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一、阶段特征 1、含义: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近代化探索的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被动性 4、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5、近代化的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层次性、曲折性、阶段性。西方近代化是由思想——制度——技术的过程。原因是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 而中国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结果 6、启示:①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③实行对外开放, 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⑼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不能使中国走繁荣富强的道路。
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7、对中国近代化的整体认识: (1)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任务及其关系 任务: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近代化、达到国家富强 关系: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但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任务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表现,近代化在政治领域里的政治民主化运动、 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又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二、近代化进程 (一)起步阶段:( 1840 年—1895 年)地主阶级的探索,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理论: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最早举起了中国近代化的的大旗。
2、实践:洋务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 6)内容:前期:军用企业、后期: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校;兴办海军;派遣留学生 7)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