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11页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11页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11页《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PAGE PAGE PAGE 1《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高中教学内容改革,提及“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于是,大概念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引起高中乃至初中历史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大概念理论的提出,对于促进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教育界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界定一个学科的大概念,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除了按照传统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这六大板块内容外,还包含了跨时期、跨学科的众多综合性学习主题。历史教学的实践表明,注意提炼一节课或一个单 元的大概念,并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并展开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学会从更宏观的视野理解和认识历史,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征,并促进其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我国历史教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随着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大概念:就是贯穿于本学科的具有持久价值的概念或原理,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它是一种高度形式化、 兼具认识与方法论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大概念是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联系整合作用并能广泛迁移的概念,其本质特征是意义性。作为一个学科大概念,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性:(1)抽象性:大概念是从众多具体史实或概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概念或原理。(2)统摄性:大概念应该具有统摄相关具体史实或小概念的功能。(3)迁移性:大概念可以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情境之中。(4)意义性:大概念应该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关联的概念、命题或原理。历史学科大概念:主要包括史论概念、重要命题和基本原理等。(1)史论概念:是指超越具体史实概念之上的抽象概念,又称“概念的概念”。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史论概念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类概念、经济类概念、思想文化类概念。(2)重要命题:是历史学科大概念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如“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 的特征”、“科技是第一一生产力”等,除了具备大概念的统摄性和迁移性等特征外,更加凸显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的意义性和价值性的特征。(3)重要原理:主要包括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都属于大概念的范畴。

专题教学设计:区别于单课时教学,指从纵横两面将教学内容及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归并、提炼与升华,在纵向上以教学结构中螺旋反复为指向,走“积极前进,循环上升”之路;横向上以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相互作用为指向,走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结合的道路。专题教学设计侧重于将一个阶 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为学生提供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梳理和理念深度把握。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1.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1)有关大概念的研究国外关于大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中就已经提出大概念的构思。他认为学生想要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必须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对于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具有系统概括的概念。通过学科基本结构,学生对零散的概念相互联结,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总体来说,国外关于大概念的理论和教学研究已经成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式,这些都为我国现阶段课程改革注重大概念教学,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学科大概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具体落实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国内对“大概念”研究逐渐兴起,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对大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王喜斌教授在其《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意义及获取途径》(教学与管理,2018 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学科大概念是学科中的知识要点和关键任务,体现学科的本质内涵,将零散的、碎片的学科知识整合化、系统化。学生可以依据“学科大概念”,深入解释知识内涵,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整合,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综合应用与迁移,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第二,有关大概念的特征研究。顿继安和何彩霞在其《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9年第18期)一文中指出大概念主要特征为:能准确地反映学科的主要看法和观点及其思维模式,是学科教学结构的基本骨架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准确地统摄或包含大量的基础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宽泛的诠释力;能提供对于掌握知识、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或关键技术手段,并且可以将其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具有持久性的可迁移应用价值。第三,对大概念的运用研究。颜凤菊在《基于科学大概念的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宁波大学,2013年)从多个角度出发,在单元教学单位和教学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基于主题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基于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两种设计方式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要借助主题的组织中心作用与核心概念的集成和联系作用,实现跨学科之间的联结。

(2)有关专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国外关于专题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迅速。早在19世纪末,比利时教育家得可乐利在其创办的“生活学校”试验教学中就提出了教育应该遵循“整体化”,提出将各种知识组成教学单元或专题,开展专题化的学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一个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国内在历史学科专题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有以下两类成果:第一,关于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策略研究,如姚锦祥《历史教育考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一书中,针对历史课堂教学和考试前的复习,可以采用专题进行教学设计,或者通过学习专题带领学生复习,也可以以历史阶段为划分,按照不同的时期划分教学单元进行课堂教学和复习。姚锦祥认为通过专题复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框架,能加强知识的长时记忆,在复习和考试时给学生以帮助,这研究结论对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具有定的启示意义。 第二,关于历史专 题教学设计的案例运用研究。在这一方面, 主要是一线中学历史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总结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更多停留于经验的总结,缺乏更广泛的理论思考。

2.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1)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关于大概念和专题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成果。此外,将大概念和初中历史专题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还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对本课题展开研究,以丰富义务教育阶段历史专题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2)在研究内容方面,选取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教学内容作为研究基础,并选取具体单元、专题,结合教学设计案例进行探究,内容针对性和教学有效性强,与当下历史新教材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意义。四、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为主导,在教学中,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还注重学生的“学”。为国内外深化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也为专题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引领和指导作用,以建构主义引领的教学设计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学习“主题”,围绕知识主题进行建构,这与基于大概念的专题教学设计研究的要求不谋而合。历史教科书中涵盖的知识繁多,不适合传统的以教材课时教学,教师应该以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要出发点,提炼学科大概念,把握单元主旨,整合学科知识,进行专题教学设计,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清晰知识脉络,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建构。

2.格式塔理论。格式塔理论主张研究一个 人的直接经历和行为,强调其经历和行为的统性,认为整体大于等于部分之和,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格式塔理论强调学习迁移,将已有经验运用于另一情境,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组建知识整体,构建新的知识完形。格式塔理论启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立足于整体,注重对学科知识和各构成部分进行整体把握,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各个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历史思维,促进全面发展。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师的最终追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共五个方面。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目标构建以初中历史学科“大概念”为单位的专题教学设计体系,在原有历史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将学科内容进一步结构化,从而推进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理解基本内涵,更能建立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理解,推进深度学习。

2.研究内容基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初中历史教材, 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制定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更专题教学设计路径,并结合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具体课例进行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研究重点如何围绕历史学科的大概念,进行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研究思路立足于目前国内外理论研究基础,对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并选取具体专题内容,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2.研究过程本课题计划从2021年09月至2023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1)准备阶段(2021 年09月-2022 年3月)一是广泛查阅资料,进行相关文献的研究,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二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建立组织,完善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计划: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学习、研讨,进步明确研究目标、意义与思路。(2)实施阶段(2022年04月2023年03月)一是结合当前初中历史专题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观察, 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专题教学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围绕历史学科大概念,研读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探究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的路径和方法:三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作为形式,对基础大概念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范式进行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建构实践范式和案例研究。

(3)深入阶段(2023 年04月-2023年12月)在课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形成资源包:整理典型案例,撰写论文:准备课题结题、鉴定验收相关材料,形成综合性研完成果。3.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与整合,了解“大概念”与“专题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2)案例分析法。依托理论支撑,参考相关优秀案例,选取初中历史具体专题内容,进行案例设计,并对设计研究进行总结反思。(3)理论研究法。广泛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知识,与自己的研究相结合,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限填5项)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文献综述材料2021.11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探索案例教学设计、案例2022.06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论文2022.12最终成果(限填3项)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实践案例集教学案例2022.06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23.12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研究力量。本课题组负责人XX、XX老师教育教常基本功扎实,教学业绩突出,均获XX大市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奖、区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开设省、市、区公开课多次,受到一致好评。 作为XX工业园区考试研究中心组成员,连续多年扎根初三教学一线, 研究中考走向,能够把握初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大方向。课题组核心成员主要由一线青年骨干组成, 是

上一篇: 这正是历史研究的幸事。反之,如果把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作为规避责任
下一篇: 讲述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传奇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