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周光友 (桐梓县第五中学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周光友 (桐梓县第五中学,贵州桐梓563200) 摘要:本文对如何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记 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对学生不 作要求)。平时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 力,历史考试时学生才可以取得较好成绩。 一 ,记忆能力的培养 1。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 次背上多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我要求学 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 考试前巩固一次。这样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 2。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记忆法。也要 求学生自己总结一些记忆法。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间 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于是我就要求学生 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 遍就能记住。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 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 破仑等。 3。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 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 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 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可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 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 约6个事件即可。同时记忆纲要也易于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 的关系。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 也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 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 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 习惯 1。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 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 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平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 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就要指导学生分 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 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 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 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 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

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应 该在教师举例说明后。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 基本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 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科试题也涉 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 记》,《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加深 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政治中的理论(如民族形成的 4个要素)可指导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考虑美利坚民族形成 的要素)。 4。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中国古代史中介绍战国时中 原地区可购到东南西北各方的出产品。引导学生不能孤立死 背,而要前联(春秋战国经济发展,交流增多),后联(为秦统一 奠定经济基础——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5。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是一次重要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而非无产阶级革 命范畴:"封建"最早涵义是"封邦建诸侯"。"革命"最早涵义是 "改朝换代"等。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相当重要。部分学生往往不会 闻。

三年级的中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参与讨论的新闻组 名。然后选择"回复新闻组"公开发表了自己在以下问题方面 的观点:从甲午战争的失败看科教兴国,如何看待日本修改历 史教科书事件,如何看待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反思甲午看 台海。并且对别人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修改。例如,在第一个问 题的"回复新闻组"中章扬同学提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 清政府不懂得如何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朱明同学提出"甲 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中国军人教育水平低,素质低":王远致 同学在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修改:"清政府没 有认识到科技和教育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世界依靠科技进 步而大步向前发展时,封建落后的中国被甩在了后面,任人宰 割。"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学生对甲午中13战争的失败原因就 有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校园网络环境下历 史自主学习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在校园网络环境中 师生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而且日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 迎。但是。应用校园网络自主学习历史还必须注意历史教师的 角色定位,并且要处理好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教师在 网络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应让校园网络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历史学科特点, 174 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 利开展,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1]靳玉乐[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M]。山东:石油 大学出版社。2002。 [4]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5]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 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梁瑞兵。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嬗变[J]。山西财经大 学(高等教育版),2006,(4)。 [7]何雪珍。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优点[J]。 广西教育,2005,(7)。 [8]李英顺,钟伟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模式的 建构与实践[J]。中小学电教,2006,(7)。 [9]庄岩青。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J]。福建教育学 院,2006,(8)。 紧扣历史教材,加大对经济发展原因内容方面的复习 龙菊芳 (广西高峰林场中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本文采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高中历史教材中 涉及的经济发展原因进行研究,旨在帮助高三学生能更有效 地对经济发展原因进行复习,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经济发展原因 历史科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济史。

而在经济史的考 查中又常常涉及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从中得到的启示等。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是各不相同 的,很多学生会觉得多而乱,但是只要我们在复习中注意总结 规律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环境, 技术,市场,政策,资金,劳动力,资源。 其次,高中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 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讲述了中国从先秦时期到清朝前期的历 史,中国古代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近现代史则讲述了 1840年鸦片战争N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是中国由传统农业 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而世界近现史则讲述了资 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及世 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在分析古代经济及近现代经济发展 原因时的侧重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中国古代史中,对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我们主要从环境, 政策,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汉朝,隋唐,元明清;魏晋南北朝时 期,南朝相对安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二)统治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统治者对土地 政策,赋税政策的调整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如西汉初期汉 ,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 高祖,汉文帝发展,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太宗轻徭薄 赋,劝课农桑,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这为后来"开元盛世" 的出现做了准备;清朝的更名田,地丁银等都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 (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它包括生产技术的 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引进等。 如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已经会用绿肥和粪肥,战圜时期的都江 堰,郑国渠,唐朝的曲辕犁,筒车,宋朝引进占城稻,明朝引进 玉米等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经济的交流带来双赢的效果。它包括:1。中外经济交 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繁荣。如隋唐时期,宋元时期频繁的对外 贸易扩大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我国手工业生产技 术的进步及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繁荣。2。国内各民族问的交 流既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又使中原地区得到了发展。 (五)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中要害。我在平日教学中 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 面人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 事。

若学生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 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 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 然不行;用现在中学生就掌握对数和三角函数去和祖冲之推 算出圆周率比较,以为祖冲之不伟大当然错误。教师若平日注 重强调和潜移默化地要求学生历史地分析。学生就会有一副 历史的目光。 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里并不是套用极左时期的"阶级 斗争为纲",而是弓l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站在人民的 立场上,即注意人民性问题。例如,在讲解"地主阶级或资产 阶级代表人物的改革或政策调整有利于当时人民生活和国 家的发展"时,就应肯定,前苏联牺牲波兰人民利益与德国法 西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应否定。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 民力就应否定,而主持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台湾就应 肯定。 3。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 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 充分提取有效信息。解问答题学生则要逐字逐句。默读三 遍,找出关键词,列好提纲,绝不能瞅上一眼。草率答题,否 则就有可能把"俄国"答成"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答 成"二次革命",把"近代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共4次)误为 "法国大革命"(1次)等。

又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 有:"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 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不认真分析就会在理解 上出现偏差,误认为"1648年革命不是英国革命",而实际上 正是英国革命。马克思的意思是强调英国,法国革命的重大 影响。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 相当重要。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 生的应变能力 1。培养的学生扩散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多思考相关问题。 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主张。我弓l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 势,影响及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再如,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 洲强国,摆脱民族危机,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明治维新,甲 午战争,垄断形成,《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瓜分狂潮,英日同 盟,日俄战争等,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应 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学生确定所给试题的时间, 地点,人物,类别(政治,经济,文化或原因,性质,影响等),答 题技术性要求(如对比,分析,归纳,叙述,引用原文等),我再 加以补充。

经常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学生的审清 题意能力。要求学生即使不会回答。也不浪费时间:若乱答一 气,一分不得,却花了不少时间。 3。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如证明书上所给的结论对于"自 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教师应引导学 生考虑:"革命面目新在何处?能否用中共成立前后各3O年的 史实证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你又如何证明?"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240-262。 [2]哈科夫。一切从童年开始[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7:2—25。 [3]叶一舵。心理学教程[M]。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46—79 175

上一篇: 那么,南京都有哪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古迹,值得探寻呢?
下一篇: 月球南极探索揭开谜底:巨大地下物体究竟是外星人的遗迹还是地球自然的奇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