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文献阅读笔记 | 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历史

文献阅读笔记 | 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历史

文献阅读笔记 | 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历史一、人工智能的内涵“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提出,当时是为了与“控制论”这门学科进行区分,但其本意不是“人工的”的智能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提出,当时是为了与“控制论”这门学科进行区分,但其本意不是“人工的”的智能,而是“真正的”智能(王飞跃等,2021)。由于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性质,其学科基础包括哲学、数学、经济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工程、控制理论、控制论、语言学,实践应用范围较广。学者们还未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形成共识(陈凤仙,2022)。表1列示了部分学者给出的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的历史答案_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_人工智能历史研究报告

如上所述,不同学者从差异化的视角对人工智能的内涵进行界定,视角包括学科、技术、工程、机器等。虽然人工智能的定义还没有得到统一(曹静和周亚林,2020),但对人工智能技术有几点共识。

第一,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处于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和智慧程度,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徐鹏和徐向艺,2020):

一是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没有独立意识,不会基于自我意识来进行决策和执行任务,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智能。

二是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可以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并自主决策与执行任务;

三是超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与人类别无二致,完全拥有人类的自我意识,但是在计算能力和任务执行方面大大地超越了人类。

就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中看到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识别技术都是弱人工智能,何时迈进强人工智能与超人工智能阶段,还在讨论之中。

第二,人工智能是一项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GPT)。通用是指该技术可以应用或渗透到其他应用领域或者场所。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前三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便是人工智能技术。

第三,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基础层、技术层和与应用层。

基础层是人工智能的基座,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数据及算力资源;技术层是对数据及算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算法;应用层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与不同场景的融合。

人工智能历史研究报告_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_人工智能的历史答案

第四,人工智能具有四个技术—经济特征:渗透性(Pervasiveness) 、替代性(Substitution)、协同性(Cooperativeness/Synergy)和创造性(Creativeness)(蔡跃洲和陈楠,2019)。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起要追溯到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该会议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学科的开端。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经历过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这一阶段人工智能刚诞生,基于抽象数学推理的可编程数字计算机已经出现,符号主义快速崛起,但由于很多事物不能形式化表达,建立的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随着计算任务的复杂性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发展一度遇到瓶颈。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专家系统得到快速发展,数学模型有重大突破,但由于专家系统在知识获取、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开发成本高等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低谷期。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随着人工智能“三驾马车:算料、算力与算法”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正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具体而言,大数据的积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算料、理论的革新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的算法、超级计算的诞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计算能力。

笔者根据清华大学编制的《人工智能白皮书(2018)》中对人工智能历史的介绍,绘制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两落”,具体如图1所示。

人工智能历史研究报告_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_人工智能的历史答案

参考资料:1.Minsky M. Steps Towa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Proceedings of the IRE,1961,49(1):8~30.

2.陈凤仙.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2(02):142-158.

3.曹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01):103-115.

4.蔡跃洲,陈楠.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就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5):3-22.

5.徐鹏,徐向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与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20,36(01):122-129+238.

6.肖峰.人工智能与认识论的哲学互释:从认知分型到演进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20(06):49-71+205-206.

7.王烽权,江积海,王若瑾.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新电商拼多多案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07):48-63.

8.王欣,朱虹,姜帝,夏少昂,肖春曲.人工智能产品 “协助者”与“替代者”形象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21,30(4):1-27.

9.《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

10.《人工智能安全标准化白皮书(2019版) 》.

11.[美] 梅拉妮·米歇尔,王飞跃、李玉珂、王晓、张慧译,《AI 3.0》,2021,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以上为个人学习笔记,欢迎转发分享,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 关于推进淮安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前列的思考
下一篇: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7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ppt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