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的起源、语词构成、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英语称作toponomastics,又称toponymy或toponomy。
研究简史
地名研究源远流长,但地名学作为正式术语却是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语言学和测绘学的发展首先在西方提出来的,并开始出版了地名学的专门著作,成立了研究地名的机构。如1864年泰勒(IsaacTaylor)的《词和地》(WordsandPlaces),1872年埃格利(J·J·Eg1i)的《地名学》(NominaGeographica),1903年纳格尔(J·W·Nagl)的《地名学》(GeographischeNamenkunde),主要用语言学的方法论述地名的本质或地名语源的考证。美国于1890年成立了地名委员会(U.S,BoardOnGeographicalNames),瑞典于1902年成立了地名委员(Ortnamnskommitter),英国于1919年成立了地名常设委员会(FermanentCommitteonGeographicalNames),并于1923年成立了英国地名学会(Englishplace-nameSociety)等等。1900—1912年齐列龙(J·Gilliéron)从语言地理学的角度编绘了《法兰西语言地图集》(AtlasLinguistiquedeLaFrance),促进了地名学研究由传统的语源考证向地理学方向发展。1926年道扎(A·Dauzat)的《地名起源和发展》(LesNomsdeLiex,OrigienetEvolution),提出了用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探讨地名的年代层序。近年,欧美国家每年都发表大量地名学方面的文章,其中有不少发表在专名学和名称学杂志上。如比利时的《专名》(Onoma)杂志,美国的《名称》(Names)杂志,法国的《国际专名学杂志》(Revueinternationaled'Onomastique)等。
苏联地名学主要在十月革命以后获得了较大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以前为第一阶段,以研究地方性的地名占优势。1945—1964年为第二阶段,出版了一批综合性的地名学论著。1964年以后即现阶段形成了地名学的一些学派,出版了一批地名教学参考书。如1965年尼科诺夫(В·А·Никзонов)的《地名学导论》(Введниевтопонимики)、1976年莫扎耶夫(З·М·Мурзаев)的《地名学论文集》(Очеркитопонимики)等。1950年成立了“苏联常设地名译音委员会”,后改为“联合常设地名委员会”。苏联对地名译写等实用地名学问题尤为重视。
日本地名研究最早可追朔到一千年以前承平时期的《倭名类聚抄》,其中就载有当时的郡名、乡名,并着重于郡国名称的考证。二十世纪初期起还编有像吉田东伍的《大日本地名辞书》等多种大型地名辞典。四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地名研究的影响下,更多地从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种角度来探讨地名问题。其中较著名的有1936年柳田国男的《地名的研究》和1956—1957年镜味完二的《日本地名学·科学篇》和《日本地名学·地图篇》。
我国对地名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记载了极其丰富的地名资料。在二十四部正史中含地理志的有十六部,含民族传记的有二十二部,记载了大量的汉语和非汉语地名。正史中最早的一部是班固(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其中就提到了一百零三个郡国、一千三百一十四个县邑、三十二个道、二百四十一个侯国,涉及到的旧名、山名、水名等共四千多个,并对部分地名的命名原因、名称演变作了说明。如该书京兆尹下的华阴县条内就载有:“故阴晋,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更名宁秦,高帝八年(前I99年)更名华阴。太华山在南。”
我国有大量的地方志书,如北魏郦道元(496—527)的《水经注》中,记述的地名达二万条左右,有语源解释的达二千三百多条(参见陈桥驿《论我国地名学及其发展》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一辑,1981年)。再如唐代《元和郡县志》、宋代《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和《太平御览》、清代《读史方舆纪要》《嘉庆一统志》等都是有关地名研究的重要典籍。在这些典籍中有的还对地名命名的原则有所论述,如《谷梁传》中就有“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之说。《汉官仪》中还对秦汉时代郡名的命名归纳了六条原则:“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或以山陵:太山、山阳是也;或以川原:西河、河东是也;或以所出:金城之下得金,酒泉之味如酒,豫章樟树生庭,雁门雁之所育是也;或以号令:禹合诸侯,大计东冶之山,因名会稽是也”。
在各种字书、韵书如汉代的《释名》《说文解字》、宋代的《广韵》和《增韵》中,都有不少地名用字,对字音、字义都有详细的解释。
我国还绘制有大量地图。如明代罗洪先(1504—1564)的《广舆图》,清代的《皇舆全图》(约1761年)和《钦定皇舆西域图志》(1782年),特别是清代以来的各种实测地图以及以这些实测资料为基础编成的,《中华民国新地图》(申报馆1934年出版)等图集,都在大范围内表示了相对位置比较精确的数量可观的地名。
1763年由傅恒等人编成的《西域同文志》中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名用满文、汉文、蒙文、藏文、特忒蒙文和回文等六种文字编成对照表,用汉字注音、释义,是一本多种文字对照的地名工具书。
李兆洛(1769—1841)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刘钧仁的《中国地名大辞典》(1930),臧励龢等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0)等地名辞书,对地名读音、所指位置、地名演变以及一地多名、同名异地等都有程度不同的解释。
我国地名学研究大致可分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以前是以地名记述和地名考证为主的阶段。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用地名学受到了重视。新华通讯社、地图出版社曾先后制订了部分外国语地名译音表,1959年国家测绘总局科学研究所设立了地名研究室,主要负责研究地图绘制中的外国地名和我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科学译写以及中国地名罗马字母规范拼写的问题。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先后制订了英语等六个语种的地名译音规则,并制订了蒙古语等十多种少数民族语的地名译音规则。1981年曾世英的《中国地名拼写法的研究》一书,对中国地名罗马化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1975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历史地名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1977年成立了国家地名管理机构——中国地名委员会,随后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地名普查,已搜集到数以百万计的地名资料。与此同时,把地名作为整体,对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探讨和论述日益增多。目前除了在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测绘学、民族学等杂志上发表有关地名的文章以外,全国发行的专业地名杂志已有《地名知识》《内蒙古地名》和《地名丛刊》。1982年起北京师范学院还开设了地名学讲座。我国地名学研究正处于综合性的研究阶段。
基本内容和方法
地名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因为它所研究的对象——地名本身是一个多面体。尽管研究的内容纷繁,但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基本方面。
1.语言方面。地名是名称,是语言词汇的一部分。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一定社会时代的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就是说,语言的内容可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基本面貌。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同样具有这种反映作用,并且必然地要遵循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地名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词汇学、词源学、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方言学等有密切关系,并经常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和论据。语言,像文化一样是由不同年代的各种因素组合成的。作为语言一部分的地名可以帮助考订文化因素的年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用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地名问题,是地名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语言是有民族性的,它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地名研究,对探索民族兴衰、迁徙、心理、习俗、信仰等民族学和民俗学问题可提供宝贵的资料。
不同民族语之间地名的传播要经过转译。在科学的语言分析基础上做好地名转译的规范化工作,对当今族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已被许多国家列为课题。
2.地理方面。地名是语词的一部分,但又不是一般语词,而是个体地理实体的指称。地名不仅指明了特定地理实体的空问位置,反映了地理概念,而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对古地名的位置进行考证,以及利用地名推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的原始地理景观,对研究区域开发历史和地理演变(如海岸、河道、湖泊、植被、经济等)都是地名学研究在地理方面的课题。在研究聚落起源方面,地名资料很有价值。对地方性地理通名的研究,有助于对当地特殊地理景观的认识。
3.历史方面。地名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地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保留较多的古语成分,从而使地名在说明历史问题时,能起到像古钱和化石一样的作用。地名的时代性为划分地名的年代层序提供了依据,对研究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地名学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错或合成一体的。地名学在历史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是研究与地名有关的语言现象和地理现象随时间的演变,它本是语言方面和地理方面的一部分。而地名学在地理方面的研究除了探讨地名与地理景观的关系外,也包括研究地名中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空间关系的内容。
当前,地名学研究大致上有研究地名基本原理的昔通地名学,包括研究地名的本质和功能、地名产生、发展和分布的普遍性规律等。有研究一定区域内地名系统和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区域地名学。有研究个体地名的地名考证学。有研究地名读音、书写和译写标准化等内容的实用地名学等分科。
地名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除了采用(尤其是综合的)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的方法以外,还采用地图分析法来研究地名的空间关系。用数学统计法来研究不同类型的地名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用实地调查法解决文献中的疑难问题,搜集地名的地方读音、方言词意、民间词源传说等。
学科性质
地名学的学科性质目前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地名是语言现象,他们把地名学纳入专名学(Onomastics)的研究范畴。而专名学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地名是地方的指称,能帮动说明地理现象,应属地理学的分支。有些学者认为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应属历史学的分支或者认为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还有的学者认为地名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应属文化人类学的分支。
考虑到地名学有自己的特殊研究对象——地名,虽然地名与语言、地理、历史、民族、民俗、测绘、考古等多种学科有关,但它不是单纯地依靠某一有关学科的资料和方法就能取效的,它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法而有别于其他学科。因此我们认为地名学应是一门多种学科有关的独立的学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