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docx

1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历史学科 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 源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一单元第 1 课2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第 2 课3远古的传说第一单元第 3 课二、单元分析(一)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现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 的代表。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生活的状况。古老的神话传说直接反映了那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在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地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2一体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到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主要包括三课内容: 第 1 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 3 课 远古的传 说。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在一百多万年前, 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 的足迹, 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历史学家们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早期人类化石、遗址等的研究, 了解了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以及他们在进化过 程中的主要特点。原始的农耕生活。一万年前左右, 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 于是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其中, 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 和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成为原始农耕时期的典型代表。远古的传说。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人类进入到部落、部族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存在 许多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其后, 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首领。随着生产 力的不断提升,人类的智力、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三)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 初次系统学习历史, 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 对历史充满 探求的渴望, 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科素养需要培养。

特别是 对于史前时期这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 这些都需要教师的 引导。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北京人学习要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学习提示: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学习延伸: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2.文明的曙光学习要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学习提示: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3.先民的传说学习要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学习提示: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痕迹。(二)单元作业目标31.构建时空观念的思维。本单元作业设计从构建时空观的思维角度出发, 认识史前 时期,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道远古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群居 到氏族聚落再到部落联盟的过程。通过本单元作业的练习, 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 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初步构建时空观念的思维。2.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本单元知识是以“三大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 顶洞人)、“两大原始农耕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人文初祖”(炎 帝、黄帝) 和“一种制度”(禅让制) 为主线。

通过本单元作业的完成, 使学生知道历 史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并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帮助 学生初步掌握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3.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本单元作业设计以史料为依据,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追溯 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方式, 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叙述 历史或评价历史的历史解释的能力。4.形成唯物主义的史观。通过本单元作业的完成, 使学生认识到从生产力发展水平 来看, 古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演进到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生产力不断提升,人类的智力、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5.树立家国情怀的价值。本单元作业设计力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 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 族、对祖国的认同感。6.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通过开放 性、实践性的作业形式, 将课堂之外存在的生动的历史素材引入作业中, 引导学生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 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 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了解历史, 并学会由知识向 技能延伸, 由学习向运用拓展, 为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关键的能力和 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业以巩 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落实历 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 实现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结合本单元 的学习目标和学情, 分别设计三类作业: 课前预习作业、课后巩固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 作业。1.课前预习作业(时长大约 8 分钟)“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 是学生走进课堂的桥 梁和纽带, 也是学生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这类作业的设计, 是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4惯和提高预习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有效地学习。该部分作业形式主要为自主阅读 教材、梳理课文基础的历史知识。一般在新课开始之前布置给学生,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 对照作业要求完成知识点的梳理, 以初步感知本节课的重难点。预习后再听课, 学生对 于什么地方已学懂, 什么地方还不会, 已经心中有数。而且, 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预 习效果, 及时掌握到学生们普遍的疑问在哪里, 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 从 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该部分作业的评价方式为过程性自评。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评价卡”, 对自己的课 前预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评价结果可为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重要参考。自主学习评价卡得星标准自主学习评价☆☆☆我能认真阅读、圈划、找出关键信息,并全部完成知识点梳理。☆☆我能认真阅读、圈划,部分找出关键信息,基本完成知识点梳理。☆我能认真阅读课本。我能得2.课后巩固作业(时长大约 15-20 分钟)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学习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双减”背景下,课后作业的设计既要能减负提质,又要能激发不同层次 的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因此,作业的设计必须遵循层次性原则。形式上,针对不同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的不同,设计作业呈现不同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内容上,分为 基础类、提高类和综合能力类作业。基础类为必做题、提高类为选做题、综合能力类为 挑战题等,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能够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即既能保证学生 达到共同基础,又能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潜能得到挖掘,从而带动学生的进步。(1)基础类必做题该类作业设计的意图是检测学生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巩固和落实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服务。

作业形式为常规的选择题、判断、材料分析题为主。通过这类作业,教 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课堂中学习的效率,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这样,学生 就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 提高知识存储, 发展思维水平, 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该部分作业的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评价标准如下:5评价标准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作业正确率(A)A ≥85%85%>A ≥ 70%70%>A ≥60%AP ≥4949>P ≥42PA ≥ 70%70%>A ≥60%AA ≥ 70%70%>A ≥60%AA ≥ 70%70%>A ≥60%A

上一篇: 初中历史作业分层实践探索
下一篇: 《为什么是中国》: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中国近现代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