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践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践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践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双减政策构成的初中历史教学背景下,如何布置作业?怎样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布置出有效作业?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

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

zxlsjxgz@sina.cn

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实践

谢梦洁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中学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双减政策构成的初中历史教学背景下,如何布置作业?怎样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布置出有效作业?历史作业应该要兼具以下三项特征: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作业本身要充满活力;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人而异、分层设计;在以上两项要求的基础之上,还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历史学科而言,则是要辅助培育学生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队伍多年来致力于将田野实践活动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基于此,笔者对新课标要求下的日常作业、长假作业进行了设计。

一、融会贯通:紧跟课标要求设计单元作业

观察近年来深圳历史中考考题,可知初中历史越发侧重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如 2021 年深圳市历史中考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考查,题干如下:

1895 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1898 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 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 次年春开始生产。1921 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 出现亏损的资金周转不灵。1935 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大生纱厂的创业历史,见证了( )

历史解释能力,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题中未见“近代民族工业”这样让答案一目了然的关键词,而是以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企业——“张謇”、“大生纱厂”取而代之,具备知识储备的学生可通过上述关键词迅速锁定考点与民族工业相关;继续分析题目史料,可知在 1895—1935 期间,大生纱厂自创办以来屡遭困境,自然而然可得出结论:大生纱厂的创业历史,见证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历史。科学有效的历史学科考题,不应是简单机械地考查学生的记忆背诵情况,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进行知识点输送,而是要引导学生将点状分布的史实基础,以合乎真相、富有逻辑的方式串联在一起, 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检验学生释读历史的能力。这一题目的设计正是契合了最新课程标准中“辩证、客观地描述历史,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的目标要求。

为实现这一课标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沉浸于时代背景下,并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此处所言脉络,应当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打破课目界限,明晰阶段历史发展主线。也即,进行“单元教学”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单元教学前、单元教学期间、单元教学后。在新的教学单元开始前,教师先公布单元探究主题,并打破课目枷锁,单独罗列本单元的全部重大历史史实,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初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所学知识要点,在当天布置少量知识点考查题目以巩固所学,并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点评;在单元教学彻底结束后,学生可自行选择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以叙事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探究主题进行综述,这一环节着重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逻辑构建,学有余力者还可在学习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史学思考,或可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实现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为例。课程标准中将这两单元内容统一概括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中,教师应当敏锐地抓住“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两大主题,把握住中国近代早期历史双线并行的历史脉络、厘清侵略与觉醒抗争之间的“冲击——回应”关系,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层因果关系。

黑暗时代抑或异彩纷呈?

——探寻近代中国历史底色

导言:许多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印象都为“屈辱史”,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近代中国是否只剩下纯然的绝望?若如此,现代国家又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历史是一幅长长的画卷,你认为近代中国应该是怎样的底色?请开拓视野,借助网络、书籍资料,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形成最终结论(择优 / 自愿上台展示)。

单元涉及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在探究过程中,请完成如下任务:一、在单元学习开始前:

(一)借助网络和书籍资料,调查 1840 年前后的世界是怎样的(生产方式、 政治形势、经济状况、外交文化等)

*(二)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分工,并制定明确的分工表格;

二、单元学习中:

(一)完成教学当日巩固练习(不超过十分钟)

(二)结合课堂所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梳理出一条或多条单元主线,以思维导图或鱼骨图等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时间上、逻辑上的重新组合排列,注明相关事件间的逻辑关联。(如: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有何关联)

三、完成单元学习后:

回答最初的问题:如果历史是一幅长长的画卷, 你认为近代中国应该是怎样的底色?是沉闷压抑、阴暗绝望的纯黑?抑或是满怀希望的鲜黄?又或者是闪烁着点点希望之光的、五彩斑斓的黑?找到相关的历史事件,论证你们的答案。论据可来自于书本,也可来自于课外搜集的资料。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意图通过学习西方器物增强国力、抵抗侵略。而随着侵略的不断加深,有识之士们的自救活动也在不断发展——从学习器物、仿效政治制度并最终深入到对思想文化的革新,自救活动也不再满足于温和改革,革命之声兴起。如此,这一单元作业帮助学生构建起课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网, 形成单元整体认知,明白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历史发展的“冲击—回应”模式,切实体会近代中国在沦陷中产生矛盾、在矛盾中获得新生的过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如,学会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之下考查、审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问题,培养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构建时空观念;落实史料实证能力素养培育,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加以辨析,在识读史料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按时序、发展流程进行重组,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大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理清三者间的内在促进作用,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打好认知上的基础。最后,知道近代中国经历过的坎坷与艰辛, 从三元里乡民、陈化成等英雄人物上感知民族气节, 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二、兴趣驱动:在田野实践中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寒暑假期间,作业设计应该更具开放性、趣味性,加之时间充裕,许多一线教师都倾向于布置综合拓展类作业,由学生自主在假期完成田野实践活动。理论上,田野实践活动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素养,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这项作业的整体参与度、完成度似乎并不那么理想。笔者就在任教班级进行调查,发现完成度不佳的学生,大多给出了如下原因:太难、太无趣。如何才能让田野实践活动在寒暑假发挥出它本身的优势、成为一项有意义的作业?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以深圳为例,深圳人口流动性大、学生个体差异大,在此背景下,若教师在设置田野实践作业主题时一昧追求专业性,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消极懈怠、应付了事,如此便丧失了活动实施的意义;此外, 在设置此类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动手能力、经济能力,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在零成本、不需要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完成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探索。综上所述,探究的主题应该设置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青少年拥有普遍热情的对象。

因此,笔者设置了一项以美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作业——《你为什么这么好吃?——从美食视角探究历史》。作业设计灵感来自扶霞·邓洛普著作

《鱼翅与花椒》。扶霞在华数十载,在品尝中国特色美食的同时,也探究出不同地域美食特色背后蕴含的历史成因——酸甜苦辣咸,荤素河海,口味与食材的选择,无不是地方历史发展塑造的结果。

粤菜是广东地区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以他们喜爱的美食为切入点,或能更好地勾起学生探究兴趣,降低探究性作业的准入门槛。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食材为研究对象,可消除学生对“研究”的恐惧感与距离感。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作业,私以为应以勾起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而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提供相应指导。

具体内容如下: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道令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菜。这道菜的味觉特征是怎样的?味觉记忆的背后,又藏着哪些历史?

(一)作业方式:

组队、个人完成均可

(二)作业要求:

1. 学生个人或以队伍为单位,选出一道最喜欢的、具有家乡代表性的菜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操作,撰写菜谱,并针对该菜品撰写评价(口味偏好、品相评价);

2. 下独立烹饪菜品,并拍照、摄像记录;

3. 探寻菜品的“前世今生”,借助网络、图书

(向父母长辈进行口述史调查也可,但对口述史料的信度需进行进一步查验)等资料,查清所用食材、调料的历史原产地,若为舶来品,则需追溯其何时传入中国;

4. 中华美食雄霸天下,蒸煮炒煎炸……美食做法层出不穷。同样从原始社会的火烤出发,为何中国能不断创新发展出如此多的烹调技法?请针对自己选择的菜肴,就菜肴使用的烹调做法进行历史溯源;

5. 尽力而为:你所选择的佳肴代表了你的家乡口味,你是否能从家乡的地理特征、历史源流角度, 阐述家乡菜口味的形成缘由?

6. 坚持原创。

(三)最终成果

不限形式(文档、手抄报、视频、电子文档均可),完成一份美食小传,小传应包括菜品图片、制作菜谱、原材料溯源、总结归纳四部分。

在 3、4 环节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去探寻生活中常见食材——番茄、土豆、花椒、生姜等—— 的前世今生,食材原产于何处?最初有何用途?现今习以为常的烹饪方式又分别是何时才出现的?这一部分实操难度低,学生参与度高,其查阅史料、考证史料的能力必然会得到锻炼。

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原产于异国他乡的食材,是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这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怎样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食材的烹饪方式同样值得细究,从原始的火烤,到后来的水煮、煎、炸、炒……与之伴生的,还有多种多样厨具的出现。烹饪方式的发展,实则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稳步前进。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真正实现了以史料为基础,形成个人历史解释的目标。

第 5 环节则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不同菜系各有特色,川菜重调味、湘菜喜香辣,广东作为美食大省,不同地区美食各有特色……这些代表性口味的诞生,与历史地理环境、人口迁移、地区经济历史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具备相当优秀的史学基础与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方能得出结论。

对于初中生,我们或许应该放下一些“专业的” 期望,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绝大部分学生的努力成果,历史学习应该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为的是回到历史记忆战争的现场,考查战争中的各种细节和可能,追寻真相,以及真相失落和被涂抹的历史”,无需受制于专业题材,循心而动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而对于那些对历史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资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向学生提出更深入的研究要求,系统地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总结而言, 寒暑假历史作业的设计,笔者认为应侧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保持历史学习的“手感”。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新挑战,也是新契机,在新形势下,教学工作者务必要灵活应变、去芜存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让作业真正成为有效检验、培育能力的工具,坚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11期

上一篇: 人类宇宙探索 哪些成就应载入史册?
下一篇: 买不到的完美 小米8 透明探索版评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