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程,我不仅学习了关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考古和艺术,更收获了和老师同学的友谊,学到许多其他课程难以接触的道理,这是一门让我逐渐不在关注得分和成绩转而关注自己的进步和突破的课程——我认为这是神奇的有魔力的,我会一直记住这段经历。在一条路上坚持走下去,不要中途折返,即使困难重重,即使终点遥遥无期,但是坚持走下起一定会看到动人心魄的风景。我学到最重要的是自我的探索与坚持,并在有需要的时候大胆向他人寻求帮助。
唐永宸 社会科学试验班
图像可以蕴含很多信息,它不仅是表面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它的每一个部件都有可能是一个故事,戴着敌人的帽子说明打了胜仗,树木可以表现山地······还有图像的阅读顺序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自下而上;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历史文本资料进行印证解读。五年后,我会记得乌尔王陵很悲惨而精美,记得牛头竖琴,拉玛苏,记得纳拉姆辛纪念碑用植物表现景观,记得秃鹫碑是从下往上看的,记得图像与文字可以相互印证,记得有个词叫“先验知识”,记得每个时代有自己的审美。
除了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还结识了有趣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手工,开party,非非非非非常难忘!
傅靖萍 社会科学试验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我从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于无疑处生疑”的能力,当然我比较有自知之明地认为自己尚且并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两河流域考古与艺术》这门课程至少帮助我在此方面入了门,无论是课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课堂上老师对于文物的分析引导或者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与分析,抑或是课堂讨论中同学之间碰撞出的思维的火花,都让我逐渐能够对于一些细节的内容产生观察、思考、疑问以及与他人探讨出一个即使并不正确但是可以暂时让自己信服的答案的冲动。我认为这是我从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辛韵 口腔医学
课程十分有趣,吴老师十分负责且投入,我们在课上可以看到考古物品特别清晰的图片,听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此外,我觉得在这堂课上学到的很重要的东西是语言表达能力。
这门课是我修读过的通识课中最喜欢的一门课,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在读文章、查相关资料,比较可惜的可能就是我在课堂上的输出和同学相比可能并不是很多,不过我相信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更多地开口说话。
耿佳蔚
人工智能(计算机班)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欣老师有一次说到,这节课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掌握多么复杂的知识进行多么深奥的研究学习,而是要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一扇观察,了解古代近东,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大门。她问我们,这扇门是否被打开了。学期结束,我如今可以坚定地说:这扇门被打开了。
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思考”。思考如何阅读图像,如何阅读一篇文献,又从阅读的一篇篇文献中知道,考古所挖掘的器物,历史所记载的传世的文献如何与社会生活的复原联系起来。思考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专业,想要从事的工作。思考自己目前所遵循的规则,所相信的观点是否合理,不断反思自己的处世方法与原则。
崔景娴 社会工作
在赏析、解读艺术品的时候,应该关注它的质地、图像以及图像的象征意义,多问“是什么”“为什么”。
蔡晓琰 管理学类
对于这门课,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有疫情...没有一直到教室和大家一起玩,最后的party和蹦迪也没能来参加(落泪),还有的遗憾是这节课不像之前的课,能分出一天专门用来讨论文章,既能和大家多多见面唠嗑,也能有时间听听不同人对文章的意见。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算是我对两河流域历史的入门啦,也读到了很多impressive的文章,很值!感觉以后每次看到这些图像都能自动播放吴老师语音:这是我最喜欢的图像之一....
冯雨婷 传播学
说实话,在开课之前我其实心里挺没有底的,有很多同学会说Professor Wu的课很“硬”,不好学、作业量大、很辛苦,我在最初一段时间里也经常因为缺少阅读大段文献的经历感到困扰,但在适应了每周布置下来的文献之后,这种“硬”已然变成了一种享受。
Professor Wu总会把同学们的听课体验排在第一位,屡次批判网课之疏离以及无法相见之遗憾,至今依旧让我印象深刻。包括课堂上的声情并茂——譬如模仿PPT上雕像的动作而直接坐到地板上的尽责,在课后为我们准备楔形文字、滚筒印章体验的细心,她的人格魅力总是能够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记得老师问过我们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获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趣,而这一点早就被实现了。我不仅爱上了这门艺术,更结识到了许多朋友,以及认真负责而又特立独行的Professor Wu。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门课程是我进入大一之后最能感受到氛围感的课堂,当别的课程所有同学都是上完课拍拍手走人、谁也不认识谁的时候,这个的课程总能让我找回那种大家都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能认出对方是一起上课的同学、所有人都互相交流过的联系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能够在大一体验到这种课堂,可以说是我的一种幸运吧。
*另有花絮一则:
朋友:“妮露(游戏原神里一个跳舞的小姑娘)居然是五星角色。”
我看了一眼妮露头饰上的牛角:“这不是很明显吗?两河流域里能戴牛角的都是神。”(草神智慧表情)
朋友:“……”
朋友:“看来你的确没有白学。”
李抒婳 临床医学五年制
全面地分析问题,极力地观察细节,保持想象力。
叶程 经济学类
探索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真的真的很有趣!说实话在这门课之前不怎么了解历史学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但上完之后真的感觉特别特别fascinating,也希望能够不论作为minor还是作为兴趣一直研究下去。Be creative, passionate, and courageous.
庄雅茗 社会学
刚接触到《古代两河流域考古与艺术》这门课,我其实是以为这门课所能教给我的不过正如它名字所展示的那样,只是一个古老文明的一个侧面的知识,且停留于通识课一般所要求的水平,然而此后吴老师几个月的教学活动却打破了我这种或多或少带有知识功利主义的迷思。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并不是学术上的知识,如古代近东的艺术史、年代学和万神殿(尽管它同样很吸引人),而是我意识到课堂还可以怎样呈现。
正是通过交流,吴老师鼓励我们去做以往从不涉及的事情;以及明白知识的传授过程并不是单向的灌输或者吸收(我想起吴老师告诉过我们学生曾如何启发了她新的想法)。
范黔鑫 历史学
我从这门课程上学到最直观的内容就是对于艺术品的鉴赏,同时我也亲身体会到了古代社会工匠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我再次看见那些艺术工艺品的时候,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回想起一些他们有关的历史背景,也一定可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分析。
严翘楚 基础医学
我可能永远忘不了那个圆圆的小学生作业本。吴老师当时把它带来班里,让我们猜测它的用途。我握着它想了很久,当吴老师公布答案时,我真的感觉仿佛醍醐灌顶!因为一切都是那么合理,那么符合逻辑。我可能还会记得课上看到的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在这堂课上我最喜欢的艺术品是头发可以拆下来的女人塑像和转过身子的小牛,因为真的太精美了!
刘妍希 临床医学五年制
很荣幸能以助教的身份参与《古代两河流域考古与艺术》这门课程!一个学期下来,在见证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对通识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古代西亚文明源远流长,它的视觉艺术和物质文化引人瞩目,却又总是深藏在一团迷雾中。《古代两河流域考古与艺术》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想教给同学们艺术史的知识,更多的是想要递给大家一把驱散迷雾的火炬,也就是一种方法,来探寻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图像的意义。
经过一个学期”睁开眼“的训练,我们希望选课的同学们意识到图像作为一种”语言“,是有其内在的”词汇“和”语法“的。图像并非随机产生的,它们往往经过了人类的精心设计和挑选,有着相似的”语法“。同时,过去的图像”词汇“也常常影响了现在的图像表达。学会这种”语言”之后,同学们不仅能够阅读古代西亚的图像,也可以尝试用它来解读周遭世界的任何图像。我想,这也是这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原因之一。
作为助教,经过一个学期身处教学现场的观察,我也发现同学们在学术写作方面有待加强。如何提高大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有逻辑地进行论证的能力,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
吴志伟 助教
每当我走进《古代两河流域考古与艺术》的课堂时,我都会默默地告诉自己,能够教这样一门课是多么的幸运。我也反复在说,能够学习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了解最早的人类社会是如何形成并创造出从未有过的东西,是一种“特权”。苏美尔人所表现出的创造力总是让我感到惊奇。在文明刚开始的时候,人类走的每一步都像是登上月球的一步——无论是用粘土制作一个罐子、用符号来表达人类的语言,还是在石碑上雕刻战斗场景来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每次我教这个课的时候,我也有不同的感受——随着课程的进展,我会大笑、会叹息,会开玩笑、也会失望落泪。在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促使我的学生去看、去欣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创造力。我从来没有如此努力地去提升课程。如果有任何可能的话,我都会避免在网上教学。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在疫情造成的困境中创造出一个欢乐的小天地。然而这确实很难……有时,引导一场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我如何努力,学生们都安静地坐着。没有人愿意说话,尽管他们通常很努力地阅读了课前布置的英文文章。如果我考他们文章的内容,他们能回答得非常好,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承担起开始谈话的责任。最后,我觉得我受不了了,我觉得自己毫无用处。我在整个教室面前开始哭泣,哭了很久。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些事?
后来,ChatGPT出现了。我花了大概五分钟意识到,作为个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多么巨大的挑战。ChatGPT将接管我们的写作(相信我,我测试了很多天来证实这个想法)。因此,良好的口语交流和面对面的陈述将是一个人获得他/她所期望的位置所必需的能力。仅是介绍某一领域的概况已经不是一种技能了,使用ChatGPT会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学会去创新。否则,我们将被新的时代所抛弃。现在,是我们回到苏美尔时代,去问我们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了。现在,我们正坐在由知识形成的土丘之上,我们应该做什么?
吴欣 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