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规定冻结目前一切有关南极所有权的主张,且不得提出新的主权声索主张……但是,冻结不代表废除,只是让各国暂时搁置争议。点击收听本文
点击阅读微信版
NO.155
风青末/文
“长线”声索
校/捕风者 画/一条人文主义狗 图/地缘谷
南极,自古以来就是遥远而神秘的大陆,它可能是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是世界公认的,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在南极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活动非常有限,南极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得以保全。
然而近年来,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南极,企图“解冻”自己在南极的土地。这其中,不乏挪威、俄罗斯等北极国家的身影。那么北极国家为什么要声索南极领土?南极领土到底属于谁?
不能驻军的南极点周围,飘扬着各国国旗
南极概况与地理大发现
我们常说的南极洲,是世界第五大洲,包括南极大陆以及附近岛屿,总面积约1390万平方公里,约为大洋洲的两倍。如果从太空俯瞰,南极洲通体纯白,因为南极大陆之上,覆盖着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的冰盖。冰盖中包含了全球70%的淡水,若这些冰盖全部融化,会导致世界范围内海平面至少上升60米。
事实上,南极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冰盖均来自地质时期,经过万亿年的积累,才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景象。因此,南极也被称为“白色荒漠”。南极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无数野生动物,是南极真正的主人。企鹅,海狮,海豹,海象,还有鲸鱼,这里生机勃勃。
南极大陆还是最后一个被人类发现的大陆。虽然早在15世纪,地理学家就提出来:非洲最南端与南方未知大陆相连的构想,可是直到19世纪,人类才第一次一睹南极大陆的真容。
15世纪重绘的《托勒密地图》中没有南极
1820年,俄罗斯探险家乘着和平号军舰,遥望到了南极洲的真面目。一年后,美国船长约翰·戴维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南极大陆的人。自此以后,对于这片神秘大陆的探索从未停止。1890年,南极洲被苏格兰人约翰·乔治·巴塞洛缪正式命名为“Antarctica”,从此,南极洲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名字。
早期的南极探索
探险家们想做的不仅仅是登陆,而是挑战南极探险的极限——南极点。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率队第一个到达了南极点。由罗伯特·斯科特率领的英国探险队紧随其后。如今,位于南极点的科考站就叫做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纪念这两位伟大的探险家。
挪威国旗第一个飘扬在南极上空
瓜分南极
南极是人类活动的处女地,没有人类定居,理论上,该不存在领土和主权争议。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众多国家选择遵循地理大发现的原则,“谁发现,谁命名”,而命名的背后,往往就是占有。有趣的是,众多国家在瓜分南极的时候,选择的方式都差不多:从南极点开始画两条经线,经线与南极点,南纬60度之间的扇形,就是他们声索的领土范围。
俄罗斯帝国海军上将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是第一批发现南极大陆的人之一。
1908年,英国第一个提出声索南极领土。英国人划走了一块从西经20到80度之间的土地作为英国的南极领地。1928年,新西兰将位于西经150度至东经160度之间的土地命名为“罗斯属地”,并提出主权声索。1933年,澳大利亚将东经160度至东经142度,东经136度,至东经44度之间的陆地划为本国领土,这两块地约合590万平方公里,超过澳大利亚现有领土的三分之二。
最靠近南极的智利紧随其后,1940年,智利政府提出东起西经53度,西到西经90度,为该国领土范围。与此同时,智利的好邻居,阿根廷也按耐不住了,1943年,阿根廷主张将南极半岛部分地区、威德尔海沿岸的部分地区划为自己领土。英国,智利和阿根廷主张的领土相互重叠,三国之间矛盾不断。
挪威的南极领土
挪威自古以来就是极地国家,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都非常活跃。19世纪90年代起,挪威成为南极地区国际合作制度创建与发展的关键参与者;科学探索,商业活动,政治参与,是挪威在南极地区的三个主要活动方向。
挪威的南极开拓历史根植于在挪威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捕鲸活动。捕鲸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挪威的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也促使挪威的捕鲸船队扩大活动范围,南下到南极海域附近。而挪威作为渔业大国,常年在公海上进行捕捞活动,南极洲附近的海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南极磷虾资源,是挪威渔船的重点捕捞对象。
挪威在南极南乔治群岛遗留的鲸鱼处理加工工厂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是世界上第一个征服南极点的人,这一壮举无疑从另一层面刺激了挪威政府对南极的渴望,挪威开始一步步谋划南极土地。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挪威与南极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1928年,挪威就占据了南大西洋布韦岛,一个天寒地冻,但是拥有极其有利的战略位置的火山岛。布韦岛面积约58平方公里,距离南极大陆约1600公里。布韦岛是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重要节点,拥有广阔的专属经济区。挪威将其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海外领地之一,是其登陆南极的第一个战略据点。
布韦岛
有了布韦岛,挪威的野心进一步扩大。1929年,挪威提出声索“彼得一世岛”,该岛屿位于南极洲边缘,由俄罗斯探险家发现,并以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之名为其命名,但是挪威探险家是第一个登上该岛屿的人,因此挪威政府对其提出主权声索。
1926至1937年,挪威多次派遣飞行员飞跃南极上空并定点投掷挪威国旗。1938年,挪威提出将“毛德王后地”作为挪威的另一块南极领地。这块“毛德皇后地”正是由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家阿蒙森,发现,并以挪威王后的名字命名的。这块地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6个挪威本土的面积。1938年,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和挪威互相承认了各自在南极的领土要求。
南极条约
随着各国对南极领土的渴望越来越大,各国在南极问题上的冲突也日趋激烈。为了还南极一个和平,1959年,12个南极协商国——也就是曾对南极提出领土和主权声索的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又有38个国家加入这一条约,包括中国。
该条约首要宗旨是推动科学研究及保护南极生态环境,以及禁止任何国家在南极洲进行任何军事活动。最重要的是,条约规定冻结目前一切有关南极所有权的主张,且不得提出新的主权声索主张,南极将仅用于和平目的。但是,冻结不代表废除,只是让各国暂时搁置争议。
位于毛德王后地的挪威科考站
《南极条约》为全人类贡献了一个管理、治理南极的法律体系,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南极条约》于1961年6月23日正式生效。如今,南极条约常务秘书处总部设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西班牙发行纪念《南极条约》的邮票
新时期,新动作
2012年12月,英国外交以及联邦事务部,将那片尚未命名的英国南极领土,命名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地”,作为庆祝女王登基60周年的大礼。
这一行为首先激怒了阿根廷政府,因为阿根廷和英国,在靠近南极的马岛,长期存有争议,双方在1982年还爆发了激烈的马岛战争。2012年正是阿根廷庆祝马岛战争胜利30周年,对于英国选择在这个时候命名南极领土,阿根廷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英国驻阿根廷大使也被传召。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除了英国,很多国家都在秘密进行矿产勘探活动,或者在科考站设立邮局,发行邮票,企图将南极领土变为默认的事实。举例来说,为了争取南极领土,挪威积极参与南极科考活动,还大力开发南极周边岛屿的游轮旅游活动。每年,约有36000人通过挪威的邮轮到访南极。为了系统阐述了国家的南极利益与政策,2015年,挪威正式发布了有关南极事务的白皮书。
挪威《南极白皮书》
2015年6月,挪威外交部发布有关南极政策的白皮书——《挪威南极利益与政策》。该白皮书强调了挪威是一个南极极地国家,核心内容是主张挪威的主权要求,并促进国际合作,以确保南极地区的和平发展。
《挪威南极利益与政策》封面
白皮书在开篇部分介绍了挪威在南极的历史活动,强调挪威是世界上最先在南极开展探索活动的国家之一。挪威在南极建立了鲸鱼产品加工厂,并最早将工人带到了南极附近岛屿,设立了较为稳定的聚居地。挪威实际控制着南极部分地区与岛屿,这将支持挪威对于南极领土的声索。同时,挪威政府再次强调,《南极条约》只是暂时冻结领土声索,不是废除,历史协议仍将保持长期有效,挪威绝不会放弃对南极领土的声索。
为了巩固自己在南极的地位,挪威将进一步参与南极事务的管理,履行国际义务,增加极地科考,并会和世界气候学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给南极带来的影响。同时,挪威还将优化捕鲸和其他远洋渔业活动,使其符合可持续原则,让其为挪威带来持久稳定的商业利益。
挪威及部分南极科考站分布
这是挪威政府第一份有关南极政策的白皮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挪威在南极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明确,而南极事务也成了挪威的核心国内事务,会获得更高的关注。白皮书最后强调,挪威是一个负责任的海洋大国,挪威会坚持自己的领土诉求,也将致力于南极的可持续发展。
挪威前首相斯托尔滕贝格视察南极点
由此可见,南极地区早已不是一片平静的远方大陆,在《南极条约》生效50年前后,各国早早被压制下去的,对南极领土的渴求,又再一次被点燃了。各国声索南极领土,目的是为了南极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化石能源。同时,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生效,拥有领土就代表拥有自然延伸大陆架以及专属经济区,拥有区域内的资源开发的优先权,南极领土的地缘优势,是每个国家都想要争取的。
而南极地区,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国际社会应该理智对待各国的领土诉求,保护这片纯洁的大陆,不让其被眼前商业利益污染;保护南极的生态系统,也是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保护全人类的未来。
资料资料
新一轮南极“圈地”争夺初露端倪 . 工人日报
“南极战争”静悄悄 . 箭羽
Norwegian Interests and Policy in the Arctic.Norweg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南极领土争端与《南极条约》的缔结 . 胡德坤,唐静瑶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
签约作者(200-400元/篇)更多文章专栏专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