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队
职称:教授
专业:中国史
研究领域:历史地理学、徽学、文化遗产
电子邮箱:wkd0526@163.com
-------------------------
教育与工作经历(Education and Career)
·1999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6年9月—2009年7月,就读于暨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9年7月获聘安徽大学历史系讲师。
·2012年9月担任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
·2012年12月获聘安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13年7月至8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短期交流。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Prof.Szonyi)教授)
·2016年10月担任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8年12月获聘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2019年5月起任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
科研项目(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1.“历史地理学视阈下的徽州佛教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
2.“明清皖南佛教地理研究”,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主持。
3.“徽州古旧地图整理与研究(960-1911)”,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主持。
4.“清代皖人游记辑录与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主持。
5.“明代徽州宗教地理研究”,安徽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主持。
6.“徽州传统村落资料的历史地理学数据化研究”,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研究项目,主持。
7.“明代淮河中游地区城市体系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主持。
8.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主持。
9.“安徽省志·外事侨务志(1986-2005)”编纂,安徽省外事侨务办公室项目,主持。
10.“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
11.“徽州古代宗教文献收集与整理”,安徽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主持。
-------------------------
学术论著(Academic Works)
1.论文
(1)《从地理文献看明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
(2)《南方开发与中外交通——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地理》第22辑,2007年
(3)《试论明代地理类文献的发展》,《兰台世界》2007年第20期
(4)《<司马迁与中国地理>评介》,《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5)《由虚到实:唐宋以来川云贵交界区犬牙相入政区格局的形成》(第二作者),《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
(6)《新视角下的蒙古佛教史研究——评<明清之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7)《13~18世纪云贵川交界地区政区设置变化趋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1期
(8)《地理开放性对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社会发展的几点影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9)《先秦岭南不属古扬州辨》,《古籍研究》2009年卷
(10)《刘赞廷与康区近代方志编修》,《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3期
(11)《试论15~18世纪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以寺院为中心》,《中国藏学》2010年第4期
(12)《试论地理环境对藏传佛教的影响》,《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3)《略谈目前淮河流域经济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皖北崛起与淮河文化——“第五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14)《试论历史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在康区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
(15)《探寻淮河流域社会生态衰变的症结——马俊亚著<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评介》,《中国农史》2011年第4期
(16)《试论历史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及其寺院空间分布》,《历史地理》第25辑,2011年
(17)《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安徽史学》2011年第5期
(18)《谈安徽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书育人》2011年第6期
(19)《试论寿县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兼论当前寿县城市文化定位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0)《清代黄淮平原东部流民的规模与流向略论》(第一作者),《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四卷》,黄山书社2011年
(21)《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的划分及相关问题——以1949年的甘孜和昌都为例》,《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3期
(22)《地方性高校史地结合教育的探索——以<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课程为例》,《巢湖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3)《一部重要的断代行政区划地理著作——<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地理研究》2013年第12期
(24)《从政区设置看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边缘化历程——以13~18世纪的云贵川交界地区为例》,《江汉论坛》2014年第2期
(25)《任乃强的西南历史地理研究》,《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学》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26)《历史地理学视阈下九华佛教文化体系的建构——以寺院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5期
(27)《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图书馆论坛》2017年第2期
(28)《明代青弋江流域佛教系统初探——以寺院的时空分布为中心》(第一作者),《安徽史学》2017年第3期
(29)《数字人文与区域史研究:以徽学为例》,《江汉论坛》2017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8年第1期转载)
(30)明清黄山文化影响力的时空阐释:以《黄山志定本》为中心》(第一作者),《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31)《历史时期徽州王氏文献分布的可视化研究》(第一作者),《图书馆论坛》2018年第8期
(32)《谁的空间:明代徽州仰山佛教神圣空间的营造》(第一作者),《徽学》第十一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
2.著作
(1)《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出版图书,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2)《儒藏·史部·孔子言行类纂》(古籍整理,二人合作),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古籍整理,责任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
荣誉与获奖(Honor and Award)
1.入选安徽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1年
2.入选安徽大学首批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英才Ⅲ),2018年
3.论文《谁的空间:明代徽州仰山佛教神圣空间的营造》获“安徽省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三项课题”一等奖,安徽省社科联,2018年
-------------------------
学术职务(Academic Position)
安徽省徽学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黄山文化书院理事、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