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国际数学日|圆周率不只是个无理数,更是一部“有理”的数学史

国际数学日|圆周率不只是个无理数,更是一部“有理”的数学史

国际数学日|圆周率不只是个无理数,更是一部“有理”的数学史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四十届大会批准宣布,3月14日为“国际数学日”。国际数学日之所以定在3月14日,是因为“3.14”是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

2019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四十届大会批准宣布,3月14日为“国际数学日”。国际数学日之所以定在3月14日,是因为“3.14”是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因此很多人也把这篇天称为“国际圆周率日”。今天,我们也来凑个热闹,来聊一聊全世界圆周率背后的数学史。

01古埃及:化圆为方的金字塔

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人类一直在不断追寻圆周率真正的数值。

全世界的古文明,最晚从青铜时代就开始计算圆周率。成书于约公元前1650年的《莱因德纸草书》,是一部著名的古埃及数学书,书中第50题问到:「试求一个直径等于9的圆形,土地面积为多少?」而解答为:减掉直径的1/9并将它平方,换句话说,圆形面积等于64。用这个答案反推出当时认为的圆周率值约3.16。

然而奇怪的是,比这本书早大概900年建成的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却已经在工程设计中使用了更精确的圆周率数字数值:胡夫金字塔是现存最巨大的古建筑,约建于公元前2560年,原高度为146.59米,底座为边长230.37米的正方形。这样的建筑尺寸是否基于什么比例规则?要解开这个谜底必须回到古埃及的一种测量单位——肘尺(cubit,又称腕尺)。肘尺的长度以一位成年人手肘到中指顶端的距离为基准,根据现今出土的埃及肘尺工具,它的长度约为52.35厘米。

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和底座边长这两个数字看似杂乱,但如果以肘尺表示则刚好是280和440肘尺这两个漂亮的整数单位。除整数单位之外,若将边长除以2倍塔高,正好就等于3.1416。因此,以金字塔高度为半径的圆周长,恰好等于正方形底座的周长,这可以说是周长版的「化圆为方」,实在精妙!

但有的学者怀疑,这个π/2的比例只是巧合,因为如前所述,古埃及人认知的圆周率是3.16。但也有学者认为,《莱因德纸草书》只是诸多古埃及数学文献之一,不排除埃及已有其他更准确的圆周率近似值。而且埃及人建造了数十座金字塔,如果我们退一步看一下其他金字塔,会发现它们的尺寸不同,但整体设计大致相似,底高比通常都接近圆周率,只不过没有胡夫金字塔那么精确。

大概于与埃及同时期的古巴伦人,也有了圆周率的认知。一块产于公元前1900年的巴比伦石匾,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25/8=3.125。而公元前800至600年成文的古印度宗教巨著《百道梵书》记载了圆周率等于分数339/108,约为3.139。然而这些显然都是粗略的生活经验值,并非严格推算的结果。

02古罗马:最后一刻,阿基米德只想着“圆”

公元前250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提出了第一种逼近圆周率的算法:阿基米德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接着他不断内接边数更多的正多边形,一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和22/7,并取它们的平均值3.141851为圆周率的近似值。

阿基米德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圆周率,甚至连死前都在计算。传说公元前212年,罗马大军攻入希腊时,阿基米德正跪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算圆周率。突然一名士兵冲过来,奉罗马将军之命要将他带走为罗马服务。结果沉浸在数学中的阿基米德,只是驱赶士兵说:“不要踩坏我画的圆”。这个罗马士兵大怒,不顾将军不准伤害学者的命令,杀向死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用鲜血染红了圆周率的历史,用生命捍卫了圆周率的尊严。后人为了纪念他对圆周率的杰出贡献,又称圆周率为“阿基米德常数”。

不过罗马也确实继承了古希腊的数学,公元150年前后,罗马的托勒密在阿基米德的基础上多算了一些,算出377/120约等于3.14167的近似值。罗马人偏爱圆形,今天意大利的著名古建罗马斗兽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圆形。

03古代中国:保持千年的最精确纪录

接着又过了100多年,中国人疾驰进入逼近圆周率的征途。其实,早在公元一世纪下半叶,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就提出了圆周率的粗略值为3。到了公元265年,南朝数学家刘徽又发明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约等于3927/1250=3.1416,精确到了小数点后4位。

刘徽的“割圆术”和阿基米德的迭代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一直计算到了圆内接96边形的情况。公元480年,祖冲之沿用刘徽的算法,计算了12288边形的面积,又推进到24576边形的面积,得出了355/113≈3.1415929这个密律,达到7位小数精度,这是一个绝大多数现在工业都用不到的精度——祖冲之保留保持圆周率最精确的世界记录长达1000年!

古代中国人对计算圆周率如此熟悉和擅长,自然也少不了在建筑中应用。各种圆形的古代建筑多如牛毛,从北京天坛到福建土楼不计其数,无不彰显着古人对圆周率的精确掌控。

云南红河州还有一座绰号“圆周率塔”的清道光年间所建的建水文笔塔。建水文笔塔通高31.4米。塔基四周边长也是31.4米,恰好与塔的高度相同。而这个数字又如此接近圆周率,让人不得不想到这是否是古人有意为之。不过有学者指出,道光年间还不使用现在的米制,而明朝一尺约合今31.1厘米,清朝一尺约合今32厘米,建水文笔塔的始建高度应当是100尺,即10丈,这或许才是塔高的本意。

不过,我国古建筑学者王南指出,中国现存的众多古塔中,有很多塔的高宽比都接近圆周率。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蕴藏了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精心设计。“天圆地方”的概念很早就在我国出现,是指测天量地的方法,“天圆”指测天须以“圆”的度数,即圆周率来计算,古谓“三天两地”的“三”指的即是圆周率近似值;“地方”指量地须以“方”来计算,“两地”即“方”,指边长乘以边长的计算法。

04不断刷新纪录!圆周率计算的“国际赛道”

说回到圆周率的计算,中国“选手”祖冲之保持记纪录千年,直到15世纪才有印度数学家马大哈瓦打破:他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10位。紧接着波斯天文学家吉亚斯丁又继承了他的算法,把精度推到了16位,达到了现代航天所需的最高精度。

印度数字数学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欧洲,明代传教士也把中国数学翻译介绍到了欧洲,欧洲数学从16世纪开始迅猛发展,掀起了圆周率不断突破的高潮。到1706年,英国数学家威廉·琼斯最先使用希腊字母π表示圆周率,紧接着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也开始用π表示圆周率。从此,π便成了圆周率的代名词。

(原标题:国际数学日|圆周率不只是个无理数,更是一部“有理”的数学史)

上一篇: 资讯|日常生活史研究未来前景可期
下一篇: 史上能背出圆周率的人最高记录是多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