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最新研究认为“闭关锁国”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客观描述

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最新研究认为“闭关锁国”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客观描述

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最新研究认为“闭关锁国”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客观描述想了很多东西,在这里列一下要点【以后有机会可以扩编】①关于概念,闭关还是限关对明清这项对外政策的表述,“闭关锁国”流传最广,此外还有“限关自守”,后者至少80年代已经有了

想了很多东西,在这里列一下要点

【以后有机会可以扩编】

①关于概念闭关还是限关

明清这项对外政策的表述,“闭关锁国”流传最广,此外还有“限关自守”,后者至少80年代已经有了,《新探》的“自主限关”是对它的发扬。《新探》对“闭关”做了概念史梳理,不错。

概念史研究的关键点:一个时期没有这个“概念”,不等于没有那个“事实”。要判断清朝前中期,在事实上有没有“闭关锁国”,单靠概念史还不够。【如何判断,在后面】

②关于视角,经济还是知识

对于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和人口流动,中美日韩各国学者研究很多,他们对“闭关”的说法提出很多质疑,并有“海洋帝国”的概念。《新探》也继承了这些研究。

从晚清以来,到改开时期,热衷使用“闭关锁国”概念的人,批判对象除了经济,还有知识层面,大多数清朝人对海外世界知之甚少。《新探》只谈经济,回避了这项核心批判。

而且,不应该只看清朝。著名政治思想家张豆奶说:一切都是比较而言的。要判断“清朝有没有闭关”,应该站在比较视野:与欧美、日本、土耳其等国相比,清朝的外贸依存度是高还是低,清朝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是多还是少。还有,造成这些高低多少的原因,是客观的地理环境,或者主观的统治政策,都需要考虑。

③关于评价,有功还是有过

对这些政策(不管怎么称呼),通常评价是2(功)8(过)开,可以从一般通识书或教材看到,先说一句“客观延缓了侵略”,再来四五句或者大段的“造成中国落后”。

而《新探》的篇幅,主要是论述“明清海外贸易发达,没有闭关”,以及“外来侵略严重,限关有合理性”,最后一节才是批判局限性,从文字数量看,这样会给人“功大于过”的感觉。

④关于学术,权威还是包容

对学术问题的讨论应该搞双百方针,有不同意见,可以辩论。但是,历史研究院亲自举报了批评它的公众号,微信把不同观点的文章(甚至40年前写的)封禁,这种做法不好。性质比北大历史系1.5级教授批判学典大哥更恶劣。

最后,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对于以“小组”名义撰写历史文章的行为,会有恐惧感,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上一篇: 历史学的定义
下一篇: 知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