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千秋兵法第一人”的先轸,为何在成功打退狄人后,要脱下甲胄,冲入敌阵,以自杀的姿态离开历史的呢?
今天就带读者一起来看看晋文公“五贤”之一的先轸的辉煌军旅生涯。
一、保重耳安然登位晋文公,战城濮大败楚军鼎中原
先轸怎么读(先轸是什么人)
公元前656年,晋国晋献公因骊姬之乱而死,而公子重耳被迫逃离晋国。
因为重耳从小喜欢结交士人,自己又是大国公子,因此身边的朋友络绎不绝,其中潜力股也不在少数,这其中就有先轸。
20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36年,在外流亡已经19年的重耳,在经过一系列艰难困苦之后,在宋、楚、秦3家的支持资助下,通过先轸、狐毛等人的帮助,重返晋国,顺利登位为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立马提拔和自己流亡在外的一帮朋友,比如先轸、狐偃等等,一时间晋国朝堂下上焕然一新,名士络绎不绝。
作为新兴登位的晋文公,在思考晋国未来的走向,同时也急需向国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深思熟虑后,晋文公选择了晋楚中间地带,准备向中原发展,暂时忽视西边的秦国,和已经处于衰落的齐国。
这就导致了晋楚城濮之战,这一战也决定了谁会是春秋中期霸主的关键一战。
公元前633年,楚国为了向中原开疆拓土,组织几家诸侯,以宋国不守礼节为理由,向宋国入侵,因为宋国是晋国的属国,宋国向晋文公求援。
此时的晋文公在这个问题上明显处于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宋是属国,如果不救援,那么晋在其他属国心目中的地位将大打折扣,直接导致很多国家分崩离析,晋国再想向中原成就霸业困难加剧。
另一方面,楚国联军比宋国实力强很多,楚国还帮助重耳上位,晋宋之间还有曹卫两个楚国的盟国挡路。
先轸向晋文公提出了3点救宋的好处。一是救援宋,等于在中原腹地有了一己之地,便于以后霸主中原。
二是救援宋可以让小国看到晋的担当,能够更加亲近晋国,晋国力量将得到加强。三是救了宋,可以回报当时宋国的帮助。
晋文公见自己身边的重臣都同意救援宋国,于是同意出兵解宋国之围。
公元前632年,晋军攻克卫国五鹿。
2月,先轸任中军主将。
3月,先轸率军攻克曹国国都,使得曹、卫皆退出攻宋联盟。
楚成王见自己已近处于下风,于是计划逐步撤回军队,留下统帅子玉在宋地驻守。
4月,晋和攻楚联盟聚兵于卫国濮城,晋国三军列阵于濮城南有莘地域,和子玉对阵。
中军主将先轸采取“诱敌深入、迂回打击”的战术,命令晋国下军率先向楚国战力比较弱的右军发起全力冲锋,冲散右军。
而后命令上军和下军采取“大旗朝后、树枝拖拽”的方式,伪造撤退的假象。
子玉见右军溃败,本就气不打一处来,见晋军接续后退,还以为是晋国后方有乱,于是令左军快速追击,中军在后跟进。
而这一错误的决策直接导致了楚军的失败。
左军快速出击,使得自己过于突出,先轸果断率晋中军从战场中间迂回到楚左军一侧,从楚军队形中央发动攻击,拦腰斩断楚左军,伪装撤退的晋上、下军此时也重新前进,向左军突出部发起冲击。
眼见自己的军队被包围,子玉急忙率中军向先轸部攻击,奈何大势已去,虽然奋力解围,但是楚军太多、士气正旺,最终只能带残军败将极速撤退,撤出了濮城战场,城濮之战以先轸斩楚兵数万结束。
先轸在城濮之战更改春秋以来战场兵阵对兵阵的固定模式,使用机动灵活、迂回打击的新型战术。
先轸在战场针对楚军实际情况,提前情报获取,采取集中兵力、避强击弱的战术方法,并很好地利用楚军主将急功近利的心里,诱敌深入,包围打击的方法,最终获得了胜利,并开创了春秋兵家对阵的新思路。
二、染黑甲祭奠晋文公,伏兵崤射杀秦三军
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晋襄公继位,郑文公也去世,这个时候,驻守在郑国的大夫杞子等人向秦穆公建议:“握郑地城防,掌郑兵守备,逢郑丧事内乱无主,王可攻郑而图中原。”
秦穆公面对郑地如此大的诱惑,又考虑到确实能向中原霸主更近一步,于是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率三万兵东进攻郑。
公元前627年2月,秦军行至晋国的属国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并立即派人通报回郑穆公。
待秦军即将到达郑国的时候,发现杞子等内应都已经跑路了,郑国也对秦军采取了防备,于是选择退兵,在回撤的路上,顺便将滑国灭掉了,带着战利品回国。
在晋文公葬礼上,晋国得到了秦国攻击郑国未遂,而将晋国的属国滑国灭掉了,这让晋襄公极其愤怒。
先轸一改亲秦的风向,提出秦违背道义在先,如不攻秦则晋危险的论调,提倡出兵攻秦。
先轸明将士全部将战甲染成黑色,以为晋文公发丧的方式,并联络到被秦打击的姜戎,准备和姜戎一道行动,打击秦军。
公元前627年3月,先轸和姜戎军队汇合,在在崤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
4月,秦军毫无防备地行军至崤山地域,进入了埋伏圈。
一声梆子响,埋伏在山间的晋、戎联军向秦兵射出无数利箭、推下山石滚木,秦军顿时大乱。
趁着秦军混乱,首尾不能相顾之时,晋和姜戎联军前后拦截,从山上咆哮而下,秦军全军覆没。
先轸此役斩杀3万秦军,俘虏三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秦军将领。
此次战役,先轸改变了春秋时期国家定时约战的传统,发挥了地理优势,开创埋伏战的战术思维。
这也是春秋时期的一大重要战役,秦国因贪利而轻启兵端,行军千里被晋埋伏,此后,秦、楚联盟共同抗晋,晋和秦从友好变成世仇,晋襄公被迫两线作战,逐渐失去中原霸主地位。
三、恨铁不成钢怒斥君主,自责难释然箕地身死
却说晋军全胜回朝,特别是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这3名秦军著名将领,一时风光无限。
此时的先轸秉持着“不为我所用”就杀之的想法,主张将孟明视等人处斩或者囚禁起来,以免放虎归山。
但是半路杀出个文公夫人——文赢,她是晋文公夫人,晋襄公的嫡母,更关键的是秦穆公的女儿。
因此以孟明视等人是秦、晋关系出现裂痕的罪魁祸首为名,让晋襄公放其3人回秦,使秦穆公杀了3人。
但实际上这是她救孟明视3人的计策,孟明视3人返回秦国后,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更加被秦穆公信赖,并委以重任,在后来攻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这些晋襄公并没有想到,而是同意了文公夫人的请求,放了孟明视3人。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并在气头上,狠狠地啐了一口唾沫就离开了。
晋襄公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轻信妇人之言,连忙派人去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晋襄公对先轸直言不讳不但没有指责,反而为自己轻信妇人之言向先轸道歉。
这却使得先轸愈加自责,本来自己克制不住情绪,怒斥了君主,没有受到惩罚,还被君上致歉,这让先轸活在了阴影中,也促成了先轸选择武士道方式自尽的结局。
公元627年7月,戎狄大举进攻齐国、晋国,以掠夺资源。
8月,晋襄公御驾亲征,先轸再次被任命为中军主将,统率三军。
先轸选择箕谷这一有利地形,在此地设伏。
当白狄军队行军至箕谷时,两侧伏兵一齐杀出,晋军大获全胜先轸将白狄首领白狄子擒获。
在晋军即将为胜利欢呼的时候,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先轸脱掉头盔铠甲,单车弛入狄人阵中,战死。
“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这是先轸赴死前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
原来先轸对自己训斥主君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最后选择以死明志。
在双方打扫战场后,白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给了晋国,其面色如同活人一般。
晋文公曾评价先轸:“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
纵观先轸一生3场经典战役,都以其出众的谋略,创新的思想,让晋国屡次打败军事强国,成就了晋国霸业。
他为人公正,自持清高,最后以死明志也体现出先轸的忠君爱国情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