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是相对于国家的统编教材而言。它关注的重点,是乡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教育是培养国民关怀社会生活,认识自然和人文世界的起点,兼具社会性、知识性和伦理性。乡土史是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容很广,如地名、寺庙、家族历史的沿革等等,皆有其丰富的历史意义;作为乡土史教学的素材,大多具体、直观且易于观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是解决当今历史教育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一剂良方,也符合认知心理学和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新课程理念要求。这就从一定程度说明了一个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家乡,才谈得上爱它,只有爱家乡,才能爱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是一个人成为一个思想上较为健全的人的根本。我们现在的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地球村的概念,全球化和开放化的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随之而来的另外一种文化现象——一种逃离自己生长的土地的倾向,从农村逃到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逃到大城市,从大城市逃到国外,这是年轻一代的生命选择和文化选择。在这一选择中,对于家乡的疏离,会导致人的失根。因此,进行乡土教育就十分必要。目前,国外的乡土史教育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经验和启示,本文拟从中外比较的角度,简要论述一下这个问一、国外乡土史教育概况。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詹姆斯认为:给小学生上历史课,最好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如一座年代久远的房子或一棵古老的树讲起,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出于这种理念,在西欧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都十分注意让学生进行乡土史方面的收集和编写工作,以亲身参与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为给青少年学习历史提供方便的条件,法国政府规定每年迹、历史建筑和国家行政机构免费开放。这一举措深受青少年欢迎,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仿效这一做法。在亚洲,日本的乡土史教育也开展得很广泛。1998年修改后的历史领域的学习内容,充实了有关乡土历史和生活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展开日本人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去了解政治及社会变迁的各种条件。对于日本国的历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主题研究;通过对地区历史的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地区的热爱之情,结合本地区历史现象,理解日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联系家乡的历史,又要利用民俗学成果,参观调查博物馆、乡土资料馆,做到能够具体地开展生活文化学习。我国港台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加强了乡土史教学的规范。香港地区中学阶段开设的历史课分为历史科(世界历史)与中史科(中国历史)两种。
在回归祖国后不久的1998年开始实施新的初中历史《课程纲要》,新《课程纲要》中,历史科以本地史(香港史)为中心,中史科以乡土史为中心。历史科《课程纲要》建议,在提高和培养学生对过去的兴趣的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社区及本土文化,以及对世界其他主要文化之认识。中史科《课程纲要》,则希望教师在中国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本土历史,借此提高学生对本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乡土感情和民族认同感,透过地方史事的认识,有助于中国历史的学习。在乡土史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美国。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首席代言人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在他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历史教育就是从社区、乡土历史开始的。这种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20世纪以来,美国几次修改历史课程设置的模式,但都遵循了这种由近及远的原则。更为突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有三十个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本州的历史课程。20世纪末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美国各州相继出台了各自的课程标准,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就规定,每个中学生至少要学习学期该州的历史(乡土史)。
对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布拉德利委员会所设计的《中学社会学科课程》规定,7年级的A、B、D三种D式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乡土史。AD式是地区和附近区域的历史和地理,BD式均为社会学科选修课,地区史。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美国教师发现社会历史具有的巨大兴趣潜在力,很多教师提倡学生走出学校和课堂去亲身“感受”历史,他们经常把他们的课题安排在社区博物馆,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古代战场、古代工场的遗址、古旧建筑、古代桥梁,观看过去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衣服等,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在美国,大多数较大的社区都有针对地方社区或州历史开办的展览,尤其欢迎学校团体去参观,在地方博物馆还伴有导游指导。此外,几乎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位或几位老人把他们的大量业余时间花在研究地方历史上,学校鼓励并提供多种机会使学生和他们相接触,这些研究者不仅负责向学生们讲述社区过去的故事,而且还能够指导教师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教学资源。除了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搭起通向过去的桥梁外,初等学校的历史教学还使用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以促使乡土史学习达到生机盎然、富有意义的目的。下面是一些在美国乡土教学实践中比较成功的例子:一是搜集并展览表明社区历史的老照片;二是搜集并尝试先驱者的生活、学习民间舞蹈、调查地方文化中多民族群体的贡献;三是为校刊或地方报纸写一些有关地主历史的文章;四是列一份社区早期定居者的传记梗概;五是调查社区一些重要的老建筑物的历史;六是追溯一些地方工业的历史;七是彩绘一幅有关地方社区或州历史某些侧面的壁画;八是举办讲述地方、州历史某方面故事的盛会;九是制作一幅当地的地形地貌图,指出历史上的重要地区;十是制作国家、州或地方历史的时间表;十一是在班里组织一个小小历史学家俱乐部,并与地方和州的历史社团联系。
总之,美国社会科课程中历史的学习,并不把成就卓著的人放在学习内容的中心位置,它关注的焦点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因而,从乡土史教育入手,最大限度的利用社区和地方资源,将过去的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成为其历史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二、国内乡土史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大河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目前,乡土史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国内的历史教育界是公认的,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理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生动教材。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血肉相连,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众多辅导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编写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乡土史教材,也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注意到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特别把乡土史作为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据专家统计,目前各地涉及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有一半左右与乡土史有关。这些课题主要包括各地名人故居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民族的产生与发展、桥梁民居街坊的演变、老城市改造的利弊思考、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状 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等等。
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社会调 查等亲身实践,获得了对历史和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了历史研究的 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以乡土史为内容的研究 性学习过程,还增强了学生保护本地文物的意识,利用和开发本地历 史资源的意识(注:本文系陈玉荣博士撰写,特此说明)。 更为可喜的是,一些在教改中走在前列的地区已经开始将乡土历 史引入教材。据报道, 正在编撰中的新的上海版历史教材首次加入 了上海乡土史的内容,与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和主题史一起构建 了全新的学科体系。其中,上海乡土史属于拓展型课程,主要向学生 介绍上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目标是着力培养 21 世纪走向国际的 又十分了解本国本地区文化历史的上海新公民。据悉,此次新增的上 海乡土史采用全新的样式,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导入,强调培养学 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加深他们对城市的了解和感情。比如在介绍外侨 和洋泾浜英语时,用了很多像“一块洋钿温淘箩”等生动的话语吸引 学生的兴趣,在介绍上海移民社会时,让学生回家了解自己家庭的移 民历史,加深家庭观念。又如在介绍上海是“万国建筑博览会”时, 让学生了解江南民居、洋房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并通过组织“发现 身边的名宅”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意识。
但客观地讲,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乡土史教学 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乡土史教学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少数历史教师 的个人所为。一些学校虽然有乡土史教材,但很少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教学,绝大多数甚至没有进行过任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 乡土教育 处于缺失的状态。澳门教师林发钦在个人网站的寄语中说:“在澳门, 一个中学毕业生,可以很了解中国历史,也大致熟悉世界历史,甚至 认识一点香港和台湾的历史,但对自己生活的家园澳门的历史却一无 所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這种悲哀緣于我们长期缺乏乡土历史 教育。 2003 年底, 在北师大举行的人文奥运与民间文化研讨会出 具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甚为贫 乏,在有关北京历史与文化知识的调查中,600 多名被调查者得分平 均为 57.6 35%的市民不知道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主要修建于哪朝,而关于北京城的中轴线,虽然从基本方向上绝大多数市民都 知道是南北向,但是有 39%的人认为是天安门到地安门。为此,问卷 设计者首师大历史系郗志群教授建议,加强学校对学生在北京历史文 化方面知识的教育,这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 73.5%的市 民认为在北京的大中小学开展北京乡土教育、非常必要和必要 然北京历史文化知识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但95%以上的家长仍普遍 认为有学习的必要。
这一点,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本 区唯一的市级示范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较宽,出过三星智力快 车竞赛的月冠军。但在讲授近代史的几次侵华战争时,我发现几乎所 有学生都不知道白河是海河的别称,不知道大沽的确切位置,甚至有 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近代列强的几次叩关都是从自己家乡的大沽口 完成的。反思笔者自身接受过的历史教育,出现这种情况实属正常。 12年基础教育中,我既未专门学过任何有关乡土史的课程,也未 接触过相关教材,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改观,学生们的乡土知识只能来 源于课堂和学校以外,其零散和稀少也在情理之中。但令人担忧的是, 乡土史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乡土史知识的匮乏,更重要的 是乡土观念和乡土意识的缺失。我布置了搜集有关五次大沽口战役材 料的作业,很多学生当场表示异议,称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书籍,无处 下手;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时,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查到。至于没有查 到的原因,据笔者分析,一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查,即不会查; 二是根本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查。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 响。由于不是中考和高考科目(仅有少量文科学生要参加包括历史在 内的高考文综考试),历史学科长期被当作“副科”对待,从学校到 家长,再到学生本人,花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无不是能省则省。
国家 规定正式设置的课程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和考试丝毫不沾边的乡土史 了。另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的教育部门重视不够。和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对乡土历史教学的规定是很有限的,不仅没有象美国那样由法律 规定必修州史,甚至没有象日本、港台那样以历史课程国家标准的形 式促进乡土历史的学习。在新制定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 仍没有对乡土史的学习做出明确规定。而同期出台的 初中《地理课 程标准》则明确规定, 年级地理课程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规定了乡土地理是必学 内容和学习的标准,并规划了如下活动建议和实施办法。另外,是来 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够。乡土史是一种社会历史,对学生的乡土史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