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
探索精神镌刻在人类的基因中,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史。
大约6.5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寻找新的家园,这次组团远征,人类几乎将足迹印在了地球上每一块大陆、每一座海岛。
早期人类迁徙路线图,依据《Going global: How humans conquered the world/NewScientist》(未考虑最新研究)|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经过漫长的航行,成功抵达美洲开拓了新天地。
西班牙巴塞罗那哥伦布雕像| 图片来源@VCG
1909年和1911年,美国人罗伯特·皮尔里和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率领的团队经过艰苦行程,分别第一个到达北极点和南极点。
前往北极的破冰船 | 图片来源@VCG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成为首批成功登顶珠峰的人,揭开了地球上最高点的神秘面纱。
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 图片来源@wiki
地球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探索的需求,神秘的宇宙成为新的目标。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登月舱附近的月球表面行走| 图片来源@NASA
而现在,我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地球的姊妹星球——火星。
HiRISE相机拍摄的火星南部黑尔撞击坑(Hale crater)边缘附近的沟壑| 图片来源@NASA
尽管困难重重,但面对星辰大海人类从未退缩。在1960年10月10日,人类进行了第一次尝试,苏联发射了探测器“火星1A”号,拉开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序幕。
2020年将是人类探索火星的第60个年头,届时将有四个火星探测任务齐聚。我国也将于明年在海南文昌发射火星探测器,此次任务由我国最高最胖最重的“胖五”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火箭承担。
此次探测将挑战一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个探测任务,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由海南文昌发射场总装大楼转移至101发射工位| 图片来源@wiki
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2020年?它有何特殊之处?
26个月
人类去往40万千米外的月球仅仅需要4天时间,然而地球和火星最近时也有5600万千米的距离,是地月距离的140倍,更别提两者相距最远时可达4亿千米。
地球、火星公转及距离关系示意图,黄色为太阳、蓝色为地球、红色为火星| 图片源自@NASA
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沿着地球和火星之间最短的距离,径直飞向火星,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火箭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地球的公转速度,沿着一条连接地球与火星的椭圆形轨道,把飞船“甩”到火星,这便是著名的“霍曼转移轨道”。
由德国科学家沃尔特·霍曼(Walter Hohmann)在1925年发现并命名的霍曼转移轨道| 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要想能够沿着这样的轨道飞行,需要等待地球、太阳的连线和火星、太阳的连线大约呈70°夹角,此时在地球上发射探测器才能保证顺利抵达火星轨道。
这样的时机被称为“发射窗口”,它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范围。对于火星来说,这个发射窗口每26个月才有一次,丢了这样的机会,就得再等两年零两个月。
而2020年,一个新的发射窗口即将出现,中国、美国、阿联酋、欧洲和俄罗斯已经纷纷摩拳擦掌,准备着各自的发射计划。
美国宇航局将于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概念图| 图片来源@NASA
那么明年会有怎样的困难在等着他们呢?
II
43%
要想知道明年会遇到怎样的艰辛,不妨看看历史上火星探测器的命运。到目前为止,人类共执行过44次无人火星探测任务,其中成功的有19次,成功率只有43%。
历史上的火星任务| 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1960年10月10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A”号,可惜因为故障,发射没多久就失败了,第一位勇士铩羽而归。
之后的几颗也都相继失败,直到4年后,美国发射的“水手4号”才成功飞掠火星。
水手4号拍摄的火星 | 图片来源@NASA
有了成功飞掠的经历,人类开始不再满足于火星“惊鸿一瞥”的身影,希望能够长时间、多角度地观察这颗红色星球,甚至是近距离亲密接触。
1971年5月19日、28日,苏联接连发射了两艘去往火星的飞船,分别携带着火星2号和火星3号着陆器。
火星3号,上方为着陆器| 图片来源@NASA
火星2号本来有望成为第一个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可惜时运不佳,它以每秒6千米的速度一头扎进了火星上的沙尘暴中,还没来得及传回数据,便已粉身碎骨。
全球性的火星沙尘暴前后对比| 图片来源@NASA
火星3号倒是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可惜十几秒后又被沙尘暴摧毁了通讯系统,这该死的沙尘暴!
4年后,美国在1975年发射了海盗1号和海盗2号两艘飞船,成功登陆了火星。劫后余生的海盗1号“心情极佳”,首先来了张“自拍”,向地球报了平安,表示已安全抵达且成像系统工作良好。
海盗1号对着自己的脚垫区域来了张局部自拍| 图片来源@NASA
随后,越来越多的图像传回地球,揭下了火星神秘的面纱。海盗1号和海盗2号俩兄弟在火星上并肩作战,对火星展开一系列研究。
火星地表的第一张彩色照片由海盗1号拍摄| 图片来源@NASA
但首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以后的一帆风顺,拓荒的道路注定是坎坷的。
1988年苏联实施了福波斯计划,一条从地面发送的错误指令导致福波斯1号失联,成功实施轨道环绕的福波斯2号也没能成功登陆火星。
1993年美国发射的火星观察者号进入轨道,但却由于推进剂泄露导致故障,无法与地球正常通信。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人类的积极性,而是让人愈挫愈勇。NASA决定更频繁地实施火星任务,在“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口号下,1996年接连发射了火星全球勘测者号、火星探路者号两颗探测器,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火星全球勘测者拍摄的火星北极极冠| 图片来源@NASA
两次成功的经历让NASA决定再发射两枚火星探测器——火星气候探测器和火星极地着陆器,用以研究火星气候变化历史。这一次没有像往常那么幸运,前者在火星大气层中解体,后者坠毁在火星表面。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德尔塔II型一次性运载火箭载着火星气候探测器升空| 图片来源@NASA
纵观历史上的火星探测任务,不少探测器都阵亡在“恐怖7分钟”。“恐怖7分钟”是NASA火星科学家的一种内部说法,探测器从大气层顶部降落,再急剧减速降落,到最后着陆火星表面,全程大约7分钟。
在这“恐怖7分钟”中,探测器需要全自动精准完成数千个步骤,在地球科学家发现探测器是否成功降落前,整个着陆过程就已经完成。
火星凤凰号着陆过程最后一步的想象图| 图片来源@NASA
去往火星的尝试就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功的交替中前行。
III
登陆火星
让探测器安全抵达火星表面,已是九死一生,但人类已经在为下一个阶段的探索做准备:亲自踏上火星。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希望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环绕火星的载人航天飞行。一些私人企业也宣布了自己的火星移民计划。
人类登陆火星想象图| 图片来源@VC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