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扎根理论与政策研究 躬耕中国本土经济金融前沿——读《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

扎根理论与政策研究 躬耕中国本土经济金融前沿——读《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

扎根理论与政策研究 躬耕中国本土经济金融前沿——读《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文 | 邓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这套三卷本的专著出自久负盛名的盛松成教授,横跨四十多年,与改革开放几乎在同一时期

历史研究的视角_历史研究角度是什么意思_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

历史研究的视角_历史研究角度是什么意思_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

文 | 邓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这套三卷本的专著出自久负盛名的盛松成教授,横跨四十多年,与改革开放几乎在同一时期,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本书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写照,因而具备了厚度、深度和广度。透过本书,我们既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盛松成教授在经济金融学习研究深耕数十年的成果,通过这些环环相扣、抽丝剥茧的研究框架、实证分析和理论阐释,便于我们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知识体系中撷取精华。三卷本涵盖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调控等为主题的上、中、下三篇,合计91篇文章、78.6万字,内容丰富而多元,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金融政策逻辑具有启发意义。我们不禁感叹盛松成教授严谨治学与勤于研究的学术品格,其丰富的学习、研究和职业生涯使得本书更加厚实。

本书的前言所述,盛松成教授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经历了几次转型,从历史悠久的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到货币政策制定与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这期间逐渐从学习研究层面进入到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改革开放领域,源于西方经济思想和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经历在此进入到本土化阶段。自2010年盛松成教授被任命为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这六年的宝贵经历如作者在前言所讲,”开阔了宏观经济视野,熟悉了国家经济调控尤其是货币金融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因而后期的理论研究更贴近实际。因此,我们在中国金融的许多前沿领域和重点问题上都能阅读到盛松成教授独具特色、贴近政策实际的权威观点,特别是在各界对中国金融政策的推行和未来金融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盛松成教授的权威发声总能起到醍醐灌顶、一锤定音的效果,既能够准确、完整地解读政策部门的政策内涵,也能够给市场和民众清晰的信息。

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几乎是从一片空白到现阶段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其中有许许多多为其奋斗耕耘的金融人,无论是经济金融政策制定者、研究者,还是从事金融实务的管理者、从业者,都为中国现代金融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这其中也经历了艰难探索,最终促成了一批中国本土的经济金融学者,盛松成教授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从这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研究治学者背后的拳拳赤子之心。正如前言部分作者透露出的心迹,“经济研究应该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的实际需要,而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而作者的一系列研究创作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包括由盛松成教授研究推动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这些金融宏观指标的设定并未直接采取国外的理论模型,而是基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创新。由于中国的经济金融问题异常复杂,西方经济金融理论模型很难直接套用,而且国外的一些金融发展路径和模式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问题,迫切需要本土的经济金融学者加以甄别和创新,最终成为指导和推动中国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1978年算起,盛松成教授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伴随着的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盛松成教授是其中的历史见证者、政策实践者和理论贡献者,本套书的所有研究内容和观点也是最好的证明,充分展现了一位学者经世致用、经世济民的学术情怀和学术理想。这其中的很多成果都已在权威的经济金融学术期刊、报纸媒体以及作者的一些专著中有呈现,包括《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金融》等,还有的是在国外的前沿学术媒体发表,有的被作为政策内参、政策提案建议等呈报给了国家各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等,更好地促进了金融政策制定和落实。盛松成教授在各种场合和媒体阐释自己的学术研究观点,这背后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孜孜不倦地追求。

历史研究的视角_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_历史研究角度是什么意思

盛松成教授从理论研究中跳脱出来,不拘泥于过去的经济金融理论框架束缚,而是与时俱进,紧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这套书既有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的阐释,如关于基础货币本质及特征的论述,虚拟货币的本质等,将传统货币理论与现代虚拟数字货币发展结合起来,揭示出虚拟数字货币的悖论,也有对现实的宏观经济金融问题和现象的解读,如通胀预期管理、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这些不同的问题和现象一方面表明研究中国金融需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学术信念,时刻紧盯经济金融发展前沿,这也是作者始终在学术研究中关照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这些新的问题需要理性的声音和清晰的观点进行解读,避免了信息纷繁时代的知识碎片化现象,从而保持宏观经济金融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这套书中,我们不仅可以填补在经济金融研究文献中的诸多空白,而且透过这套书以跨时序的角度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更加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这套三卷本的书名很特别,将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置于历史视角,从不同年份的经济金融研究思考维度中,可以发现中国的金融发展始终坚持渐进式路径,如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黄益平教授所概述的的“务实”的中国金融政策,在发展中解决现实问题,从理论研究到政策制定再到持续的改革,找到了在金融改革进程中保持金融稳定性和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模式。但是,在探索中国经济金融的本土化理论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提炼吸取国外经济金融理论的先进成分,而且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实际情况,深刻认识经济金融政策制定和落地的复杂性。因而,作者在本书的许多篇章多次强调的,理论总是在反复曲折中迂回前进,并不断彰显其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这也是本书出版的重要意义,通过持续四十多年在中国经济金融前沿的学术研究,把脉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历史关照现实,以史为镜。

盛松成教授从人民银行退休后并未停下研究的步伐,而是将毕生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实践成果传播到课堂,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激励年轻一代经济金融学人扎根本土坚持学术研究,与他们一道继续探讨中国经济金融问题,意在培养更多的本土中国经济金融学者。盛松成教授概述自己“保持独立思考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特点”,正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标准,催生了许许多多极富理论创新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观点。原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创始理事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在撰写本书书评中提出的三点看法,一是嗅觉敏感,问题导向;二是央行的专家不仅应是货币金融专家,还必须是宏观经济学家;三是有力的理论分析必须具备历史和统计学知识支撑。盛松成教授的特点如本人所说,就是观点鲜明,不模棱两可,不人云亦云。

(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意见原文发表于《金融时报》)

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_历史研究的视角_历史研究角度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 2021上半年中国历史研究院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公告
下一篇: 中国历史研究院2022年招聘7名非事业编制人员公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