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史(宏观)就是人发挥主观能动对资源的发掘整合,完善人类社会的分工,提高资源使用量与利用率使其服务人类,延续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学文化经济宗教只是发展史的衍生物,当然没有它们的存在,也就谈不上发展。发展的实质告诉我们:
1.发展需要资源
2.资源是有限的(受勘探、开掘、能源转化等技术限制)
3.发展可以通过发掘资源,整合资源提高利用率解决(未来,人类社会分工会越来越明确,地区产业化会更加突出)
4.利用率是有阈值的(开源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人类发展史中资源发掘与利用的关键几个节点
>农耕文明 这阶段,人类的发展极为缓慢,发展史最长,总体原因受人类对宇宙认知(科学)的限制,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只能优先保证种族的繁衍延续。但就是在这缓慢的生产繁衍中,先贤开始总结并发现自然规律,萌发科学的火花,人类开始利用规律以获取更高的生产回报。这就是科学的萌芽,它不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它不高大上,最初只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产为人类的生存延续获取更大的可能性。
>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近千年缓慢发展的积累,终于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量变到质变),时代演变西方文化启蒙,科学思想的探索催动工业革命,带给人类发展以来从未有过的甜头,人类开始惊叹科学的力量,并决心将之发扬光大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工业革命掀起了对科学探究的狂潮,各项科学技术应运而生,科学俊杰走上神坛。在人类发展史中,工业革命的标志不仅仅只有生产力的大幅上涨,还有科学的涌现与技术的诞生,而这一切又给工业革命添了一把火。
>信息时代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生产力巨大的飞跃,在工业革命期间依靠技术人类开掘整合各种资源,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福利。为满足进一步的发展的需求,除了对资源开采使用量的增加外,人类对资源利用率也有更高的追求。(实际是被迫的,如果资源无限,就不用谈利用率)迫于有限的资源量,我们发现如果不提高利用率,而仅仅是通过不断开掘消耗资源或许难以到达下一个科技时代。因此为了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信息时代也应运而生(个人认为所谓不同时代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或被迫实现人类发展史中某个节点需求而产生的必然活动),信息时代加速了各个区域间的物质信息的交流,商人能更合理的调整商品价格和销售供应;工厂能根据信息反馈调整商品生产供需;政府能动态跟踪及时干预市场经济,社交在信息化中更为紧密,既方便了文化知识科技的传播,也提升了对生活工作的高效安排。而这一切都提升了我们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信息时代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史上不同的历史节点诞生了不同的国家发展模式
>殖民主义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同时也带来了剥削与动荡.......无论是对美洲的殖民还是人贩的贩运,资本主义露出险恶的獠牙只为快速在世界范围内掠夺更多的资源与财富,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向世界昭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对资源的开掘与掠夺。
>战争乱象 资本蓬勃的发展膨胀着野心家的欲望,科技成为军火的代言词,一种极端的战争主义思想登上历史舞台,无论是军国主义盛行的四大轴心国,还是颐和园中八国联军留下的遗迹,发展史是人类一部血淋漓的战争史。动荡的19.20世纪,军事实力强国妄想依靠军事手段,通过战争侵略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让战争的参与国都深陷战争的泥潭,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中误入歧途的尝试,同时也全世界都认识到战争手段掠夺资源固然高效,但代价同样高不可攀。
>贸易战场 20世纪的战争留给人类血淋漓的教训,在反思中,人类开始寻求一种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以维持运转,这是实现人类整体利益的最佳途径。WTO等各种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展开,一种不见血的战场被开辟了出来......资本强国凭借自身的强大的实力抢得话语权,制定有利的贸易规则。落后的小国仍是强国口中的猎物,比起战争的残酷,经济战场来得更温柔。弱肉强食,物竞天择。
>德日模式 在经济战场中,每个国家发挥着各自高明的手段,德日两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但归功工业革命发展,依靠领先的工业科技基础,将原始的资源转化向他国输出为高新的技术资源得以成为不可小视的强国,高新技术的价值量远高于普通商品,再获取原始资源。(对于这类国家来说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致命的,倘若有一天中国的科技得以在各领域接近同等水平,中国庞大的经济和丰富资源带来的竞争将给他们沉重的打击)
>代加工厂 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这部分没赶上科技大发展时代的国家,在同等竞争中,理所当然的处在劣势地位。但国家仍需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可想而知世界加工小作坊(苦力活必须品,技术含量低)的任务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这类国家的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廉价劳动力,挣的也都是血汗钱。
>霸权模式 你们打工我花钱,经济不行印美元,有瓜可吃我先啃,有汤也不给你喝。作为世界老大,全球通用货币的掌门人,二战最大的受益国,在其他国家残缺发展经济时,美国则在这战争财中一跃成名,二战后吸纳大量全球科学家掌握先进科技,在美苏争霸之后成为老大,凭借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的强势,这位世界警察不断巩固霸主地位,至今无人可撼......除了资源掠夺,文化输出,货币战争,近年也是加紧了军事战略布局,从三大岛链到重返亚太,可见来者不善。
无论是欧媒的威胁论,还是经济制裁。中国的崛起让利益即得者惶恐不安。一个国家的发展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 ,崛起将打破原有资源分配的平衡,此消彼长。这似乎给欧美这些利益既得者一个围追堵截的理由,然而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
时代的变迁否定了殖民战争暴力掠夺的发展模式,在总体和平的时代背景下(核平年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将维持大环境长时间的稳定)温柔的发展模式成为后来者最优也是仅有的选择,于是和平发展的旗帜被我们扛了起来。
讲求通过开放合作,追求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合理开发第三世界资源国。通过技术输送和人才援助,高效推动第三世界国的发展。这种模式柔和缓慢却有效,援助国凭借自身的发展经验减少落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损耗,缩短发展时间轴,而援助国也得以享受到他国的发展红利。
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投入对亚非拉的援助,一方面扮演着新兴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对第三世界国进行着温柔的资本渗透。无论是免贷支持基础建设的未雨绸缪,还是中国制造式输出的迫不得已,这个国家企盼着以这种温柔的发展模式得以长续的发展,缩短与第一梯队的差距,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另一部分却早已坐立难安,科技发展带来的优越感,最先享受发展成果的国家,他们不希望将本已拥有的资源的所有人分享。公平享受发展成果的现实只有一个,先者将失去对资源控制的话语权,资源分配平衡及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分工结构将改写。所以即使经历二战的洗礼,动荡与不安仍弥漫不散,这是他们患得患失的焦虑不安。
而今一带一路跃然纸上,能否续写恢弘篇章;时代战场从未偃旗息鼓,资源的征战四方传唱,发展巨轮驶向何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