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023年终报道】人类太空探索掀起新高潮

【2023年终报道】人类太空探索掀起新高潮

【2023年终报道】人类太空探索掀起新高潮【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环球时报 记者 马俊】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再次被大幅刷新,并改写了多个领域的最高纪录。从各国争相推动的重量级太空探索项目到高频次的商业航天发射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环球时报 记者 马俊】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再次被大幅刷新,并改写了多个领域的最高纪录。从各国争相推动的重量级太空探索项目到高频次的商业航天发射,全球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证明人类太空探索掀起了新的高潮。

美国创造史上最高航天发射纪录

按照计划,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将于当地时间28日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将美国太空军的X-37B空天飞机送入太空,这将是美国今年第114次航天发射。按照公开计划,SpaceX公司在12月的最后几天还会发射数枚火箭。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今年已经刷新了人类历史上的年度航天发射纪录。

图片

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星舰”超重型火箭发射升空。(SpaceX公司网站直播画面截图)

美国“太空”网站称,今年太空迎来了空前忙碌的一年,预计全球航天发射总次数将超过220次,创造史上最高纪录。截至12月28日,美国进行了113次航天发射,其次是中国的66次,俄罗斯排在第三(19次)。此外还有印度(7次),欧洲、朝鲜和日本(各3次),韩国和伊朗(各2次),以色列1次。

根据相关统计,近年来全球航天活动出现冷战结束以来的新高潮,航天发射次数不断刷新纪录。2021年,全球共进行了144次航天发射,打破了1967年创下的139次发射纪录。当年中国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世界第一,同时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的新纪录。美国在2021年进行了51次航天发射,同期俄罗斯为25次、欧洲6次、日本3次、印度2次、伊朗和韩国各1次。

2022年全球共实施186次航天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2505个,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其中美国实施87次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734.45吨,超过其他各国质量总和,同时也改写了美国在1966年创造的该国最高发射纪录(77次)。中国在2022年进行了64次发射,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97.21吨,各项数据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居第二位。俄罗斯、欧洲、印度、日本分列当年航天发射次数的第三至第六位。

引起全球航天界关注的是,美国今年航天发射次数还超过了苏联在1982年创造的单国108次航天发射的史上最高纪录。其中仅SpaceX公司今年就进行了超过90次发射,令其他国家相形见绌。根据SpaceX公司公布的数据,今年该公司进行的航天发射中,主要任务是运送该公司的“星链”互联网卫星星座入轨,同时也承接了其他发射任务。例如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就于7月1日搭乘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升空,将在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L2点观测遥远的星系以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原本计划搭乘俄罗斯火箭升空的英国“一网”公司也不得不向竞争对手低头,选择“猎鹰9”号火箭将“一网”互联网卫星星座送入轨道。

凭借可重复使用带来的优势,“猎鹰9”号火箭今年实现了空前的高频次发射。值得一提的是,12月23日,一枚“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助推器成功降落在海上回收船上,创造了第19次重复使用的纪录。但因为风浪太大,该火箭在返航过程中翻倒受损,SpaceX公司随后宣布这枚创造历史的火箭退役。相关统计显示,该火箭于2020年5月31日首飞,完成了SpaceX公司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它先后将2名航天员、超过860颗卫星送入轨道,总重超过260吨。SpaceX公司的数据显示,该火箭每次发射后只需要约50天的翻新检查就能重新投入发射,这种惊人的能力不但极大降低了发射成本,而且也充分证明了“猎鹰9”号火箭的可靠性,验证了可重复使用火箭这条技术路径的未来潜力。

SpaceX公司今年进行的号称“史上运力最强”的“星船”超重型火箭发射同样受到关注。它由“超级重型助推器”和“星船”飞船组成,其中“超级重型助推器”由并联的33台“猛禽”发动机提供推力。在4月20日的“星船”首次发射中,升空后即出现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导致火箭姿态失稳并开始旋转,最终解体爆炸。11月18日进行的第二次发射中,“星船”顺利升空,33台发动机全部点火,并成功实现一二级分离,但此后“星船”飞船失联被迫启动自毁。尽管“星船”在这两次发射中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其研制进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原计划。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中关键的登月舱就是以“星船”为基础研制的,如今进度落后的“星船”已经开始“拖后腿”。11月底,美国政府问责局承认,“阿尔忒弥斯-3”载人登月任务不太可能按期在2027年前发射。

中国航天实现一系列新突破

与往年相比,中国航天在2023年的发射次数再度刷新纪录。《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中国航天进行了39次发射,首次力压美俄,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2019年,中国完成34次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开展了39次航天发射,发射89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2021年和2022年,中国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更进一步将最新纪录分别改写为55次和64次。全球航天发射活动中出现了中美两强的格局,其他国家被明显拉开差距。

除了航天发射次数增加外,2023年中国航天还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今年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连续成功完成发射任务30次,“30战30捷”凸显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俄罗斯卫星网称,随着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升空,人类同时在轨人数的纪录也被改写为17人。法国《费加罗报》描述说,在此期间,中国空间站同时有6名航天员驻留,在国际空间站上则有来自4个国家的11人,这证明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是日益重要和稳定的存在”。

中国航天技术在2023年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年4月,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并正式投入工程应用;之后,中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130吨级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第六次试车,累计试车时长达到3300秒,创造中国百吨级发动机单台试车新纪录。在备受瞩目的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中国首次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于11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成功。

此外,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2”号火箭于7月12日发射成功,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款成功实施轨道发射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据介绍,液氧甲烷发动机不但使用成本较低,而且燃烧时不易结焦,可以减轻发射后的维护工作量,被看作是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未来动力发展方向。另一家民营航天企业“星际荣耀”研发的“双曲线2”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于11月2日进行首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后,仅用了20天就完成火箭的重复使用维护检测工作,并在12月10日成功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证明了相关技术的快速重复使用能力。

中国在2023年还发布了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探测数据和科研成果。但中国航天探索星辰大海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该任务总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透露,天问二号任务已正式获得国家批准立项,计划从一颗近地小行星采样返回地球,之后前往小行星带中的主带彗星311P开展伴飞探测。

多国瞄准深空探测

2023年还迎来月球探测的新热潮,日本、印度、俄罗斯多国相继尝试派出无人探测器登月。去年年底发射的日本“白兔-R”月球着陆器经过数月跋涉后,于4月26日尝试在月面软着陆,但因偏离着陆地点而坠毁。此前日本首个登月探测器“好客”号已于2022年11月因未能与地面建立通信而放弃登月。但日本方面并没有灰心,今年9月7日,日本第三个挑战登月的SLIM小型探测器搭乘H2A火箭升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2月25日宣布,SLIM已经成功进入环月球运行轨道,将于2024年1月20日尝试在月球表面着陆。

2019年“月船2”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失败后,印度又于今年7月14日发射了经过改进的“月船3”号探测器,最终于8月23日在月面着陆成功。印度也因此成为第4个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也是首个登陆月球南极附近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2月4日发表声明称,“月船3”号探测器的推进舱在完成月球任务后已返回地球轨道,“这表明印度可以在月球上重新启动相关设备”。

俄罗斯紧随印度之后,于8月11日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前往月球。这是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之后,俄罗斯47年来首次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规划,该探测器本应该“后发先至”,抢在印度探测器之前于8月21日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但19日在转移到预着陆轨道的过程中,因脉冲指令参数与计算值存在偏差,“月球-25”号探测器偏离设计轨道,与月球表面相撞。

除了尝试在月球着陆外,2023年全球还有不少其他深空探测项目。欧洲航天局于4月发射了“木星冰卫星探测器”,计划耗费8年时间展开奔向木星之旅,于2031年抵达木星,探索木星及其被厚重冰面覆盖的大型卫星,重点观测后者是否存在液态水,并评估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灵神星”号探测器于10月升空,预计于2029年抵达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灵神星”附近。后者属于富含镍铁的小行星,NASA认为它是远古行星残留的核心,与地球内核非常相似,该任务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核心及其他类地行星的核心是如何形成的。

上一篇: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出发与到达”材料解读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
下一篇: 描写探索的满分议论文满分模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