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开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5页

开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5页

开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5页开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oc,开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虽然新一轮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开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虽然新一轮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但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该学科所处的地位,加之现在中考又是实行开卷考试,分值又不高,所以多数学校及学生对该学科不够重视,历史课改只流于形式,导致当前农村历史教育形势不容乐观,甚至令人堪忧!当前农村历史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一是人们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历史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二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片面追求升学率,加之中考是开卷考试,分值仅50分,所以在多数学校历史学科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三是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专业的历史老师,某些领导认识也有偏差,以为随便拉个老师出来都可上历史,不外乎是在书上勾勾画画而已;四是历史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责任感差;。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由于职业的使命,在此提出对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已十分必要。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历史学科是一门国粹。钱穆说过:“不要一笔抹杀历史,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帮助人们记忆,认同和传承人类文明,同时还要肩负着塑造新的历史任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更能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其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历史也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一,常言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能拓展人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其三,在实施国情教育的今天,鲜活的历史人物和素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该课题研究,探索开卷考试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改进,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对策,从而更好地优化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真正做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的中学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结合我县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策略的研究,以开卷考试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学生行为及心理特征为依据、建立一种开卷考试下历史教学中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模式;以中学历史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建立和谐,健康发展的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目标因素等多个角度提出农村中学历史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内容:1、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的历史课程开课情况调查分析;、2、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现状分析研究;3、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的历史老师、学生心理特征分析;5、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行为模式分析;6、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的历史老师教学理念及方式的转变;7、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方法系统研究;8、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模式系统研究;9、开卷考试背景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学生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可信、可靠的成果进行推广。

2、可操作性——课题实验与正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与学校的科研、教学计划相协调,研究的各个环节切实可行,简单、易操作。3、合作性——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完成该课题研究。4、求实性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搜集资料、数据,掌握充足的事实,确保研究过程可靠、准确。5、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学生自身主动地全面发展。(二)方法本课题在实验中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力求通过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达到最佳效果,主要以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运用个案法、数据统计法等。1、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等。在研究过程先制好调查试卷,进行分发,然后收集、整理、研究、得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2、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中已总结出的经验材料形成理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3、个案法——在该课题研究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学生,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进行研究,提出积极的教学对策,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4、数据统计法——把通过调查、实验等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找出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成因及今后的改进方法,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研究进程: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2012年7月—2014年7月)(一)准备阶段(2012年7月—12月)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2、做好研究方法的制定工作;3、组织课题开题,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落实目标、实施方案,并设计最终成果。(二)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4年6月)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对各个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在对三个学校历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学生行为和心理特征分析研究。3、对各个学校历史老师的学历结构、教学态度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4、对各个学校的开课情况进行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并分析研究。5、收集成套的教学资料,形成典型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三)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2、对实验作出全面总结,作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结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3、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六、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一)由县教委教研室牵头组织参与研究的历史教师培训;(二)预计产生以下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研究论文汇编;3、教学个案设计汇编;4、课堂实录;5、测查报告;6、教学反思汇编;7、各年级的主题检测汇编。七、保障措施为了加强对整个课题实验的调控与管理,使该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具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建立强有力的课题组领导班子。2、对课题组进行监督、分工、合作、有序进行。3、对每一阶段、每一方面的课题工作进程进行检查,保证课题达到预期目标。4、课题研究教师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步工作。

上一篇: 佳作欣赏:贾斯丞《 关于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
下一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