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与研究是指对书写、绘制于绢帛和纸质的绘画、法书的收藏与研究。
(1)宋代鉴藏与著录
①官府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位期间广泛搜罗天下书画,主持编纂了不少书画著录。
a.广搜天下名贵书画,上自三国吴曹不兴,下迄宋初黄居寀,范围极广。
b.主持编撰了收藏绘画目录《宣和画谱》,包括了230余位画家的6390余件作品,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10个门类。
c.主持编撰《宣和书谱》,著录内府所藏法书墨迹,包括汉至宋初190多位书法家的作品1198件,分为历代帝王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八分书等。
②民间
a.周密的《云烟过眼录》详细地著录了私人收藏书画的状况。
b.两宋时期的书画著录有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邓椿《画继》,陈思《书小史》、《书苑精货》,郭熙《林泉高致集》和韩拙《山水纯全集》等。
(2)元明鉴藏与著录
①元代
元代书画著录较少,如李衍撰《竹谱》、汤屋《画论》、《画鉴》等,大都内容简单。
②明代
明代书画著作基本上反映的是私人收藏与研究的情况。如都穆《寓意编》、赵琦美编《铁网珊瑚》、王世懋《澹圃画品》、何良俊《书画铭心录》、詹景凤《东图玄览》、张丑《清河书画舫》和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
(3)清代鉴藏与著录
①重要著作
《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栽》和《秘殿珠林》等。
《佩文斋书画谱》
康熙四十四年,孙岳颁等奉旨编纂此书,历时两年多,由康熙皇帝写序。
a.内容
内容分论书论画、历代帝王书画、书画家传、历代无名氏书画、历代帝王与名书画跋、书辩证、历代书画鉴藏等,共100卷。
b.特点
第一,书画同谱,汇集历代书画著录(作),洵称大观。
第二,内容资料丰富,可了解历代书画收藏、研究、著录的概况。
第三,宫廷内府和私人收藏俱录,能全面了解当时社会收藏、鉴赏、研究和著录情况。
第四,无名氏书画,不使其遗佚,与有名者并传不朽。
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传世古写本、古印本的精华(即善本);出土的简牍、帛书、甲骨、文书等,统称古文献。
(1)官府
①西汉时,汉景帝之子刘余在孔子故居发现大批古文写成的古书,有《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几十部,是由孔子八世孙孔鲋掩藏的祖传典籍。
②晋武帝咸宁五年,汲郡汲县一座魏国国王墓出土一批竹简。西晋统一后,荀勖历经二十年共编校写定古书16种75篇,包括《易经》、《穆天子传》、《周书》、《国语》及各种杂书。
③清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编纂告成,至今仅存4部。
(2)民间
自宋代以来,出现了许多藏书家。
①清代光绪年间,叶昌炽编撰的《藏书纪事诗》六卷,详细地记载了从北宋到清代的藏书家750余人。
②许多藏书家修建了专门的藏书楼。
a.明代
在明代,以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最为著名:
b.清代
清代私人藏书家中有“南瞿北杨”之称。江苏常熟瞿绍基建有“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以增建有“海源楼”。此二楼与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为晚清四大藏书楼。
文化史迹的调查与研究
文化史迹是指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移动的历史遗迹,又称古迹。我国古籍中对古迹的寄书颇多。代表人物及成果有:
(1)北魏郦道元
①著作
《水经注》
②内容
书中记述了各地古城址、陵墓、寺庙、碑碣、岩画及其他史迹,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文物考古调查的重要参考资料。
③贡献
郦道元是中国实地调查文物古迹的开山者。
(2)元代葛逻禄乃贤
①著作
《河朔访古记》
②内容
葛逻禄乃贤亲赴黄河流域及北方各地访古,在各地调查中,特别注重对古代城郭、宫苑、寺观、陵墓等遗迹的考察,同时注意搜求古代名碑。
③贡献
葛逻禄乃贤检核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考订。其研究方法突破了宋代以来金石学家专门考订铭刻文字的学风,为后代的文物考古调查开了先河。
(3)清代毕沅
毕沅为乾隆庚辰年间进士,任陕西巡抚期间,编纂了《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志》
①《关中胜迹图志》
收录了西安、同州、凤翔、汉中等十二个州府的地理沿革、名山大川和古迹名胜。
②《关中金石志》
毕沅着力收藏、研究金石、书画。先后收集了,上自秦汉,下迄金元的陕西金石700余种,经编年撰记辑成此书。
(4)清代徐松
①著作
《西域水道记》
②贡献
a.考查了位于拜城县东南六十余公里处的克孜尔石窟,并在《西域水道记》中考明了建窟年代,详细记录碑碣。
b.对新疆吉木萨尔北的唐北庭都护府城址进行调查,发现了唐金满县残碑等文物.
c.游历敦煌莫高窟,在《西域水道记》中记录了莫高窟有关资料,并探讨其创建年代和有关历史。
古物和古迹的保护
(1)古物保护
商周以来,历朝大都在宫廷设有古物正式收藏之所,并有专人保藏国家典册、庙堂重器。
①宋代
曾建有稽古阁、博古阁、尚古阁等。
②清代
为保护《四库全书》,专门修建了“内廷四阁”(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和“江南三阁”(文汇、文淙、文澜)。
(2)古迹保护
对古迹的保护包括对其调查研究和采取保护措施两个方面。保护措施有:
①对古迹的维修
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关中胜迹图志》中记载了他整修华岳庙、凤翔东湖胜迹等事迹。
②对古迹增建保护性设施
a.石窟开凿后,加修了窟檐。
b.重视对碑石的查访。
c.对碑刻加修保护亭。
③集中保护碑刻
清代毕沅对长安碑林进行保护的措施有:
a.整修房屋,复原前后殿庑,并作油饰;将几十块巨大石刻从瓦砾、泥土中掘出,除去污垢;陈列石刻等。
b.对于唐碑的排列,复原宋代吕大忠的排列形式;宋元以前石刻,编排为甲乙两部分,并用栏杆围护。
c.建立保管机构和保护制度,并亲自规定;碑林由巡抚衙门直接管理,设置专职保管人员,在冬季三个月内不许捶拓碑刻。
d.整理编目,研究著录。
④对古迹划范围、立界石,设专人保管
清代毕沅曾提出了保护陕西古迹的一套办法, 主要是划封域(范围),安立界石,设专人保护管理,以期达到古迹不被湮没的目的。
2021年推荐课程:
2022年推荐课程:
课程详情请咨询QQ客服:343107076
微信客服:ting855555
文物学往期笔记: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