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非洲历史文化与文明互鉴”国际研讨会现场(主办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石琳 何丹华 记者吴楠)4月14日,“非洲历史文化与文明互鉴”国际研讨会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社、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海大学、布隆迪大学等数十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与会学者围绕非洲历史与文化、在文明互鉴中建设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交流与互鉴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而文明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在相互交流、彼此借鉴中,不同文明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地域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理念,也是促进世界文明平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校长黄建平在开幕式中介绍,学校坚持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非洲历史与文化”与“中非交流关系史”为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支专业方向多元、科研能力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成立了校级研究中心,同时争取成为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校长黄建平致辞(主办方提供)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罗林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出现在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学科目录上,与教育部超前布局国别区域研究基地密不可分,这也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近代以来,我国从贫弱走向富强,相对于我国目前的国际地位,我们对域外国家和地区的认知仍显薄弱,尚有许多亟待弥补的短板,域内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域外认知度的贫乏,日益形成明显的反差。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区域国别学应运而生,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主办方提供)

建设全方位、全链条的中非合作平台

中国前驻卢旺达大使孙树忠(主办方提供)

“非洲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非洲。”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从中非关系的五个基本事实、中国与非洲历史文化的相似性以及中非文化教育交流的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了中非之间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他提出,官方民间应合作共举,逐渐破除西方在非洲文化市场的影响,并以平等的方式互相学习。

“非洲东海岸,不仅是人类的发源地,也是中非交流与文明互鉴最多的地区,留下了许多历史的印记。”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原社长王朝文以“非洲东海岸的中非交流与文明互鉴”为题表示,无论是肯尼亚拉穆岛的“中国村”、马林迪的明代瓷器,还是蒙巴萨耶稣堡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存,都是中肯友谊源远流长的见证。进入新时代,中非交流与文明互鉴更加频繁,传颂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友好故事。

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原社长王朝文(主办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安春英将埃及与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互动对比,描绘了世界农业发展进程,认为中非农业合作空间巨大。她提出,中国和非洲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中国拥有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史,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逐渐建立了具有自主特色的中华农耕文明体系。中非农业发展呈现不同的图景,双方在农业技术方面的长期合作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共享。因此,中非农业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互动性。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文化遗产,这使中非文化交流具有丰富的底蕴和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认为,要实现中非文化共兴,必须加强中非媒体合作和民间交流,建设有利于中非友好合作的“舆论场”。“舆论场”建设重要的是抢占话语权先机,凡遇中非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必须争取先发声、早发声、多发声,牢牢掌握舆情资讯发布的权威性。同时,应当挖掘、培育和发挥自媒体及社交媒体的力量,通过在非洲的中国人、华人、华侨创办的相关社交平台,推出一些有利于驳斥谎言的视频和报道。

中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机构逐渐增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詹世明探讨了近年来中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机构的建设特点,并总结了三大趋势:一是中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发展更加精细化,从事国别、次区域和具体领域的研究机构将更多出现;二是机构、学科和研究项目的整合将进一步优化;三是研究机构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多元化和本地化。

聚焦中非经贸合作的秩序与挑战

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青年学者班超(Etienne BANKUWIHA)表示,随着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中国与非洲各次区域组织以及各国合作关系日益重要。布隆迪以非洲大湖区、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身份,与中国展开了全面合作,成为了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重要目的地。通过直接投资、承包工程、劳动合作、贸易等多种形式,中资企业在布隆迪的农业、工业、矿业和贸易四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促进了布隆迪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支柱,为布隆迪的基础设施建设、布隆迪人民的技术水平提升以及布隆迪的失业率下降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在布隆迪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中资企业被一些西方和当地媒体描述成“新殖民主义者”、“无社会责任感者”等负面形象。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化挑战为机遇需要中非双方的智慧与胆识。

上一篇: 2022上海教师招聘:人类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历程
下一篇: 历史小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