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封建统治者的自求运动。
戊戌变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不屈不饶的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
一、阶段特征
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
(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
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
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健全。
经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由于“左”的错误等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