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的场景:
学校或者企业员工开会,主持人针对议题问:“同意的请举手?”无人举手; 主持人再问:“反对的请举手?”仍旧无人举手。
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这是什么态度?就是没有态度。这就是普遍没有思维能力的表现,不知道该赞同还是该反对,一片迷茫,一片模糊,糊里糊涂,浑浑噩噩。
这种状态对个人而言,前途在哪里?对领导而言,无人才可用;这是一种个人与集体双输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两大系统教育系统与媒体系统出了问题。教育系统,标准答案挂帅,起到了事实上的固化思维的作用;媒体系统,只有一种声音的单向灌输,起到了事实上的限制思维空间的作用。
一个人出了问题,只会影响他周围的少数人;一个涉及整个社会的系统出了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大部分人,这很可怕。
02
让孩子学习围棋的家长都有着相同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围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能力?其作用是什么?
通俗的讲思维能力就是主见,即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你的思维分析让你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
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的心里对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是你懂,懂了,是不是就会做了?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就能清楚的看到前方,就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走,该如何走。
哈佛大学校长凯瑟琳·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2017年新生入学典礼上说:“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这就是思维能力的作用,拥有独立的思考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你会知道学校或者企业你的直接领导为把工作做好需要什么,你又能做到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你会思考在家里如何与爱人孩子以及老人相处和谐,如何减少与化解因代沟或观念差异等带来的家庭矛盾,你在家里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思维能力的觉醒与成长,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因为智慧由思维而获得。
03
那么围棋教育到底能不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果能,为什么?如果不能,又是为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
这里首先要确定一下动物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区别,动物也具有思维,但动物思维是一种本能思维,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思维能力是一种超出动物本能思维的人类特有的文明思维。文明思维指导人文明行为,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无特殊说明,后文所有“思维”皆指人类文明思维)。
比如有的人行为粗鲁野蛮,他的这种行为是受其思维指导的,而他的思维就是一种动物本能思维,处于低级的动物思维状态。人同时具有人性与动物性,这类人的人类文明思维尚未开启。
还有一些人懂礼貌、懂尊重、守秩序、好公益这就是文明思维的最基本展示。
试想如果一个思维未开启的人教围棋,他是否能够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曾见过一个围棋高手,段位不低,但其行为粗鲁不懂尊重与谦逊,被称为有知识无文化,围棋文化所倡导的为人修身品质在他身上毫无体现,对他而言,围棋仅仅是一种技能与游戏。如果这样的人教围棋,能期望学生的思维被开启吗?
围棋教育能够开启孩子思维能力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老师是已经开启了思维能力的人。这也是所有思维开启与培养科目具有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一个已经思维开启的人教数学、教物理、教历史、教任何其他科目,不能开启学生思维能力吗?显然都能。
为什么考大学都想上名校?原因在于名校拥有着更多的有思想有实践的优秀老师,学生拥有着更高的学习到真本领的机会,并非进了名校就能学到真东西,还要看运气,被优秀的老师指导引导是关键。
去思维化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无思维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再回到学校做老师,继续培养下一批无思维能力的学生,这是一个非良性的循环。
围棋虽是国学文化中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开启,而后才能培养训练。思维能力已经开启的老师是关键,在这个普遍缺乏思维能力无思想的时代,遇到这样的老师只能说是幸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