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例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例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2.历史名人:古代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人。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周忱,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周树人,笔名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周恩来,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国才,为了抗击敌人而牺牲的一名了不起的31军93师274团八连的战士。
3.现状:周姓人口总数占全部汉族人口姓氏的21%以上,排名第九,总数约为二千万到三千万。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周姓源远流长,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2.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周姓人才辈出:有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周树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西汉时期将军周亚夫……这真使我为姓周而感到骄傲。
3.周姓人口总数占全部汉族人口姓氏的21%以上,排名第九,总数约为二千万到三千万。
范文三
(三)关于书法艺术历史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学习汉字时都会接触到一些书法作品,我对这些书法作品特别感兴趣,这些书法作品都各有千秋,令人不禁拍手称赞,我想,书法艺术是如何来的呢?在历史的进程中,它又有些什么故事呢?
二、研究方法
(1)现场参观,通过书法展直观地了解它的历史。
(2)查阅图书,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故事,以及汉字从古至今的变化。
(3)网络搜索,搜索历史上书法名家的故事,欣赏名家书法的艺术之美。
三、资料整理
(1)汉字起源 传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
(2)汉字字体的变化、 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流变。
(3)书法字体的书写规律特点 “永”字八法。
(4)历史上书法名家 李斯、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苏轼等。
四、研究结论
(1)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我国书法艺术开始于甲骨文,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
(2)中国书法字体各有千秋,如金文天真拙朴,小篆瘦劲挺拔,隶书平整方正,楷书端庄稳健,草书笔画连绵。
(3)书法艺术家名人辈出。有柳公权、苏轼、怀素、颜真卿等。
范文四
(四)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发现街头有很多错别字,所以大家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于是,我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误用繁体字等。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出现的错别字,如,将“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写字人没有查证就随意使用汉字。
2.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3.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1.成立一个“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街头错别字的危害,提高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范文五
(五)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但我对汉字发展演变知之甚少。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我对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对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字体的演变。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汉字的自然流变。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汉字起源及演变汉字最早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演变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网络汉字的自然流变包括结构、读音、字义、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等,历史上还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
2.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者都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魏晋以后有了楷书,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自然流变。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和字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以《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表为标准,规范使用汉字。
范文六
(六)关于本班用字不规范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即使到了五年级,我们班同学的作文本上仍旧会出现不少错别字,一篇好的作文也常常因为错别字而频频扣分。哪些字是大家容易经常写错的?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写错别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调查了同学们的作文本。
二、研究方法
1.收集全班23名同学作文本中的错别字。
2.查阅《新华字典》确定错别字的字形。
3.询问同学写错字的原因。
三、资料整理
我们一共调查了92篇习作,共约52000字,其中有65篇作文没有错别字,占全部习作的70.65%;有27篇作文含有错别字,占全部习作的29.35%;总体出现错别字的概率是1.60%,出现错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汉字结构复杂,笔画差别较小,多一笔或少一笔字形与字义就会改变,如:把“龙”字写成“尤”,把“土”字写成“士”。
2.汉字中同音字与形近字较多,容易把相同读音的字或形状相近的字写错,如:“的、地、得”“像、象”的区分等。
3.提笔忘字。部分同学一到写字的时候就卡壳,拿起笔就停下了:这个字怎么写来着?部首是什么?有些同学可能会直接查阅字典,可有些同学就会瞎写一通,甚至自己造一个字。
4.广告中出现的“错别字”。其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喜欢,所以特意用谐音来命名,但现在用谐音命名的广告越来越多,如:“依依布舍”“唯衣”“新食代”……这种广告数不胜数,有时孩子们会被误导,混淆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四、 研究结论
1.汉字差别较小,需要专心写好每一个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书写习惯,写字时不要连笔,写完后反复检查是否书写正确。
2.汉字中的形近字与同音字可查阅字典,明确每个字的主要意思,养成一次性写对的习惯。
3.提笔忘字可能是因为对字义不理解、对字形的了解不够深,自己造字是不好的习惯,主要是学习态度不佳以及对汉字理解不够的原因,需要反复加深对汉字的认知。
4.广告中的错别字主要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虽然标题新颖,却容易误导他人,建议正确书写汉字,避免孩子们混淆正确字形。
5.调查反思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把祖国的文化与传统传承下去!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