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苏联早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开展了一系列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但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至1976年后月球探测进入了宁静期。通过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提高,科学家们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所应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应用问题。特别是月球能源、资源与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并将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新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和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月球探测的成本降低,使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随着地球资源逐渐匮乏,开发月球资源将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望。
地月系统在45亿年前形成过程中就联系在一起。月球在距今31亿年前已基本终止了内部的构造岩浆活动,而地球至今仍有剧烈的地质活动,地球和行星早期的演化历史在地球上已难以辨别,但却能在月球上辨识。因此,月球成为地球和行星科学研究的焦点。美国1994年发射的克莱门丁探测器和1998年发射的月球勘探者重新估价了有关月球的科学问题,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测研究的任务,如对月球内部的地质特征、对一些月球表层关键地区的进一步取样研究,对月面矿产资源的遥感考察等。
对月球进行勘测所采用的技术可进一步为探测火星、小行星或其他行星的卫星提供基本经验。此外,人类再次登月和建造在月球居住的条件可以利用机器人和月球车完成一些重要工作。通过遥控机器人,科学家进一步对月球环境考察、资源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先期工作,为人类建设月球基地提供可靠的支撑。
由于月球离地球较近,引力较小,月球资源可以较方便地在深层空间应用。人们非常重视月球极区是否存在水冰,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因为这影响到将来月球基地的建立。其实月球上还有许多地球上稀有或将耗尽的资源,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月球蕴藏着大量的有用元素,如月壤中的氦-3,月海玄武岩中的钛铁矿、月陆区克里普岩中的铀、钍、钾、磷和稀土元素等,这些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能够担当起人类某些资源接替的重任,因此探测月球资源的分布也就成为现今人类重要的、迫切需要进行的科学工程。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和高洁净的环境,月球背地球面不受地面无线电波干扰,建立月球天文观测基地、生物制品和新材料实验室,对地观测站和深空探测前哨站均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科学意义。月球是研究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观测台站可以不受地球大气层的限制,波段可从伽马射线一直到长无线电波段上进行观测。在月球上可以设置一个任何波段的干涉仪阵列,月面上宁静的环境可以保证其测量精度。一些天文物理现象如超新星爆炸和伽吗射线爆裂可以用不同波段进行观测研究。
目前世界上从事空间研究的国家和组织在21世纪初期实施月球探测和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分阶段进程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2000-2010),对月球资源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包括遥感探测和月面着陆器和巡视车的现场勘查。
第二阶段(2010-2020),对月球深层构造进行勘察,并采样返回,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数据,并深化对地月系统和月球本身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第三阶段(2020年后),载人登月并通过国际合作共建月球基地。
2000年11月,我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有“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在先期研究后,可初步确定月球探测的目标。根据我国现有技术、人力和财力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早日进入月球卫星探测的要求,应该科学地选择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目标,具有特色、不能完全重复其他国家已做过的工作,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
国际合作是未来月球探测和开发利用的必然趋势和特色。这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项先进科学与技术的综合与创新,是一项长周期、大投资的重大工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完成,国际合作是发展的需要。联合国已明确规定,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但谁先利用,谁先获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国家正处于向21世纪中叶第三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希望早作准备,使一些国家在相继建立月球开发基地时,我国也能占领一席之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