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在图书馆时,看到满书柜的关于历史的书籍,你有没有像我这样的疑问,历史都已经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一遍遍的去研究它?
前车之鉴
提出这一个问题,我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
什么是前车之鉴呢?
吕思勉:从前的人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大家认为好的,我们可奉以为法,照着他做;失败的,大家认为坏的,我们当引以为戒,不照着他做。姑无论成功失败,不尽由于做法的好坏;众人所谓好坏,不足以为准;即置二者于弗论,世事亦安有真相同的?执着相同的方法,去应付不同的事情,哪有不失败之理?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研究学习历史可以使民族发展少走弯路,发扬优秀传统。
唐太宗
历史成就了现在的我们,但同时它也束缚着我们。我们过去的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加高效,但也会让我们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不会存在什么变化,我们被我们的经验和历史遮住了眼睛。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从改写历史入手,从而使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不管你是希望工人发动全体罢工、女性掌控自主权,还是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站起来要求政治权利,第一步都是重述他们的历史。
《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不变。过去曾经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所以,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非洲裔美国人才要永远记住奴隶贸易的恐怖。
他们的目的不是要延续过去,而是要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所以,历史不是罗列史料,而是不停摆脱“旧习”——《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斯塔夫里阿诺斯
或者说,历史使我们自由。
对于当下的问题,或是想象中的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不能指望从历史当中获得明确的答案。历史不像物理或化学那样,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的行为很难准确预测。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认为历史揭示不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用心探寻有意义的模式,并以娴熟的手段和负责的态度开展研究,就能使历史成为一门有用的学科。历史的用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提供一个考察过去和现在的框架。
最后,历史不是预言,但却也不单单是记述史实。人们经常认为,通过罗列史实,史实就会不证自明。这种观点不可取,罗列史实并不能说明史实。我们今天所要承担的任务,不是继续积累更多史料,而是阐释我们早已掌握的大量信息。
这就引出了历史学的一个特征:不同见解的共存。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学家来一遍遍的阐释。不同见解的价值在于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而所得出的结果往往仅是一个时期结论。这正是历史学研究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且有着无限的认识空间与可能。
Take nothing you believe in, for granted.
不要认为你所相信的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无论是其整体还是个人,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很多人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处于失忆状态,所以一直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重说中国现代史》张鸣
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它的昨天,才能知道它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
习近平: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
民族安身关键在人,所以,学习历史对于国家来说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我们现在注重历史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如何从黄河岸边的一个部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坚韧不拔地一路走来,增强对祖国民族的自信心,使我们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对这个国家没了信心,那这个国家就意味着快完了。
学史使人明智
这句话曾经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说过一次,我个人比较赞同。
学史,你会触碰到各种人的生平经历。像演员一样,你有理由去体会各种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想法,从而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俯瞰现实。有时候,人会变得更宽容,理解各方的不易,明白各方不得不如此的处境之后做出理性决断。我认为,宽容,就是大智慧。
当然,还有自己的心态。
人的短暂一生里,所见到的大多是悲惨和苦难,是卑劣和失望,为了对人性、对人类的前途保持信心,所以必须读历史。——罗伯特·李
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是令人失望的现实,很多人最终怀着对社会、对国家的遗憾而终。但是,我们自以为所遇到的社会的黑暗,根本不会在史书上有一点记录。反而当我们用跨越千年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历史其实是在不断进步的,于是我们便有理由去热爱当下。我们称之为乐观。
总结为就是,学习历史,会让目光变得远大,思维变得跳跃而丰富,个人的修养得到提升。
因为兴趣
科学家为什么要努力地去研究自然规律,运动员为什么要拼命取得成绩为国争光,老师为什么要不辞辛苦教书育人。因为他们喜爱,才去选择这个职业。我相信,因为兴趣,才会有精罗、德棍、苏修、国粉等等这些人,才会有我下面这篇文章的激烈讨论。
才会为了一件历史事件而去不断地找证据,讲道理。
这就是人的个性,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
当然,关于为什么研究历史,也有很多说法,我上面列出的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对此事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出现更多。这又证实了历史学的特征之一:不同见解的存在
第一次写这么正经的文章,本人也不是很专业,有错误请大家谅解。
论证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