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回望8年抗战史,有太多的伤痛和血泪,也有很多的启示与经验。在此向晚报读者推荐以下几部抗战主题的图书,书作者既有抗日将领、英烈的后代,也有军事名家现役将领。
□本报记者 黄蓥
《精神》反思中华历史文化
“杨靖宇将军生前和死后都让日军极其敬畏。他陷入绝境后,日军派叛徒向他劝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至今在天地间回响。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流了眼泪,长时间默默无语……岸谷隆一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研究越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越大。最后,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自杀。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这是刘亚洲新作《精神》中的一段话。
30年前,刘亚洲就曾以军事题材报告文学闻名遐迩,经典篇目如《恶魔导演的战争》、《那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刘亚洲又在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上深入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如《大国策》、《西部论》、《金门战役检讨》、《大战略观》等,据说美国五角大楼自2005年以来,已召开过数次研讨刘亚洲著作的会议。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精神》收录了刘亚洲近年来部分发表过、部分未公开发表过的经典文章,其中的《精神》、《甲午国殇》等在新华社《参考消息》刊发时曾在海内外引起过轰动及反响。
《抗日战争》第二卷首发
前不久军旅作家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一卷出版后,在社会上引发反响。近日该书第二卷在上海首发。《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的写作长达六年。王树增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抗日战争》全景式地记叙了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抗日战争》的第三卷也即将出版。
《父辈的抗战》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30多位著名抗日将领、英烈、社会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后代,深情撰文回忆70年前父辈们的抗日故事,结集成《父辈的抗战》。书中收录了聂荣臻、耿飚、贺龙、刘伯承、秦基伟、徐向前等30多位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后人亲自讲述老一辈的光荣岁月。书中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在回忆父亲中提及:人们眼中的父亲(刘伯承)是一个军事天才,是家喻户晓的常胜将军,“百团大战”之后,冈村宁次在其日记里写道:“我们以65%以上的兵力对付共产党,以35%的兵力对付国民党”;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回忆:“八路军是神兵,贺龙是活龙。从此,八路军120师威名远扬”;杨成武将军之子杨东胜讲述“黄土岭战斗,父亲(杨成武)一举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震惊中外”;秦基伟将军之子秦天写道:“太行山是英雄山,抗日烽火遍地燃;到处展开游击战,打得鬼子丧了胆。现在到晋中,70岁以上的老人,许多人还知道八路军有个秦(秦基伟)司令”……全书史料详实,作者权威,引人入胜。
抗战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是抗战中一段鲜为人知而又不该被忘却的历史!林少川撰写的《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通过48位亲历者的口述,记录了抗战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当时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被封锁,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便成为战时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国际大通道,也是当时维系抗战的生命线。在祖国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和技术修理人员之际,南洋各地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和技术修理人员,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先后分九批回国投身抗战。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了50多万吨军需物资、1万5千多辆汽车和其他无法准确统计的战备物资。为了保障这条抗战命脉的畅通,“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有1000多人永远地长眠在了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