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们的历史观,这可以从恩格斯的四段话中得到有力的佐证。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45页。后注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引均为2009年版)他在《反杜林论》中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13页)他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601页)他还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的注释中指出:马克思和他形成的历史观“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14页)《宣言》所体现的历史观,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宣言》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于资产阶级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
《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纲领,其主旨是要揭示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阐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上书,第43页)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在《宣言》中充分说明了资产阶级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宣言》首先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然后提出了一个判断:“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比如,“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同上书,第33-36页)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是相对于封建社会、中世纪的封建地主和僧侣集团而言的。他们认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必须被炸毁。”(同上书,第36页)所以,他们在肯定资产阶级历史作用之后接着说:“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同上书,第37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在取代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和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资产阶级社会进一步发展后的历史局限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深刻体现。
二、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专门论述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他说:“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同上书,第9页)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资产阶级社会取代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时,确实是从“经济生产”的变化说起的,他们说:“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同上书,第32-33页)在讲到资产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危机时,他们说:“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同上书,第37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运用他们的历史观,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深刻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文本中,以及后来的序言和注释中,反复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第三章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说:“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同上书,第63页)这里所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是在缺乏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甚至还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背景下的想法,因此不可能是科学的。
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同上书,第5页)这段话提到的第二章末尾的革命措施,总共有十条,而且《宣言》原本在十条之前就有一句话:“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同上书,第52页)马克思恩格斯接着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同上书,第5-6页)他们还说:《宣言》中“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同上书,第6页)
《宣言》中注重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鲜明体现。这与此前马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四、关于阶级斗争的历史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同上书,第31页)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之前打了个括号,括号内写上了“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同上书,第9页)实际上是加了一个前提。恩格斯还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个注:“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同上书,第31页)这实际上是对“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判断进行了完善。
这一修改具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在史前史、成文史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有一个社会形态叫原始社会(原始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二是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恩格斯在1877年所写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就阶级斗争的历史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他沿用了《宣言》的说法,指出:“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只是因为在人类发展的以前一切阶段上,生产还很不发达。”到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至少在最先进的国家里”,“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只等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去掌握它,以便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分配和管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59-460页)恩格斯所说的“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掌握的“这样一种制度”,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由此可见,恩格斯通过注释和文章对《宣言》中所讲的阶级斗争,作出了历史性界定。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而不是人类历史的全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从属于这一理论的。
五、关于俄国农村公社
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8页)十月革命的胜利也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生涯中,虽然重点关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始终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宣言》发表前后,他们的观点是东方社会要从属于文明的西方。到了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他们对东方社会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同上书,第612页)二是关注亚细亚生产方式。到了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他们高度关注俄国农村公社。晚年,马克思在《给杂志编辑部的信》中说:如果俄国继续通过农奴制改革走向资本主义,“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64页)
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以俄国为例的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如同他们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深刻体现。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宣言》贯穿和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础的思想方法,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集中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发的生机。今天,仍然指引着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太旧了、太老了的观点,至少是对科学与真理的漠视。今天我们重温《宣言》这部经典,深刻领悟其中的历史观,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