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下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训练营”系列讲座第四十四讲在线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高毅应邀作了题为“法国史研究的四个理论基点”的学术报告。本场报告由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欧洲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负责人胡春春主持,近500余名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学员在线学习。
讲座伊始,高毅教授便开门见山地指出,法兰西文明研究的“四把钥匙”可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分别为:高端、典型、政治、文化。高毅教授特别强调,“文明”与“文化”常常可以互换,但仍存差异。文明侧重物质与理性,而文化侧重精神与非理性,因此文化无优劣,文明有高下。
随后,高毅教授用比较研究的方式,主要围绕“四把钥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来讲,首先是法兰西文明的“高端性”。高毅教授认为,法兰西文明的高端性源于法兰西民族特殊悠久的历史。与意大利文明、德意志文明和英国文明相比,法兰西文明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意大利文明因古罗马帝国的崩溃而断裂,加之法兰西文明所在古高卢地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意大利文明逊色于法兰西文明;日耳曼地区位于古罗马文明的边缘地带,受古罗马文明的影响相对有限;英国没有像法国一样经历过完整的奴隶社会。同时,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不列颠地区受法兰西文明的影响很微弱。因此,英国历史比法国短上千年。也正由于此,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得以发展。高毅教授分析指出,法兰西文明与盎撒文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论上的“大陆理性主义”(“大陆唯理主义”)VS“英伦经验主义”,伦理学上的“大陆集体主义”VS“盎撤个人主义”,社会学上的“平等主义”VS“自由主义”,政治学上的“左”VS“右”。
其次,法兰西文明的“典型性”。高毅教授讲道,法兰西文明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法兰西阶级斗争”的问题上,因为法兰西经历过经典意义上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跟英国、德国等主要欧洲国家相比,唯有法国的阶级斗争表现得最为清晰,所以法国能成为阶级斗争理论的萌生之地。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描述,依据的就是法国的历史。
再次,“政治”是法兰西文明的主轴。法兰西民族对政治有一种出于本能的迷恋,被公认为“政治民族”。高毅教授认为,法国人所心心念念的政治理想都是在“民族国家”这个政治框架内实现的。自12世纪起,法国卡佩王朝君主路易六世就开始与城市联盟压制贵族割据势力,远远走在西欧民族国家建设运动的前列。瓦卢瓦王朝的路易十一于15世纪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16世纪中叶胡格诺战争爆发,催生出伟大的政治思想家让·博丹。他倡导的主权国家观念和“国家政治世俗化”成为欧洲民族国家建设运动的终极指南。经过亨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接续努力,法国在17世纪末成为欧陆首强和欧洲民族国家建设运动的模范。高毅教授进一步指出,通晓了法国的政治史,不仅有助于理解法兰西文明,更有助于理解现代世界上许多政治现象。
最后,“文化”是法兰西文明的精髓。高毅教授强调,此处的“文化”专指高雅文化、精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涵盖文学艺术、人文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法兰西文明能傲视西方群雄的长项,法国一直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超级大国。在西方诸民族当中,法兰西民族最痴迷于文化生活。不同于英国人功利务实,注重物质经济利益,法兰西民族总显得轻经济而重文化。
在讲座结尾,高毅教授总结道,做法国史研究,要了解法兰西文明的四个基本特性:“高端性”是因为悠久的历史使法兰西文明拥有丰富的智慧,以及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法兰西文明是值得尊重的;“典型性”意味着研究法国历史有可能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虽然这种模式不能简单套用到任何其他民族的历史上,但终究能够对其他民族认识自己社会的演进趋势有一定指导意义;因为法国人公益心较强,既关心自己的国家建设,也关心人类的整体命运,法国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或现象其实都与这种政治关怀有关,紧扣“政治”来研究法国史,有助于发现其中隐含的各种内在逻辑;法国人对人文学术(包含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极端痴迷,因而在“人学”研究方面成就非凡,一直是西方文明当之无愧的领袖,尽管盎撒人在科技学术方面略胜一筹。事实证明研究“人”的学问要比研“物”的学问大一些,所以美利坚文明想取代法兰西文明的领袖地位,终究是做不到的。
讲座结束后,胡春春教授对高毅教授热情洋溢的报告表示感谢。高毅教授还分别就法国人重文化轻经济的特性、外来族裔对法兰西民族的冲击、中法革命在政治文化上的互动等问题与学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
文案
闫广,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