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下册)
过关一、第一讲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元谋人;北京人遗址
2、按照可信度划分史料,实物史料、原始图片和影像史料都属于?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和研究论著都属于?按载体分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列举两个实物史料?
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实物史料例如遗址、遗迹、出土文物等
3、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住的房屋、主要农作物有何不同?他们都是什么样的生产工具?
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水稻;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粟;磨制工具。
4、被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原始社会时期采用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黄帝、炎帝;禅让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建立时间(哪一年多少世纪)及建立者是?
夏朝;公元前21世纪早期,公元前2070年;禹。
6、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标志是?
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7、西周在地方的行政制度是?其分封的标准和对象是?该制度有何利弊?
分封制;标准: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对象:宗亲和功臣。
8、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说说春秋时期的主要社会变化?
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度遭到破坏(礼崩乐坏)
军事:诸侯争霸
9、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中原的是哪个霸主?春秋争霸战争有何积极意义?
齐桓公;积极意义:诸侯国更替,国家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变革。
10、战国时期秦国变法名称?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商鞅变法;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11、(接上题)哪一内容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建立县制。
12、变法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写出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两条)?
新兴地主阶级;措施: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
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哪家思想的什么主张?
法家;主张变法改革
14、变法对秦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最大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过关二、第二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秦统一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从公元前230始最终在公元前221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秦始皇创立了什么制度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奠定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该制度在中央、地方各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3、写出秦始皇在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和军事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时间、人物、名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5、前206-前202发生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叫?双方是?
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
6、写出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
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7、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并使得汉朝出现了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休养生息;以德治国(民本思想);文景之治
8、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有何弊端?后来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郡国并行制;弊端: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权
9、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外交流开通的东西方往来交通要道名称?写出开通的前提条件和政治保障?
丝绸之路;前提条件:张骞通西域;政治保障:西域都护的设置,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10、东汉建立时间、人物、定都?东汉衰亡的原因主要是?
25年,刘秀,洛阳;衰亡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11、举例说明今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西汉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管辖
12、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思想界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过关三 第三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者。下图反映的是什么局面?该局面对以后全国统一有何作用?
①魏、曹丕②蜀、刘备③吴、孙权;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2、280年,哪一政权灭吴,统一了全国?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战后对南北方各有何影响?
西晋;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对北方:前秦统治瓦解,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对南方: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什么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有何影响?五胡内迁是指哪五个民族?
东汉、魏、晋时期;影响:内迁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汉人共同生活,加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匈奴、鲜卑、羯、氐、羌。
4、江南地区的开发始于什么时期?江南地区的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5、说出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名称?与商鞅变法相比北魏的这次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北魏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孝文帝改革;革除鲜卑陋习,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过关四 第四讲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说出哪一事件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隋的统一;隋朝的暴政。
2、各举一例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隋唐时期的表现?
开放:选官制度(科举制);开明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与日本、印度等友好交往;社会风气开放。
3、隋唐哪一制度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
三省六部制
4、唐朝建立时间、人物、定都?贞观是谁的年号?
618年、李渊、长安;唐太宗。
5、说说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唐太宗个人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勤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6、女皇武则天的哪些举措有贞观遗风?
大力发展科举;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7、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为?盛世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请各举一例。
①开元盛世
②农业:发明推广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造船业、冶矿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商业:长安成为国际新大都会。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选拔标准是?
九品中正制;凭门第。
9、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在什么时期?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隋炀帝时期;凭才学。
10、简单说说科举考试对士人有何积极意义?
创造了相对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使有才能学识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11、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并举例?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两例?
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12、唐朝地方时哪一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因而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并造成了哪一事件的发生,从此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什么局面
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局面。
13、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事件是?唐朝灭亡后进入什么时期?这一时期扔持续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虽然政权分立,但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是?
黄巢起义;五代十国;藩镇割据;走向统一。
过关五 第五讲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北宋建立者、时间?契丹、党项、女真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赵匡胤、960年;辽、西夏、金。
2、写出宋太祖在军事、政治(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军事上:重文轻武;解除武将专职的积弊
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3点)派文臣担任各地方长官;设置通判;设置转运使。
3、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了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政策的利弊?
重文轻武;
利:皇权大大加强;科举制度得到发展,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地下,增加了财政负担,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南宋著名抗金英雄谁取得了郾城大捷,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
5、经济重心南移从何时开始到何时完成?完成标志是?
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完成标志: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6、写出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各一例)?
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业发达,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商业: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7、有哪些因素促进经济重心南移(写出三个)?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及劳动力;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的重视。
8、宋朝都市商业活动有何特点?在农村出现了?宋代人们娱乐兼商业场所称为?宋元时期词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商业打破‘坊’与“市”的界限,延长了营业时间出现早市夜市;草市;瓦子;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再说出从分裂割据到统一的其他三个王朝?
元;秦、西晋、隋朝
10、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是在哪个朝代?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地方制度?
元;行省制度
11、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何举措?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过关六 第六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1368年谁称帝建立明朝?1644年谁率清军入关,迁都哪里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吴三桂;北京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
朝
目的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措施
政治上
在地方:①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先后分封诸王,监控地方
在中央:废丞相,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军权,设五军都督府
军事上
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司法上
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
思想上
实行八股取士
清
朝
措施
政治上
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
思想上
实行文字狱
3、明清时期的经济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高度发展
(1)物种引进:明代从(美洲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等;
(2)(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清朝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
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商业繁荣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商帮),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对外:从友好交往、中外冲突两个角度举例(中外冲突: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各举两例)
①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②中外冲突:明朝中后期有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区;清朝前期有雅克萨之战
③明朝中期至1840年之前,统治者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2)对内:巩固边疆
①对西藏措施:(3点)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
②对新疆措施:(2点)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③对台湾的管辖:(2点)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建立台湾行省。
5、清朝时被称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的是我国哪里的领土?
南海诸岛
6、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
政治
经济
外交
思想
西方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兴起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西欧掀起殖民扩张与侵略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兴起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使资本主义萌芽受阻
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
认识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过关七、第七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列举三例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皿方罍。
2、列举两例东汉末年医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要求:写出历史人物和主要贡献)
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的理论。
3、甲骨文的地位?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分别指出老子孔子最主要的成就及其主要主张。
主要成就:老子创立道家学派,著《道德经》;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创办私学,其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主要主张: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有教无类。
5、小明在《史记》和《资治通鉴》里均能查阅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
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史记》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记述战国到五代)
6、东汉末年在中国兴起的宗教是?写出佛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和创立人?佛教何时传播到中国?
道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
7、中华文明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具体指什么?并概述这三项发明的重要作用?
活字印刷书、指南针、火药的广泛应用;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8、列举两部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的科技著作。列举一项古代湖南人的重要科技成就。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四羊方尊、皿方罍。
9、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古代著名数学家是?
祖冲之
10、列举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雕塑成就各一例。
书法: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塑:北朝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11、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哪部文学作品?它与其它三部作品共同构成我国四大古典名著,都体现了什么共同思想?
《红楼梦》;批判封建。
12、京剧的地位?诞生时间?
是我国的国粹(国剧);道光年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