红”等英雄赞歌,充分诠释了潮州人有理想、有血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潮州人勇立潮头的精神内核。

正所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从古代到现代,从抗元名臣到革命烈士,一代代英雄的精神一直在这片土地上以潮人独有的方式传承着。

潮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设定关于打造典雅美丽“山水宋城”的目标。对此,潮州市关工委主任、市政协原副主席陈耿之认为,打造“山水宋城”必须进一步弘扬文天祥精神。

为贯彻落实打造“山水宋城”目标,陈耿之建议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为“山水宋城”增加文天祥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首先,在硬件建设上,在凤凰山设立文天祥主题公园,在浩然正气氛围中为人民群众增添正能量;拓展“山水宋城”的外延,丰富凤凰山的旅游资源,提升凤凰山的旅游品位。

其次,在软件建设上,要在潮州文化注入文天祥精神,使潮州干部群众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提到文天祥精神传承,陈耿之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好文天祥的三种精神,一是忠诚爱国、舍生取义的精神;二是勇毅担当、不屈不挠的精神;三是仁爱孝悌、正气传家的精神。

“文天祥的精神,就是忠勇与正气。这也是当下社会大力弘扬的。”文南生表示,目前潮州对于文天祥文化的挖掘还不够。当下,重新编曲的《正气歌》正在制作中,“我希望歌曲能够传达出文天祥悲壮的情怀,将来有一天能够众人合唱《正气歌》,一起弘扬文天祥精神。”

■参考资料

俞兆鹏、俞晖 《文天祥研究》

夏延章 《文天祥年谱》

吴榕青 《宋元之交东南沿海的海盗、山贼与地方政局》

赵长杰 《文天祥集杜诗研究》

纪录片 《潮汕祠堂》

【策划】达海军

【采写】肖燕菁 李雨蔚

【作者】 李雨蔚;肖燕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 宣讲家评论: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共党史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史工作中的“三个维度”
下一篇: 新华时评:飞天梦永不失重 科学梦张力无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