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发现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发现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发现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北依舜耕山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

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北依舜耕山,向南为开阔的平地,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瓦埠湖北端西侧为楚都寿春城之所在。2015—2018年,武王墩墓发生盗掘,此后公安机关追回77件被盗文物。经文物专家评定,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

盗掘对地下文物安全构成威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武王墩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经考古勘探确认,武王墩现存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

武王墩墓发掘前原貌

武王墩墓发掘区

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蓆。期间,建设了一号墓现场保护大棚和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设施。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以周长约5千米的围壕为界,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底部直径超过13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

墓坑为方形,开口边长约51米,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15米。墓坑底部底部边长约22米,面积超过400平方米,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墓坑以东设有斜坡墓道一条,长约42米。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厘米—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

一号墓开口

墓坑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亚”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

一号墓西室竹蓆揭取前

椁室顶部竹蓆局部

椁室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记录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1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东侧室文物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表示,目前椁室的发掘进程顶多进行到三分之一,距离全面了解里面的内容,还差得很远。“在发掘之前,包括现在发掘工作有了初步的进展,我们都会有一个预估或者判断,但是我们不愿意过早地讨论最终的结论。因为如果把墓主人跟一个具体的人物对应起来,就需要找到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的证明。”

宫希成介绍武王墩考古发掘阶段性进展和成果

宫希成介绍,现在,考古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到安全地把现场的文物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安全地把文物运到考古实验室,从更多新发现材料进行仔细的解读、科学性的思考。至于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位,目前尚没有充足的证据。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说,从武王墩陵园的形制、规模,墓葬的结构、营造水平,可见楚虽迁都寿春,其国力依然不容小觑,这对于认识秦统一之前,六国之势特别是秦楚关系,有重要意义。

黄德宽现场点评项目进展

“武王墩的考古发掘,是以一种非常新的理念来开展的,作为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将抢救、发掘、保护、规划、利用,做了全盘规划。联合考古、多学科参与等,代表着当代考古的最高水准。”黄德宽说。

黄德宽认为,武王墩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考古实物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丰富了战国晚期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是否有古书、竹简?目前还不确定,但是非常期待。” 作为古文字研究专家,黄德宽认为,墓葬中如果有竹简,将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大批竹简,但是至少现在可以看出这个墓葬有比较多的文字资料,在其他的器物遗存上保留。”黄德宽认为,下一步工作中要特别细心,保护好这些信息,从目前椁室盖板情况上看,估计有上千文字。椁板上留下这么丰富的文字,或是此类考古中首次发现,内涵值得探讨。其中有一些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墓主身份。推导出这个墓主人是谁,要等下一步综合研判,大体上这个结果应该是呼之欲出。

黄德宽说,一方面,将盖板文字与内在陪葬实物进行对应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墓主身份,并为整个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史提供了定点材料,所以此次考古发掘对文字史、语言史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从文字分析陵墓功能分布,反过来又可以推导出当时陵寝构造、丧葬制度,甚至由此推导出统治者层面的内部结构关系。“所以我认为,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其成果将会对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带来重要的、积极的推进。”黄德宽说。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指导研究团队做好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和多学科研究,完成椁盖板、竹席、漆木器等脆弱文物的加固提取,并在实验室内开展精细化清理和稳定性保护,同步进行墓葬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漆器和纺织品材料检测与工艺研究、墓葬埋葬环境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指导淮南市认真落实墓葬原址保护措施,协调公安、交通、文旅等部门,做好发掘和保护工作保障,积极谋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武王墩主墓(一号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王级墓葬。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树立“大考古”理念,坚持精细化发掘,协调多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保护,深刻阐释武王墩墓背后蕴含的战国晚期楚国礼仪制度、手工业和文化成就,推动考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文物文化力量。

来源丨“国家文物局”“央视新闻”“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丨马逸和

上一篇: 【业务工作】自治区副主席赖蛟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
下一篇: 迷宫探索者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