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摄影何以为史: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书评

《摄影何以为史: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书评

《摄影何以为史: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书评《摄影何以为史: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书评 文:华剑 (作者系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博物馆典藏部研究员) 图:书籍扫描 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尽管是涉

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书评

《摄影何以为史: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书评

文:华剑

(作者系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博物馆典藏部研究员)

图:书籍扫描

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尽管是涉及诸多艺术领域的综合类艺术馆,但是它在聚焦摄影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可小觑,其学术成果对摄影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摄影专研部门中的领导者在学术巨舰的航行中扮演着难以忽视的角色,成立于1940年的摄影部先后经历了六任部门主任,每一位部门主任所倡导的风格不同。

其中,第五任主任昆汀.巴耶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评论到他的四位前辈:博蒙特·纽霍尔(Beaument Newhall),采取的主要是历史研究法,把照片当做某种宝物来展示;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背景不同,他对于摄影作为交流和大众传播手段十分感兴趣;约翰·沙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则追求更纯粹的艺术方向(他喜欢黑白照片,带白边,装上相框);彼得·加拉西(Peter Galassi)接管时,可以说他把摄影同当代艺术整合起来,采用了尺幅更大的作品。(注:昆汀.巴耶克本人则倾向于摄影作品的跨媒介合作,利用摄影作品和其它媒介一起并置进行展示)。

昆汀·巴耶克这一段话一直是我理解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策展理念的重要依据,然而,这种粗线条的描绘往往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我曾经轻信博蒙特·纽霍尔(Beaument Newhall)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他的经典展览《摄影:1839-1937》只是把照片当做某种宝物来展示,直到我看完祖宇出的新书《摄影何以为史:博蒙特.纽霍尔的摄影史研究》才真正对博蒙特·纽霍尔本人及其摄影思想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自2018年从新的学术维度学习摄影以来,阅读了许多专著,但是市面上对摄影个案研究的书少之又少,所以当这本书开始预售的时候我就已经下单购买,看完之后亦受益匪浅。

本篇文章是在作者四个章节的脉络基础上,辅以每章节我所作批注的重要笔记进行详细分析。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

第一章节《在美术史的视野中进行》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博蒙特·纽霍尔早期的个人学习经历及当时整个欧美的学术环境,这种内外因的影响直接奠定了纽霍尔之后为什么会以美术史梳理的方式来写就摄影史。

《欧洲美术史传统—“形式主义”思想启蒙》中谈道:其中,前者(《哥特形式论》这本书)描述了哥特式建筑的创造者是借由对天国的向往这一精神志向和艺术意志为驱动创造出直插云霄的建筑。纽霍尔认为·沃林格的哥特式美学理论恰恰阐明了个体渴望在天堂永生的需求,而这一理念在哥特式建筑中被无限放大。

在中国传统所受的教育观念下,人们通常认为指涉“形式主义”的即为贬义,但是在西方艺术史里,“形式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依靠合适的形式才能完美转译艺术家的心灵世界。我们学摄影史的时候会了解到西方摄影师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尝试了各种形式的摄影: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纯粹派等,这些广泛的实验,为后来的艺术家选择创作方式的时候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在这里推荐另外一本书,徐婷婷的《出龛入龛:当代美国摄影艺术家访谈录》,这本书了列举了十四位美国各种形式创作风格的艺术家,除了Jeff Wall之外,其它十三位摄影师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看完这本书会觉得当下中国的当代摄影形式上还并不够丰富。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书评

第二章节《一部行动的摄影史》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纽霍尔如何进入到MoMA、并策划《摄影:1839—1937》展览、出版展览同名目录《摄影的历史:1839年至今》第一版的故事,祖宇老师总是在讲故事的时候适当地插入专业的学术术语,这种阅读方式对一般的受众来说更加容易接受,有讯息也有深度。

一方面,以易于理解形式提供摄影讯息,在《摄影展的发端》这一小章节里提到:在展厅的角落,毗邻入口的地方,纽霍尔安置了一台巨型相机,足有约2米多高、约3米多宽,外加约3米多深,可让观众进入其中,并通过其内部安装的玻璃片看到观众走进美术馆时聚焦其上的上下颠倒的反射影像,从而真正体验到摄影的内部形态。

如果你不是球迷,但当你去过一次诺坎普球场,你就会变成巴萨的球迷;如果你不喜欢摄影,但当你去过相机内部,体验小孔成像的原理,你可能就会爱上摄影。尽管如今很多摄影老师教授摄影课的时候会利用房间进行小孔成像让学生们对摄影感兴趣,但竟然早在1937年,纽霍尔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这里另外推荐一本书,邱志杰写的《摄影之后的摄影》,邱志杰在其中提及摄影的技术条件包括:一、光学原理的认识(墨子的小孔成像);二、相应的成像装置的设计(欧洲文艺复兴的暗箱);三、把影像固定在某种载体上的材料技术(1839年代表摄影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所以任何一个试图去从宏大角度叙述摄影史的展览,如何去诠释光学原理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阐释了专业的学术性知识,在《转机与挑战》这一章节提到:这种重视“艺术自身属性”的现代思想并非意味着与往昔的决裂,而是试图让过去与现在对话,现代性是从传统渊源中演绎出的,因此现代主义艺术是整个美术史发展图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纽霍尔所处的1930年代,是一战前和二战后,探讨“现代性”成为研究主流在各个媒介领域中涌动。如,摄影媒介本身开始与画意摄影等模糊成像质量的各种手法开始决裂,摄影的自身属性——机械性被强化,清晰锐利的图像成为摄影区别于其他媒介的重要属性。伊安·杰弗里在《怎样阅读照片》中谈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飞机等机械感十足的武器碾压了人的肉体,对当时欧美人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因此在一战之后,任何机械性有关的内容都被放大强化,摄影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开始脱离画意摄影的趣味,开始寻找自身媒介的独特属性。而这种寻找不是割裂的,现代性归根结底是从传统中脱胎而出的,反而观之,一个有趣的说法是:任何有摄影影像传世的艺术家、文学家,他们都是具备现代性的。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

第三章节《摄影史的塑形》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摄影史其他版本及纽霍尔自身如何去塑造他的摄影史。纽霍尔的摄影史经历了多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随着他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进行了相应的内容修改。

比如这个令我极为感兴趣的细节:费德对纽霍尔的大量学术引用、枯燥的叙述方式,以及缺乏文学魅力的表述语言提出一系列质疑与批评,在他的激励下,纽霍尔发展出一种更具有文学性、更为翔实,也更有人情味的叙述性写作方式。

我个人也在不断地阅读专著系统研习摄影学,对于我这样缺乏学术专业背景,学术性极强一点的书我看起来非常费劲,且很容易失去观看的兴趣,而文学性、人情味的写作方式,无疑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摄影史写作属于宏大主题,采取怎样的写作方式是叙述摄影史非常重要的策略,纽霍尔无疑一直在思考。

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书评

第四章节《营造现代摄影趣味》

这一章节是整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涉及了众多摄影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摄影师及其他们的作品,而这些内容的指向都是纽霍尔他所倡导的“直接摄影”美学思潮,在这个章节里也涉及到了纽霍尔1982年终极版的《摄影的历史:1839年至今》。

在《现代摄影美学价值的确立》这一小章节中谈论道:借由在对莫霍利·纳吉作品论述中所提及的“形式追求”,纽霍尔在之后出版于1964年的第四版和1982年的第五版中都将第十二章的原标题“抽象实验”直接改为“形式追求”,由此,足可以见证纽霍尔在探索摄影的形式主义趣味之路上的坚毅决心。

有一句比较绝对的话:“现代主义功能决定形式,当代主义概念决定形式”(当然经不起仔细推敲)。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被现代主义和当代主义所吸引,但是在纽霍尔的“形式追求”之下,我越来越认可形式多样的重要性。对比欧美当代摄影,会发现我们的摄影对形式的追求弱了很多(这里的形式追求并不是简单的构图、光线,而是特指摄影媒介本身的各种表达形式比如物影照片、雷影照片等)。

摄影有关的书籍里,真正的个案写作太少,基本上一旦有个案写作的书出现我都会购入阅读,因为所有粗线条的描述都经不起推敲,而个案里充满了故事性、复杂性,就像本书其中一段中祖宇老师谈道:与单纯地罗列事实和对某些数据进行死记硬背不同,戈尔德施密特在每次课上只分析一件作品,比如:维米尔的原作《蕾丝工》,除了介绍作品名称和作者生平之外,戈尔德施密特还详细阐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技巧等信息。

历史研究书评_历史研究评价_《历史研究》书评

摄影史阅读书籍推荐:

1:汉姆特·葛先姆(Helmut)与艾莉森·葛先姆(Alison Gernsheim)著《摄影史:从11世纪的暗箱使用到1914年的摄影发展史》(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the Earliest Use of the Camrea Obscura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up to 1914 )

这本书和纽霍尔的《摄影史》并称为摄影史写作的典范,成为摄影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或者挑战的起点,但这两本摄影史书写都专注西欧与美国的摄影。

2:玛丽·沃纳·玛瑞恩《摄影:一段文化史》(Photography,A Cultural History)

这本书如果有中译本引进我会第一时间购买,理由是这本虽然按年代编写,但是其主要结构是以特定摄影实践的讨论为主(比如涵盖艺术、旅游到时尚和大众媒体),在主题上更加聚焦。

3:贝吉尔(Gerry Badger)《摄影的天赋:摄影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How Photography Has Changed Our Lives)

这本书收录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历史年代表,从书名就看得出该书主要关注照片对人类体验的输入与影响。

4:罗森布拉姆(Naomi Rosenblum)《世界摄影史》(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

这本书已经有中译本,论述的内容非常详尽,带有明显的跨国性,比如有三位中国摄影师入选该书:解海龙、徐勇及陈长芬。这本书就是太厚,我几次尝试看都没看完。

5:霍沃思·布斯(Mark Haworth-Booth)《摄影:一门独立的艺术》

这本书讨论了V&A Museum 的摄影文献发展,把注意力放在特定的藏品上,同时讨论了摄影的艺术和技术发展情况。

6:杰弗里(Ian Jeffey)的《摄影小史》(Photography,A Concise History)

这本书以激进的态度重新评估迄今为止的摄影史图书。这本书的作者也是祖宇的老师。

7:黎马格尼(Jean-Claude Lema-gny)与路雷(Andre Rouille),《摄影的历史》(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这本书聚焦在法国摄影文化上。

8:弗里佐特(Michel Frizot)《摄影新史》(A New History of Photograph)

这本书也主要从法国摄影的角度出发,分组讨论了一些影像并对具体的主题进行了探讨,涵盖了从科技到特定领域的摄影实践。

9:韦弗(Mike Weaver)《摄影艺术》(The Art of Photography)

这本书是在摄影发明150周年回顾展出版的,展览在伦敦皮卡迪利的皇家学院举办。

10:约翰·沙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迄今为止的摄影》(Photography Until Now)

这本书也是为了庆祝摄影发明150周年,MoMA出版的,本书以MoMA的馆藏为基础,着重梳理美国摄影师,令美式典范得以加强。

END

上一篇: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国科幻电影光谱的另一极
下一篇: 辩题:该不该投资大量金钱在太空探索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