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校本研修30问

校本研修30问

校本研修30问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编者按】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培训必须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三条原则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

【编者按】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培训必须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三条原则,强化校本研修在全员培训的主阵地地位。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战略,加强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有效推进校本研修,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校本研修50问》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筛选,遴选出其中30问,作为各地和各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现予以公布。

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对话最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5.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实效性。贴近学校实际、为了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能够较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发展,针对教师的个体发展,针对学校的发展。

——自主性。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享有充分的研训自主权。能自主制订和实施研训方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资源,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灵活性。校本研修可根据学校和教师实,在内容设置、方法确定、人员组合、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研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空均具有灵活性。

6.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7.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8.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问题提出。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要在专家指导下诊断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聚焦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把脉要定位准确,诊断要切准关键。

——目标设计。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思、策划。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搜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二要遴选出关乎学校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三要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四要拟订解决问题的课题及研究方案;五要制定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六要不间断地进行介入性阶段反思。

——研修行动。行动是依据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行动意味着改革和进步,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行动中,校本研修系统的三大要素要协调运作、优化组合,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树立“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成长既成果”的研修观。

——及时总结。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有阶段性的信息整理和过程描述,也要有过程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逼近分析,还要进行反思和回归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开展情况,对设计方案和理论假设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9.教师校本研修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患得患失,趋于功利。职称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有些教师参与研修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或评优奠基。但教师的教育科研必不可少,且教育科研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只把研修当作扬名求利的工具,在工作中就会患得患失,趋于功利,

——管理不力,缺乏引领。校长认识模糊,全当特色争优,有牌即思挂,无誉则求安,校本研修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甚至认为研修是骨干们的活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专业引领,研修风气不浓,研修变成了散兵游勇,萧条无比。

——观念陈旧,维稳维轻。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求稳,不思变,缺乏求新、求异思想和敢想、敢干、敢闯的奥运精神,教育教学观念跟不上新时期的高要求。

10.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专家论:只有专家指导才是唯一;

——条件论:只有走出校园才能学习;

——攀比论:只有专家才能提高自我;

——升学论:只有升学率高才是水平;

——金钱论:只有投资才能占有资源;

——推卸论: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成长。

11.开展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且不可一刀切,全面开展,突出特色;

——且不可集体活动代替个人反思,要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且不可以教研代替研修,寻找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且不可以追求升学率代替研修,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且不可以课题研究代替研修,要整体推进;

——且不可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

——且不可贪大求洋,要从实际出发;

——且不可一阵风,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2.什么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教师的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对个人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针对实现目标提出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任务,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措施和实施步骤。

13.教师如何做个人年度总结?

依据年度计划和一年的实施情况从思想工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要进行认真梳理。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14.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5.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有哪些?

——适应磨合期(1-3年)的教学新手,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适应发展期(4-6年)的经验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成熟提高期(7-10年)的研究型教师,产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

——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的专家型教师, 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6.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知识系统:专门知识是构成专业标准的依据,是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由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知识组成。

——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等。科研能力和水平则体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产生“皮格马里翁”效应,感染学生。教师的理性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7.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18.什么是自我反思?

1987年美国舍恩提出“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1989年波斯纳将之概括为“成长=实践+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就是教师自己主动研究自己。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19.自我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

——教育叙事。实践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你的思考和感受。写教育叙事可长可短,不一定长篇大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积攒下来的点滴叙事,经过整理、归纳、加工,就是一册校本研修成长集。

——观摩体会。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种反思可以极好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都是他们对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借他山之石的结果。

20.什么叫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之间真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实质是建立教研伙伴(研共体)。与专家引领和自我反思相比,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三要素中最难实现的环节。其特点是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加工、改造、促进等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它的基本形式是交谈(对话)、协作、帮助等。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是实现1+1>2的有效途径。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21.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哪几种类型?

——对话:交换信息,共享经验,深度会谈,探讨和辩论

——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研究。

——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

22.专业引领的实质及主要方式是什么?

——靠教师研修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靠专家、学者的指导。教师们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真情的参与、真心的交流、真诚的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教研员的上门指导,面对面地点评和引领,安排老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培训。

23.专业引领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辅导讲座。就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性讲座,举办学术性报告和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和内容,介绍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专题谈话。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专题谈话。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谈话专题,拟订谈话提纲。过程中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点。

——专题式研讨。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比如新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

——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实现飞跃。

24.观课议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以观察为基础。同事之间互相观摩教学,主要以师生行为、课堂事实、现象、氛围、效果为观察要点。观察者要记下所观察班级的所有信息,使反思建立在充分全面掌握课堂信息的基础上。

——教师间进行合作性议课。献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是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关系,彼此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各自的处境和条件、愿望和设想。

——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坚持以学论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不映射观察教师的教,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某种意义上,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方法和技术。

——在同伴指导人员中明确一位大家都信任的专业人员,他能够与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思想开明,能努力提高他自身的教学技能。有责任心做事谨慎,在课堂上富有创新精神。

25.如何进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循环。

——观课前的说课议课。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

——课堂观察。观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帮助者,要把“我”投入进去,不仅对“课堂管理行为”及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课后反思与记录。观课议课提倡“把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把讨论的东西记下来,把想到的办法做出来。”“说出来” “记下来”是一种叙事研究,而“做出来”则是一种行动研究。反思首先是一种追问,我们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填写相关的反思记录,也可以以叙事的方式从“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议课记录”“改进设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写教学叙事过程中,可以分出教学片段,选择某一个教学片段或者教学细节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主题,将相近和相似的片断集中进行教学叙事。

26.什么是案例研修?

案例研修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参与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这主要形式的研修方法。案例研修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案例中的故事、蕴涵的困惑、解决的思路的理解,形成解决相应问题的专业能力。

27.组织案例研修有哪些环节?

组织案例学习和讨论一般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案例准备,寻找(或者制作)突出研修主题的案例素材。二是讨论准备,包括组织讨论成员,安排讨论活动,说明讨论主题,通过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三是观察案例。四是讨论案例。五是回顾小结研修活动,对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和诠释,或者引出需要研修的新问题。

28.案例研修有哪些方法?

——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出现以后,他可能想怎么做?他实际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活动收到效果了吗?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执教者怎样的价值追求?等等。

——看表达对象。案例的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这个案例的?等等。

——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29.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分享教学设计的方式解决教学设计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思路就是:组织教师围绕一个单元或一节课,通过任务分工,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践和讨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学习教学设计,以提高集体成员的教学设计能力。

30.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任务分工。集体备课需要所有参与者都承担责任,要提高任务承担者的工作质量,一是建立一定机制强化任务承担者的责任心,提高个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明确任务质量标准,避免任务承担者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个体创造。个体创造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钻研和理解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认识教学内容、如何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准备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

——集体研讨。操作环节包括:一是承担任务的教师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理解,讲述自己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环境的处理意见,并介绍自己为此涉猎和准备的相关资源。二是接受其他成员对相关内容和主题的质询。三是参与教师共同对这一任务对话研讨,进行思维碰撞,以完善设计方案,使其成为成员共享的集体智慧成果。

——个性化处理。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最后的个性化处理目的在于使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后修订完善。教后修订和完善是一次集体反思和提升,它有利于促进教师比较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并使修订完善的方案成为以后设计的有效的参考资料。

上一篇: 以探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通用)[五篇材料]
下一篇: 六年级下学期第11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教学设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