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西方经历了萌芽阶段、产生与初始发展阶段与专业化发展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西方青少年社会工作从最初的涵盖在济贫助困的社会工作之中到成为独立的工作领域的转变,经历了由初始的应对青少年社会问题到后来的主动促进青少年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西方;青少年社会工作;历史
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作为应对青少年社会问题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才从社会工作中得以分离,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研究西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对于我们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有效地比较青少年社会工作在东西方发展的区别,建立符合本土化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与方法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追溯历史,笔者将西方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
(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16世纪,近代西方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17、18世纪,随着圈地运动的深入,近代的工业文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西方社会的巨大变迁。贫穷问题成为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济贫助困成为解决贫穷问题的一项有效的手段。青少年社会工作涵盖在济贫助困的社会工作之中。
1.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已经认识到儿童期和成年期中间的过渡阶段很长,在《爱弥尔》一书中就认为,这一时期对人的情感和精神产生的影响之大不亚于一次重生,其症状表现为脾气改变、易怒、总是心血来潮。在书中就描写道:就像海啸的浪潮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不断上涨的热情同样预示着什么。压抑已久的兴奋警告我们危险即将来临。卢梭提议要对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的年轻人予以指导,他虚构的教育对象爱弥尔就在他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了这一危险期。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在狂飚运动中的经典之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形象地再现了年轻人的这种特殊时期及特征。维特的自杀让人们了解了处在特殊时期年轻人的情感纠葛、情绪特征及处理问题的极端表现。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青少年”、“青春期”的概念,但是年轻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已经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
2.“青少年”成为政府救济的对象之一
圈地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流离失所,贫困交加,开始出现了教会和私人对贫民救济捐助的慈善事业,后来发展到由政府来接办救助,尤其以1601年英国伊莉莎白女皇颁布的《济贫法》为标志,有关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有效地推动了现实社会工作的开展。《济贫法》规定,为不能工作者及儿童准备粮食,“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亦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促使生产”[1]。英国《济贫法》颁布后,社会救济工作相继在西方开始有组织地兴起,青少年成为政府救济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进入到“辅育院”和“习艺所”中的贫民大都是青少年。
3.开始出现保护童工的法案
英国人罗伯特·皮尔勋爵反对利用贫苦儿童参加纺织厂做苦工,于1802年提出了“健康与道德法案”并经国会通过。这是英国第一个保护童工的立法,该法限定童工的工作时间以每天12小时为标准,禁止儿童从事夜工。后来皮尔、欧文、伍德等人,继续群起要求对工作儿童加以保护。终于在1819年,国会重新修正了法案,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的童工,并以每日12小时作为限定16岁以下童工的工作时间,这一立法仅限于纺织业[2]。
这一时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萌芽与起源时期,在社会政策领域开始出现对童工的关照。但这时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并没有从社会工作领域中分离出来,只是社会救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以救济、培训与提供工作机会为内容。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初始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在早期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他们正处于身体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应该需要更多的营养和休息,但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过早地进入工厂参与生产劳动,在劳动中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有的青少年在生产中致残,甚至出现了过劳死。社会化大生产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情感淡漠、关系疏离成为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生理的急速变化和残酷的生存现实给青少年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感受,使之产生更为强烈的内心冲突,引发了一系列复杂激烈的社会问题。如同查尔斯·狄更斯写的《雾都孤儿》等小说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并揭露了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当时的青少年社会问题非常严重,青少年的自杀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犯罪也时有发生,妓女低龄化现象严重。青少年流浪团伙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城市发展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1.青少年群体组织及小组活动的出现
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英国社会,大量的农村青少年进入城市谋生,当时英国伦敦大约有15万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一天工作的时间很长,由于缺乏正常的娱乐,加之工作劳累,很多年轻人染上了酗酒等不良恶习,导致生活的放纵与堕落。年轻人乔治·威廉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中,在他工作的布店当中组织要好的同伴一起读经或分享查理士·芬尼的著作,每日坚持一起祷告,而且试图改善全体雇员的道德生活,在布店里陆续成立了“青年宣道社”、查经班及“青年生活改良社”。这种帮助年轻劳工重建信仰与提高道德水准的做法,逐渐影响到邻近的工厂与商店,并促进日后YMCA组织的成立。1844年6月6日,乔治·威廉等12位基督徒青年,在伦敦正式成立基督教青年会(简称YMCA)。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后,他们经常组织演讲和布道会,使这一组织迅速在英国发展起来,很快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于1855年成立了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尽管基督教青年会是一个宗教性的组织,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个由青年人自己组织的青年群体组织,并且是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入会青年人的道德与精神追求。这应该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
在美国,除了基督教青年会的数量不断增加,第一个正式的“男孩俱乐部”于1876年开办于纽约,男孩俱乐部有自己的集会地和体育馆。1906年,“男孩俱乐部联盟”形成,目的在于联合74所独立的“男孩俱乐部”。到1911年,美国已有110所男孩俱乐部,总计招收108063名青少年[3]。基督教青年会与男孩俱乐部通过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影响青少年成员,成为青少年群体的独立性活动的主要载体,对社会的稳定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1902年,在美国的农村成立了以学习农业为主的四健会(4-HClub),通过大量实践学习的项目让年轻人学习生存能力、发展年轻人的品德与领导能力。这些青年组织对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童子军运动
十九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与侵略,军国主义性质的民族主义思想蔓延欧洲,青少年群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上层社会的有识之士视青少年为实现军国理想的有力工具,如德国陆军中校格尔茨男爵于1883年的著作《全民武装》中认为,“18到24岁是最适合从军的年龄”;“这个时候的身体精力旺盛足以克服一切艰险,思想上没有任何负担。轻率冲动的怀情、年轻人独有的新鲜气质是他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优质催化剂。一支年轻的野战队,年龄相差无几,都非常年轻,他们将战无不胜”;“国家的力量存在于青年人中”[4]。而英国的W·H·达文波特·亚当斯在1888年出版了《给男孩们的书》,为男孩子提出了品质的要求,诸如狂热、百折不挠、诚挚、自律、高尚、执着等。在英国,1883年威廉·史密斯创立了格拉斯格的少年军,他们结合阅兵训练和周日学校学习,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在少年军中进一步巩固建立基督王国,提倡尊严、自律和自重,倡导真正的基督精神的男子气概”[5]。军事训练是少年军最主要的活动。19世纪80年代末,少年军已经成员过万,而且它的分支遍布全英。同时公立学校中的军官学校的数量明显增加。
但当时军事训练只限于公立学校的男生和基督少年军的成员,而处在下层社会的青少年吸烟、酗酒、斗殴等等事件时有发生,尤其两次波尔战争中这些年轻的城市居民应征入伍明显体力不支。原陆军上校巴登·鲍威尔男爵在1904年参加了苏格兰格拉斯格市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操练视察及少年军复查,深受启发,他决定进行试验,以造就强健体魄的下一代,培养他们的骑士精神,使之无论何种出身都能够成为好公民。1907年7月29日,巴登·鲍威尔男爵招募到12名上层社会和29名下层社会的少年,分成4个小队,在普尔港褐海岛的森林里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野外训练,学习射击、侦察、追踪、救生、急救和林中识路等技能[6]。他的著作《童子军活动》就是对这次试验的记载,于1908年1月在《每日快报》上以连载的方式刊出[7],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以野外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童子军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广泛欢迎,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教育活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童子军运动。
童子军运动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其有军国主义思想的驱动,但是童子军运动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集体能与精神合二为一的教育活动。童子军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等,是一种典型的成功的青少年小组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得以成长,小组动力得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小组目标得以充分的实现。
3.对青少年的社会控制与社会保护的出现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迅猛的时期,由于大量的移民和迁居,使城市的人口急剧膨胀,如纽约的人口由1790年的3.3131万增长至1840年的31.271万,到1900年已达到343.7202万人。芝加哥的人口由1880年的50.3185万人至1990年的169.8575万人[8]。城市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急剧增长人口的需求,工业化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很多妇女和儿童被雇佣。在工厂里,这些儿童直接受到成人的影响,工作之余会直接感受到街道生活,与那些放纵饮酒、赌博和从事其他放荡行为的成年人打交道,从而养成一些恶习。那些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更是不在成人管控之下,形成了无法掌控的帮派,帮派争斗时有发生,各种犯罪活动此起彼伏。而英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如在1890年,曼彻斯特的“斗殴少年”发动了一次涉及500余青年的混战[9]。从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叛逆的城市青少年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正常秩序与稳定。而且随着媒体的迅猛发展,很多青少年犯罪的事实被报道,如美国60年代早期的青少年杀人事件,70至80年代经常报道有关青少年的暴力袭击事件、帮派争斗的事件,城市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成人社会的改革者通过一定的社会政策对青少年加以控制与保护。
(1) 延长学校教育时间
在美国,义务教育法案早在1852年就在马萨诸塞州出台;接着在内华达州(1873)、堪萨斯州(1874)和纽约州(1874)相继出台。法案通常规定上学的年龄从6、7岁开始到16岁结束。人们努力延长6年级或者8年级以上的教育时间。高中的设立就是为了增加在8年以后受教育的机会。上学同样被认为是美国化的、控制移民儿童和减少他们可能陷入麻烦时间的一种办法[10]。因为学校能够较为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控制,延长学校教育时间就是要推迟青少年进入社会的时间,避免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即这是社会稳定的一种措施。
(2)实施青少年保护与宵禁
宵禁是为了防止儿童,大多数情况下是防止15岁以下的儿童,在没有成人监护下深夜在街上游荡。这些儿童大多数是报童。据称19世纪末有3万名被遗弃的孩子都成了报童。在1853年就有人开始帮助报童,查尔斯·卢陵·布雷斯在纽约市建立了一个报童寄宿站,他同时开发了一个项目叫“孤儿列车”,就是由列车从纽约把这些孩子送到乡下更稳定的家庭中去抚养。宵禁是预防与减少犯罪的一种措施。在20世纪90年代,80%的人口超过3万的美国城市都有某种形式的青少年宵禁法案[11]。这种宵禁法规是对青少年的一种保护。
(3) 建立青少年法庭
根据美国民法规定,青年人在21岁之前都被认为是孩子。人们一直努力将孩子犯罪与成人犯罪作以区分。1899年7月,伊利诺斯州通过了一项对美国青少年具有意义深远的法案——《少年法院法》,旨在管理和控制未成年的、被忽视的、有不良行为的孩子。规定凡是“不到16岁的青少年”,如果他们违反了“这个国家、城市或乡村的任何法律法规”,即被视为少年犯,该法令还明确了独立青少年法庭的存在。《少年法院法》在童年和成年之间提出了新的分界点,旨在保护较年轻的罪犯不受惯犯的影响,该法还采用了一种灵活并且有预防效果的方式来对待少年罪犯。法官要求法院监视缓刑罪犯的官员考虑三点:“孩子的健康和利益”、“社区的利益”以及“家长和亲属的智力与感情”[12]。青少年法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至少体现一种对青少年的保护意识。
(4)有关青少年劳动法案的出台
英国在1819年纺织业的“健康与道德法案”修正后,1872年又颁布了“矿山法案”,规定妇女及12岁以下的男女童工,概不得从事井下工作,矿主对雇工的安全,须有适当的预防。1883年又颁布了“工厂法”,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从事纺织工作,并限定13岁以下的儿童每天仅能工作9小时,每星期为48小时[13]。这些劳动法案表现出对低龄青少年的关注与保护。
4.青少年研究的出现与“青春期”概念的产生
19世纪,人们并没有把发育期当作人生的独立阶段来看待。1904年,G·斯坦利·霍尔的研究青少年的巨著《青春期》的出版,标志着“青春期”这一概念的产生和青少年研究的出现。霍尔也被称为“青春期研究之父”、“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认为:“青春期不仅仅是发育期,它可以延续10年之久:女孩儿是从12岁到21岁,男孩儿从14岁到25岁,高潮是在15或16岁。”霍尔注意到“野蛮民族”向来有重视这一阶段的风俗,而美国却从未有这一风俗。由于青春期不仅是“性冲动的时期”,也是美、英、法、德各国犯罪逮捕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因此,它的正确过渡显得尤为重要[14]。霍尔将青春期看成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一个擦得明净的童年”,但也是一个“充满风暴和压力”的阶段[15]。霍尔提出了“复演论”,被称为是“达尔文的心理学”。他将人的成长过程看作是复演人类进化历史的过程,青春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时期,是进入了暴风骤雨的狂飙时期,复演了人类历史的混乱期。霍尔及其他改革家都主张青春期这一独立阶段应该在学校度过,而不是在工作中度过。霍尔的《青春期》尽管片面地只是强调生物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其对青春期的描述,让人们认识到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特点,青少年也正式成为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独立的社会群体。
总之,这一时期,青少年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被社会所重视,成为西方殖民者实现军国主义梦想的有力工具。这一时期对青少年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这是一个问题丛生的时期,尽管有对青少年的一些保护政策的出现,但如何对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人进行社会控制,仍然成为这一时期关注的重点。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20世纪初开始)
20世纪初,社会工作开始进入专业化的发展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得以发展。随着青少年作为独立的研究群体的出现,人们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青少年,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始结合青少年特点采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20世纪,西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成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学校社会工作起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中等学校。1906年,纽约市雇用两名访问教师(Visitingteache)r,负责访问三所学校学区内的哈特雷区(HartlyHouse)与格林威治区(GreenwichHouse),与家庭会晤,了解有关学生学习和生活适应的问题。这是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1913至1921年之间,许多教育机构相继设置访问教师。1916年,学校家庭访问员以及访问教师协会宣告成立。到1930年,美国31个州有244名访问教师,这些访问教师被称为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社会工作得以迅猛地发展,1944年,全美有266个城市实施学校社会工作服务[16]。1945年,美国教育部建议专业学校社工应具备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资格;1955年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会规中认定学校社会工作为一项专业;1959年美国教育部认定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1992年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教育委员会修正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1994年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首推学校社会工作为其第一服务项目;同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协会[17]。学校社会工作成为美国重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为在校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服务。
2.专业方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
1917年,玛丽·里士满《社会诊断》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也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工作教育与学科的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基本成熟。而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出现了家庭治疗的专业方法。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阿德勒不仅认识到家庭与儿童和青少年问题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开展从事家庭治疗的实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维也纳建立了30多个儿童指导诊所,并对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家庭系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德勒的同事椎可斯等把阿德勒家庭系统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带到了美国。二战后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重组家庭,家庭关系不和、离异、青少年犯罪、代际关系破裂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家庭问题,有些心理治疗师在继续进行个体心理治疗时发现,症状人的改变常被没有受过咨询的其他家人所破坏,要想使服务对象彻底转变,必须对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服务,于是家庭系统治疗就此发展起来。到1980年后,家庭治疗理论同心理动力论(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理论(第二势力)、人本主义理论(第三势力)一样,成为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被称为“第四势力”。目前,家庭治疗理论大框架里,已有代际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策略家庭治疗等20种以上的流派。伴随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模式的不断成熟,青少年工作也繁衍出了不同的工作模式和类型,如社会心理模式、危机介入模式、游戏治疗模式等等。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也由四五十年代的临床模式、提供个案服务,六十年代以后的团体服务与社区服务,到提供全面服务的转变。
3.青少年研究的学科化发展
青少年研究的学科化发展,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更好地了解与认识青少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为人们提供了看待与认识青少年的不同视角。格塞尔的《青少年:从10岁到16岁》,西格蒙德·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性欲三论》等,安娜·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分析研究》、《儿童心理的常态与变态》等,埃里克森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阿尔伯特·班杜拉的《青少年的攻击》、《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社会学习理论》,保罗·皮亚杰《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发展》,布朗芬布伦娜《人类发展生态学》,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等著作,并由此而形成的生物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人类学理论等等,为现实中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4.青少年社会工作视野与领域不断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工作进入了专业化的快速发展期,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作手段不断得到完善,但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应对青少年问题。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在意识形态上处于对立状态。为了强化政治需要,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相应地服从各自意识形态的需要,西方尽管考虑到有关个体青少年相关的一些保护政策,但是没有意识到青少年在整个社会的参与问题,于是西方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出现了风起云涌的青少年学生运动,同时美国青少年中出现了颠覆传统、挑战主流文化的嬉皮士运动。这一切让西方社会的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青少年问题,尤其认识到青少年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问题,认识到青少年群体是一股不可忽视或小视的社会力量。所以很多国家改变了忽视或者简单化处理青少年问题的状况,开始注重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参与问题与发展问题,注重青少年群体权利的社会政策得以制定,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始取得长足的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也由原来的问题型转向发展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也进一步细化。
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20世纪70年代,青少年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普遍的职业,“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称呼也在美国和北美广泛使用,并成为专业性的术语。1973年,全美社会工作协会根据当时从业社工的学历、资历和工作职责,对美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水准或专业权威排名。每个层次的社工所承担的责任、专业服务的标准有所区别。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必须获取有关青年工作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全美社会工作协会提供两种专门的青少年工作的社工资格,一种是青少年和家庭社会工作者(简称CCYFSW),另一种是青少年和家庭高级社会工作者(简称C-ACYFSW)。要想具有青少年和家庭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除了要成为全美社会工作协会会员以外,至少还要有社会工作本科学历以及2年和3000小时带薪的相关青少年和家庭工作经验。而后一张证书更是要求要有社会工作硕士学历才能申请[18]。同时,美国根据不同层次和工作的需求,建立了不同的机构,以提供青少年工作的专门培训。美国有一个全国性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培训服务机构NTI。在1997年,NTI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合作,名为青少年工作者标准化培训体系,称为BEST网络。这一网络是为青少年发展工作者提供培训、教育和认证的第一个全国性网络。NTI的发展只有两个目标:一是提升地方中介的能力,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和青年服务机构提供系统的培训、教育和专业发展。二是与地方性和区域性的中介组织进行合作,通过培训课程、网站为他们提供方法、手段和策略。
除此之外,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的网络化,青少年福利政策的逐渐完善等等。如美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分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机构,即青少年犯罪司法和预防办公室、职业训练局、家庭和青年服务局。
总之,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现代社会,是在应对贫穷、帮派争斗、堕落等等严重的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经历了为青少年提供基本生存服务与保障,被动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到主动促进青少年发展,为青少年提供发展支持与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尤其随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有关青少年服务领域更为细化、服务方式更加科学,这些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的区别,从而为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6.20.
[2][13]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法律出版社,2001.62-63、63.
[3][8][10][11][15] 彼得·威特,琳达·凯德威尔.娱乐与青少年发展[M].刘慧梅,孙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4-75、61、67-68、68-69、66.
[4][5][7][9][12][14] [英] 乔恩·萨维奇.青春无羁狂飙时代的社会运动[M].章艳,魏哲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6-17、19、82、41、60-61、62.
[6] 1907年7月29日英国人罗伯特·巴登·鲍威尔发起童子军运动[EB/OL].
[16] 林胜羲.学校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3.4-8.
[17] DavidR.Dupper.学校社会工作——有效的服务技巧与干预方式[M].李丽日,李丽年,翁慧圆.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6.11.
[18] 文军.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8.
本文经本公众号重新排版,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