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土地青年说 | 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土地青年说 | 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土地青年说 | 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编者按】为更好理解和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全员理论素养和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深度,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编者按】

为更好理解和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全员理论素养和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深度,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振兴集团公司于2022年4月成立了乡村振兴政策理论研究室,开展年度乡村振兴理论学习,形成一批学习成果。日前,乡村振兴集团公司召开乡村振兴优秀学习成果交流分享会,优选6位青年作者进行现场分享,经过现场角逐决出一等奖和二等奖。为展示山东土地青年风采,现发布2位一等奖获得者的学习成果,以供交流。

01

从生态农场建设到农业4.0

王延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由过去粗放地、一味追求规模化、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向生态文明转型,已经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布局。在此背景下,生态农场成为了农业产业的热门课题,它既是生产的单位,又是环境净化和保护的单位。如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均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生态农场的雏型。而从“稻田养鱼”、“稻田龙虾”这些案例中就能简单了解生态农场的概念,但真正的生态农场绝不仅仅如此。

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农规发〔2021〕8号),文中指出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势和骄傲。

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考察时发现,该公司已经通过小麦的长产业链初步实现三产融合、闭合循环,建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态农场。

从小麦的高端育种到订单式种植,实现了自有品牌的小麦种植技术,配套有自己的仓储物流,自主开展小麦的初加工和食品加工(如面条、面粉、谷元粉、纤维饮品等)。

从生态养殖到新能源产业,再到绿色蔬菜种植,最后到餐饮商贸。实现了三产融合、闭合循环,几乎零排放的生态农场经营模式。我们发现,中裕公司在生态农场建设推进中,正在逐步向农业4.0模式迈进。

所谓“农业4.0”就是以“土壤改良”、“零农残”等技术为基础,以CPS、NFC等互联网应用系统为技术手段,综合相关销售平台、物流平台、p2p金融平台,从实践出发开展农业的第四次时代变革。

一、农业4.0的背景

农业发展的4.0,不光是中国,也是世界农业必然要走的道路。农业1.0靠人力、畜力,经验,农业2.0靠机械,农业3.0靠自动化技术,而农业4.0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是全的、多的、全产业、长链条、多行业、多区域的,存在一个与农业3.0本质的区别。

二、农业4.0的基本特征

(一)农业4.0是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将其总结为“五化”:生产装备化、装备数字化、监管网络化、决策智能化、生产无人化。生产装备化,就是所有生产必须靠设备,中国现在大田种植业农机化综合水平是66%,接近70%,基本完成了生产装备化和机械化。前面提到的农业4.0是个概念,1.0、2.0、3.0、4.0永远共存,不存在这个结束了那个才来,他们永远是共存的。4.0也许现在在某一个环节,中国已经开始做了,就像中裕公司,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装备数字化,我国当前相当一部分装备没有数字化,比如一个蔬菜大棚,除了温度是一个数字,还有很多监管网络化装备没有实现数据化,如空气湿度、土壤状况等等,就是现在说的物联网,所以说监管网络化。第四步物联网上来了,大数据上来了,人工智能上来了,决策实现智能化。最后是顶级阶段,就是管理无人化了,这里的无人化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传统农民来说,更需要的是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这是最高阶段。

(二)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农业4.0的核心技术肯定是物联网,物联网实现装备的贯通网络化,大数据实现精准,吃多少肥、用多少药、产多少粮,所有东西靠数据说话。

(三)最突出的特征是无人化系统。无人不是一个人没有,肯定需要人,现在农业3.0实现了3人养一万头猪,一个人养20万只鸡,一个人一年产200吨鱼,一个人种一万亩地,这是农业3.0的指标。农业4.0的时候有可能把农业从业人员降到1%,不是没人,是大量的减少,现在美国是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以色列是1%,这就是无人化的概念。

三、农业4.0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农业4.0将通过重塑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提质增效;二是改变传统农业运营模式,重塑农业经营体系;三是再造农村,创新农村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享受城市的社会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生活;四是重塑农民,重塑新型经营和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另外农民将由身份变成职业,家庭经营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企业化。

四、农业4.0如何引领

中国现在处于农业2.0还没有基本结束,向农业3.0迈进,离农业4.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不应因为农业4.0离我们很遥远,就纯粹等待,而是从现在开始集合各方面力量,以市场化运作和多方面联合,促进我们国家农业4.0的发展。山东土地集团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时,从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开始,始终以国有企业的担当,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集团公司作为山东土地集团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深耕乡村振兴主责主业,加快突破现代农业产业,解决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未来实现农业4.0是应有之义。

按照乡村振兴集团公司工作部署,夏津公司目前正通过项目实验,计划输出一种“标准农田・标准方”的新型粮食规模化种植模式。依托平安湖项目复垦地块进行实验,以500亩为一个方,与当地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组成联合经营主体,对适量规模的土地以“小而活,小而精”的原则进行精细化种植管理,旨在探索一种提高粮食亩均产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新型精细化种植模式和一条让农民深度参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种植效率,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通过该实验项目的实施,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输出可复制的“标准方”模式。夏津公司还将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上发力,计划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大量高质量耕地,在这些耕地上,对“标准方”进行大量复制,组织农民分散经营,夏津公司统一合作种植、粮食购销以及农资和农事服务的集采集销。这样既有分散经营的精细性,又会获得规模种植独有的利润点。在此基础上,辐射周边的畜牧养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配套农业智慧平台,先期形成简单的闭合循环,初步探索农业4.0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将引领大量农民参与其中,在国企助力下,获得更多收入,快速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同时对于促进德州“吨半粮”建设工程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相信第一个“标准方”的星星之火,必将掀起山东土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热潮,强力助推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02

破解数字化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问题

孔辉

农业产业类项目面临收益回收周期长、收益相对较低,同时投资的风险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提升产业价值、分摊产业风险,提升投资回报率。数字化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将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数字化的发力点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种植的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农业产品的精准投放,农业产业的精准把控,因此要加快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数字化应用于农业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农业产业数字化投入成本问题

数字化成本较高,投入单一,这是数字化应用农业产业挑战较大的关键原因。而且数字化助力农业所产生的收益大多为隐性且难以标准价值衡量,如监管预警、效率提升、决策支持、计划预测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更加科学的提升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基础上,一是要加大科研力度,广纳人才加强合作,推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在提升物联网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软硬件生产维护成本;二是要加强农业产业数据要素协同,拓展数据要素的边界和服务权限,推动多元主体合作沟通。三是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数据要素及其衍生品向农业产业各个领域的流通,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向飞地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功能农业、立体农业等提供数据服务。四是打破农业项目区域限制,买全国卖全国,把农业产业项目放入到更大市场中布局算大账、算总账。

二、数字化应用与农业产业匹配问题

在大量的数字化农业产业项目案例中,很多数字化技术项目趋向于展示和示范,帮助农业产业发挥效益作用并不明显,数字化本身的科技能力也没有被实际应用完全发挥,出现两个极端情况:个别环节“技术过剩”,数字化技术完全超出实际应用需求;或者个别环节数字化技术无法很好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特殊要求。这些都是数字化与农业产业没有很好适配所带来的问题。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数字化应用与农业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具有普遍性、实用性的技术并不多;二是数字化应用投入使用的持续性不强,环节结点关联性不强,导致数据采集不完善、不连贯,数据模型无法很好为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数字化应用与农业产业项目实际需求匹配容易出现错位,没有周全系统考虑农业项目自身差异导致数字化应用千篇一律。要使数字化帮助农业产业发挥更大效益,在加强科技研发和持续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数字化技术按照实际满足农业产业不同环节中的需求。例如,产前育种、育苗繁育,主要以科研院所、育苗企业为主,数字化技术要向实验数据、成果转化市场反馈倾斜,侧重模型算法;一产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为主,数字化应向种养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倾斜,侧重对内2C端应用;二产角色囊括一产,但数字化面向采收、分级、仓储和运输冷链,侧重2B端应用,三产向品牌搭建、农业文旅、产品销售等倾斜,侧重对外2C端应用。所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才能有效发挥数字化的功能和作用。

三、数字化应用所带来的新的问题

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是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但在赋能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数字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在当前农业产业规模化运作中,会涉及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存储销售等多种环节,对通信基站、网络光纤、电力电网等硬件设施较为依赖,但此类问题不是单一链条环节就可以满足解决。一是企业自身要不断拓展数字化农业的应用场景,激活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积极做好当地政府工作配合,在数字化应用农业产业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穿心政企合作模式,不断争取政策支持弥补服务短板,增加产业新基建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三是要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联合上中下游、金融机构等组建产业联盟,撬动其他社会资本支持发展,探索适宜的建设运营模式,激活各环节主体活力。

(二)不同区域间农业产业竞争将逐渐加剧

数字化应用与农业产业,通过科技手段将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的限制逐渐打破,如原来北方无法生产的南方作物,通过科技手段可实现种植,以此更好地满足北方市场;再例如通过技术手段在网络搭建自有电商运营平台也已可轻松实现。但无形中农产品的地域依赖性减弱,农业区域分工程度降低,加剧了农业产业之间的竞争。面临此类问题一是要提前做好农业产业布局谋划,不断完善产业规划,优化发展方向;二是要更加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转化增值,形成优势壁垒;三是积极做好品牌打造工作,突出特色和差异化,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数据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

数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国内外各类数字信息安全事故频发,数字农业在应用过程中天然的就会产生数据信息安全隐患。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农业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信息安全将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在数字化应用农业产业之初就应将安全防护问题纳入顶层设计中,建立安全可控的基础体系,围绕数字信息安全需求,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机制,不断升级安全防护能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数字化是一种方式,能够赋予土地核心的乡村振兴产业以更多的意义和内涵,通过数字化将地块与地块连接,将项目与项目连接,产业链与产业链连接,点成线,线成面,形成区位合力,价值共同体,才能以更为崭新有力的一面在金融经济、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更大的宏观视角产生积极影响。

上一篇: 开学第一课|施一公:在人类历史、宇宙长河中,我们能留下什么
下一篇: 乔治忠:略谈新中国70年来史学理论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