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教学设计
《船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以下3个主要概念: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本单元共七课,前五课围绕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内容,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演化特点。
最后两课让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一定性能标准的小船。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聚焦部分明确了研究对象是“船”,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关于船,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交流关于船的知识,并将“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我们还想研究的”内容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典型的船,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教材还进一步选取摇橹木船和轮船两类典型船,从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等方面比较不同;第三个活动研究独木舟如何稳定地负载物体,还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研讨部分,“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体会到技术变革在船的演化上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这两个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船的外型、结构和性能之间存在关联,为学生后续制作小船,开启研究船的历程进行了铺垫。这三个问题可以作为核心问题穿插在探索活动中,也可以在课堂最后用于梳理和总结提升。
【学情分析】
对于船这种交通工具,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他们能说出许多种船的名称,知道一些常见船的用途。然而,他们缺乏对船的历史的深入了解,不清楚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对船在行驶中如何保持稳定、减少阻力的方法认识模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
2.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稳定和水阻特性。
3.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难点: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型、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用课件出示船的图片: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输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提出聚焦问题:关于船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
引出船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唤醒学生对船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 交流关于船的知识
1.教师出示“关于船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小组内讨论,整理“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研究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用关键词表述即可。
2.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角度描述船,再梳理还想研究的问题,并用关键词将信息整理到班级记录表上。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前概念,学生集体交流,相互补充关于船的知识,填补部分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提高学习效率,为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索活动2 探索船的历史
1.请学生观看在船的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船只的图片或视频。谈话:船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船的历史。
2.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学生在充分发表观点的基础上,再来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关于“船的比较”记录表。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了解船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这些发展特征是推进单元后续学习的主线。
(三)探索活动3 探究独木舟
1.谈话:船行驶在水中,首先要保证稳定、不侧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让我们动手操作,继续研究船的稳定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1只独木舟,1盒钩码和1个水槽。
提示:关于独木舟的制作,我们可选择直径约5cm、长度约20cm的小杉木,用直径3.5cm的钻头开槽,这样制作出的独木舟可承载两至三个钩码。但木制独木舟成本高、制作过程繁琐,还有吸水性太强、容易开裂等缺点,建议采用注塑独木舟来完成本课的探究。
在动手操作前,请同学们先思考:可以怎样开展探究?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放钩码时要轻轻放,放置要均匀;做实验三次,取最大值。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我的独木舟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根据实验操作反思:在船中放置重物时,怎样才能做到保持稳定、不侧翻?独木舟在装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不难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船——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倾覆等缺点,让学生感知不断改进和完善独木舟的必要性。
5.设问:我们的独木舟船首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样形状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比较小?为什么?
6.出示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木船模型,比较不同,设计对比实验。
7.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总结实验方法,用演示实验验证预测或者播放视频《船首形状与阻力大小的关系》。
8.交流什么形状的船受到的阻力更小,讨论减小船在行驶中受到阻力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验证探究发现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有利于实现科学的“实践—总结—理论”探究过程。
三、研讨
1.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2.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3.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内容,这些问题也可以穿插在探索环节中。让学生围绕这些思考来确定研究任务,制订研究方案,最终得出探究结果。
四、拓展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相关信息,并简单介绍中国的船舶发展历史和现状。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我国的航空母舰,简单了解我国船舶的发展情况,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等资料?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