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籍,由安徽孙氏家族2016年发起编纂,历时六年,初稿修订7次,六年中,每年都要集中全体撰写人员和顾问,参与讨论与修订。2023年2月12日公开发行以来,社会反响很好。这是安徽学术界的一枚新葩,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枚硕果,值得称赞。
我很荣幸,应邀担任编纂这部书籍的众多顾问之一,自始至终,参与了每年的书稿讨论,包含初期的制定编纂《大纲》和《凡例》的讨论。
《安徽孙氏文化》(已经出版的两卷),计划继续编纂第三卷、第四卷……参与编纂、出版以及工作人员,多达数十人。编纂内容,遍及安徽境内各地,包含孙氏人口统计、祠庙、村庄等,都下了很大功夫。关于这部书,有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新型地域姓氏文化史
“新型地域姓氏文化史”,这是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评价。戴逸先生为这部著作撰写了《序言》。戴逸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思想更为多元,姓氏文化表现出了新时期新的文化内涵。”为此,他充分肯定“安徽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历时四年,编撰了《安徽孙氏文化》。”上述戴逸先生所云,即出自《安徽孙氏文化》扉页戴逸先生《序言》。
这部著作,由戴逸先生的关门弟子翁飞博士和淮南学者孙治安先生共同领衔,携手数十名安徽孙氏学人,共同编撰。全书厚重,多达115万言。
《安徽孙氏文化》,之所以被戴逸先生称之为“新型地域文化史”,核心意义就是创新了姓氏文化史体例,形成独特的《安徽孙氏文化》,不同于谱牒,也不同一般志书。梳理了孙氏支脉在安徽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总结了安徽地区从古至今的孙氏先人活动的历史线索。任何历史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从而看到安徽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规律。
安徽建省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虽然建置较晚,其区域内的很多历史都直接与中华民族的的形成、发展密切联系,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发萌的历史,通过“安徽孙氏家族”的历史发展,见微而知著,变得形象具体,有人物、有故事,有血有肉地揭示了孙氏家族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基本面貌,进而从家族发展的视角,揭示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规律。
其二,亮点很多
《安徽孙氏文化》,内容方面有很多亮点。孙武、孙膑后裔迁徙安徽地区的脉络;三国时期孙氏家族在安徽境内兴起、发展,挖掘了全省各地《孙氏家谱》资料,梳理了孙坚、孙策、孙权等直系后裔在安徽历代的活动;清末孙氏家族杰出人物孙家鼐领衔创办京师大学堂,发展为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其领袖人物陈独秀,曾经亲往寿州游学,拜访孙家鼐。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彰显了安徽孙氏家族的优秀性和先进性。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安徽孙氏家族古今面貌;反映了安徽孙氏家族的源流;反映了安徽境内孙氏家族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反映了安徽境内各个地区孙氏家族的主体活动。
其三,学术性强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宋代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言:“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卒读《安徽孙氏文化》全书,可直接透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尊卑贵贱、伦理道德、祖先崇拜、宗族制度等,从而,成为解码中国古代社会构造的有血有肉的铜镜。
《安徽孙氏文化》编撰者,十分重视学术性。编撰的主力成员是孙氏学人,同时虚心聘请社会上良好学术团体,藉以学术帮助。以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主导,另外邀请十数名历史学、文献学、军事学、政治学的专家学者指导,参与讨论大纲、体例,指导如何蒐集资料,如何进行田野考查,例如孙氏祠堂、墓碑、崖刻以及全省各地宗祠、家谱,凡此等等,对于本书编纂,在学术上不可或缺。这部书从结构到内容,体例到资料等,都得到很好的指导。
编撰过程,每一个章节,都分配相应专家参与初稿讨论,有很多专家学者亲自参与部分卷集撰写,不仅保证了《安徽孙氏文化》的编撰质量,也提升了这部志书的学术含量,增加了这部著作的信史价值。
章学诚《文史通义》指出:“志乃史体”,“志者,史之一隅也”。言简意赅交代了志和史之间的关系。梁启超在《地方的专史就是方志的变相》一文中指出:“方志,从前人不认为史,自经章氏提倡后,地位才逐渐提高。”从一个侧面也可见志与史的“依附”关系。另外还要承认,既然“志”属于“史”的范畴,那它当然具有史的特质,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章学诚还曾强调“志属信史”,亦即具有“信史”品质。
其四、信史和经世
《安徽孙氏文化》贵在于“信”,其“信史”的特质十分明显。资料是治史的重要依据。《安徽孙氏文化》编纂程序,是先蒐集资料,首先是各类历史文献记载,包含谱牒和安徽境内祠堂、祖庙、碑刻、崖刻、信笺、文集、墓志、墓碑等历史遗存文物。编纂体例上,注意收入重要的实物图片,如祠庙、墓碑、战争、水利遗址等。图文并茂。增加了信息密集度,也增加了可读性。编纂史志,收入图片,这是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提出的主张。这样可以增强历史文化的直观信息。
追求“信史”,最终目的在于经世。章学诚从不同方面论述过史学的独特价值和编纂方法,认为:“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他强调“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这为如何遵循史学规律,编好方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安徽孙氏文化》也有“志书”的特点。章学诚在考辨“志乃史体”之说时,提倡史志“同源异流”,认为:“传志之文,古无定体。”事实上,自“史汉”以后,“志与史同源,史与志异流”的趋势方逐步显现。“宋以前的方志,常详于地理而略于人文,内容详于记载山川形势、疆域沿革、土地物产、人口税赋等等。到了宋代,方志除了记载同于前代志书内容外,特详于人文历史方面。总体上说,章学诚关于史志“同源异流”观念,走出了理论上关键性的一步。“章氏的重大贡献在于,在建立史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参照史学理论建立了方志学理论体系。章氏提出了以史入志,用治史的理论要求,指导方志编纂,这是一大进步。其核心意义在于,突出治史“经世”的理念,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振兴乡村文化这一当前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服务。
其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安徽孙氏文化》一书,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当下,党中央号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踔厉奋发推行振兴乡村战略,《安徽孙氏文化》,是贴近基层城镇、乡村的故事。据统计,安徽孙氏人口达200多万,这次编撰《安徽孙氏文化》涉及安徽孙氏123个支系,安徽各地孙氏成员积极投入这一活动,带给基层孙氏民众的影响巨大,并将惠及孙氏子孙深远的影响。
2023年7月19日匆稿。
作者简介:周怀宇,《安徽孙氏文化》编委会顾问,第一卷第四集《家训家规》、第五集《字辈与家风习俗》指导专家。1946年出生,无为人,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高等院校历史学教学与研究,组织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 项,省部级项目 8 项。主编出版《廉吏传》《贪官传》《中华廉政文化·安徽卷》《安徽通史·隋唐五代史》,参与撰写《中国考试制度史文献选编》《安徽航运史》《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合肥通史》(第一卷)等 11 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现任安徽管子研究会副会长、合肥三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顾地方史研究,涉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皖江流域历史文化”“巢湖流域历史文化”“安徽历史人物与事件”“徽学”“国学”“四库学”等专题。在“管子研究”“徽州孝文化”“江淮楚文化”“三国时代魏吴史”“江淮考古有巢氏、涂山氏文献印证”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与诠释。
《安徽孙氏文化》发行部
订购服务咨询联络人:
执行主编孙治安,手机号:18355160558
副主编孙谋胜,手机号:13605646588
副主编孙怀侯,手机号:13865002116
副主编孙自俊,手机号:13856011469
【安徽孙氏文化】公众号
由《安徽孙氏文化》编委会主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