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 谈谈中国人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结合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谈谈中国人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符合当时的具体国情的。总的来说先是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相继失败,又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就宣传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义,后觉得行不通,改走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近中国近代史,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近代中国的发展使了解到马克思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结果还是失败的。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 其后,“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结果虽说是取得胜利,但其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
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 ,使普通的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在经济上也会使国内市场狭小,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量的壮大。 接下来看看以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实际上是由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们的主张常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发展又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以上几种中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由于还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因素,使它难有推广实行的机会。 以上三种模式基本上是除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之外最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那么让我们最后再看看马克思主义能否很好的改造中国呢? 1918年正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中国人民热切地渴望全面学习西方的时候。可是一战爆发了,它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生产力缺乏,民生困窘,资本主义制度顿时失去了原来耀眼的光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必须性。
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两个近几年很有影响的学派:“新启蒙”与“新儒家”,其中的“新儒家”试图通过中西社会文化本质差异性来分析近代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纲领还是很有启发的,因此可以试着先从文化层面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兼容性。 西方强调个人本位,自由意志,这显然与传统文化有很大抵触的,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却有天然的一致性,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去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都使它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所认可和接受:一,集体主义观念提倡的是社会本位主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相似的社会理想,对未来目标有一定的趋同性,天下大同与共产主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按需分配,消灭剥削与农民起义时提出的“等贵贱,军贫富”口号也有相似之处。 当然除却文化上的相融性,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了巨大的对具体国情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
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性最为坚定。这里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 一一回顾历史是为了说明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着,选择怎样的道路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它是不能脱离客观形势的全局、矛盾的焦点和当时把历史推向前进的关键所在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